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引起广泛关注,而较少研究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企业OFDI的机制机理。文章基于2011~2018年《全球企业绿地投资数据库》,以百度搜索指数作为管理者注意力配置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结论表明:首先,“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OFDI总量实现逆势增长,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及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仍然成立;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对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海上丝绸之路及与中国邻近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最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进管理者对沿线国家的注意力配置,进而促进中国企业OFDI。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跨境流通是中国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其流通水平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值得研究。本文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跨境流通能够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中国OFDI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一带”沿线国家、高制度质量国家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中国OFDI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中国OFDI效率影响的汇率传导机制成立,表现为负向弱化作用。中国应当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推动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制度合作,提升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年~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为样本,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相关性,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及相关改革政策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OFDI与东道国制度环境显著负相关;(2)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种负相关进一步加深;(3)包含节点城市的国家的制度环境与中国OFDI的关系较为复杂,从全时期来看显著负相关,但是分阶段来看的话,“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通过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来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政治互信在样本期内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新兴优势产业以及投资目的为非邻近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上。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强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对沿线国家的承包工程业务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文章采用贸易强度指数模型,对2006-2018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对外基础设施合作建设通过提升特定国家偏向提高了与合作建设国家的贸易强度。以上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对外基础设施合作建设及建立紧密贸易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能源方面的合作尤其是油气领域的合作,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投资环境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中国继续高质量地拓展海外油气市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共同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这一倡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并在不断推动着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文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就“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合作正在成为新时期全球经济共同繁荣的重要推力,因此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备受关注。以2009-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市场为研究主体,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动态关系变化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境外国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联动效应显著增强,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有效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言之,样本国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金融市场的跨境联动效应比与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的更为显著;中国与OECD国家金融市场的跨境联动效应比与非OECD国家的更为显著;中国与邻近国家仅有外汇市场的联动效应较为显著,而与非邻近国家股市和债市的联动效应均显著。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金融市场相关性的动态变化,丰富并拓展了政策视角下金融市场跨境联系的实证研究,对于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维护全球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形式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我国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实现了均衡化。本文主要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意义,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提出了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沿线区域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进一步地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而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机电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与地区2010—2018年机电产品贸易数据,使用改进的双边显示性贸易偏好指数测度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机电产品贸易强度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扩展引力模型检验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强度日益增加,且出口强度高于进口强度,周边邻国高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市场需求、外贸开放度、政府规模、地缘优势等因素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双边机电产品贸易强度。  相似文献   

11.
截止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7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说明“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变成了国际共识。不久前,在全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暨跨国投资大会上,与会上市公司代表普遍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企业应准确把握有关国家营商环境,正确选择投资目的地,提升国际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孙北雁 《现代商业》2024,(3):126-129
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圈、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程度、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国际结算创造的发展机遇,并且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的应对措施,通过研究为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针对国际结算业务优化风险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开展,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但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了沿线出现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的现象。我国通过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政府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环境会计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利润、企业分布与技术人员等分析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现状,接着从多角度研究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参与“一带一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对于江苏省先进制造业企业提高“一带一路”参与程度与创新效率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天伟 《市场周刊》2020,(19):0057-0058
普洱茶是云南颇具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对推动云南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云南普洱茶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人口44亿,是全世界至关重要的茶叶消费区。而且,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国,可见其在茶叶贸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分析云南省普洱茶出口情况、普洱茶出口制约因素,并就“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提升云南普洱茶出口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大批富有成效的项目不断落地,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关注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这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铺平了道路。现阶段,我国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发,在对外投资合作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争取与国外优秀企业的合作以及强化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永续盘存法,运用双曲线效率递减的“年龄-效率”模式首次系统估算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95年至2018年的公共资本投入即生产性公共资本存量。研究表明:沿线国家公共资本投入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在2007年以后增速放缓;区域之间资本投入差异较大,中西亚地区公共资本投入规模较小,泛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公共资本分别为中西亚地区的3倍和2倍,反映出中西亚地区公共资本投入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中东欧地区公共部门在公共领域内的投资参与度逐渐降低;沿线国家间公共资本投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印度、俄罗斯、波兰和泰国的生产性公共资本存量处于沿线领先水平,而东帝汶和不丹公共资本存量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地位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这无疑会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探索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新贸易数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通用语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引入改良的经济学引力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英语的合理运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国际直接投资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特征与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2021年共42个沿线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总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属于“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债务风险抑制过程表现出“滞后→急释→缓释”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且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是发挥抑制效应的重要渠道,同样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征。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并发现对于不同债务风险水平及所属不同地区的样本国家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还从根本上驳斥“债务陷阱论”,缓解了沿线国家“债务焦虑”,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2006—2019年国别数据构建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以衡量包容性发展水平,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的效应。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通过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等机制发挥作用。(2)“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发展效应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一路”国家,对不同地理区位的国家不具有明显的分化效应。(3)拓展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高沿线国家债务增长水平,“债务陷阱论”缺乏实证基础。本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效应,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