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研究城市群落崛起过程对该地区经济绩效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群落的形成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绩效;第二,在2003年和2004年城市群落崛起过程中,落后地区受益最大,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第三,2005~2007年,受益最大的地区是中等发达地区,城市群落的发展进一步缩小了中等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在2007年,落后地区和其它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该文认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包括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政治融入等4个层次,提出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型,从城市融入的动机、目标、决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过程,说明不同的生活目标影响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在城市现代部门就业或成为个体工商户、成为城市居民的可能性较大,行政调控机制和市场筛选机制两大机制决定着流动人口能否成为流入城市居民,并以江苏昆山调查数据印证了其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决定着物流业发展水平.本文介绍了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探讨了经济新常态下珠三角地区绿色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提升物流产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立,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属于城市圈范围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圈临界线附近县市样本,进而判断城市圈形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圈的形成主要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两个路径改善了城市圈区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且城市圈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北京未能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京津冀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长三角城市圈和珠三角城市圈地区则都受益于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5.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珠三角的龙头,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高,但近年来发展空间受限;清远是欠发达的山区市,人均GDP只有全国的七成、全省的1/2、广州的1/4,却是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是广州2.56倍,发展空间潜力大.两者是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中心区相距不足60公里,交通互联互通、产业结构互补、山水文化互融,区域合作优势非常明显.作为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试点和样本,广清一体化不仅成为广清两地合作共赢的重大战略,还探索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全省一体化发展格局创造经验和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6.
测算2004-2013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经济密度及其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密度及差异的变化趋势,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远远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而京津冀城市群的内部差距明显大于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差距呈缩小趋势,而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距则呈扩大趋势;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差距显著.因此,应通过协同创新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市场一体化;通过顶层设计和推动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正增强广、深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使之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龙头,并成为大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再进一步迈向世界城市价值链的高端,跨入世界重要城市行列。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CEPA风骚     
谢翔 《新经济》2003,(8):88-94
双轴心联动发展格局也罢,与北京、上海并驾齐驱也罢,港珠澳大桥、亚太区主要城市集团也罢,那不过都是话语的快感两已,喊过之后是要歇息的。如果说CEPA确实能把香港作为一个城市概念融入珠三角都会圈,那么我们最需要搞清楚的是,无论这种融合的程度可以去到哪里,对珠三角城市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是有目共睹的,东部发达、西部落后,沿海发达、内陆落后,下游发达、上游落后,城市发达、农村落后,非民族地区发达、民族地区落后,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在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民族地区必须重视与  相似文献   

10.
正粤港澳自贸区发展的关键是现代服务业的合作和提升目前热议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区,覆盖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广东、香港、澳门三个省区,拥有南沙、前海、横琴三大平台,着眼于广东省与香港、澳门两地的经济联系,更加侧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整合,是中国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刚好位于珠江口的三个前沿和枢纽位置,是"珠三角湾区"穗—深—港发展主轴上的几个重要节点,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也是当前广东区位优势最为突出的片区。粤港澳自贸区依托广东珠三角庞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是中国现阶段从农村析出的剩余劳动力。其特点是数量巨大,职业多样,城乡流动和地区流动频繁。流动人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社会保障,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刑事案件中80%以上是外来人口作案,大量案件是盗窃、抢劫案件,这和经济上的贫困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游离在城市市民边缘的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多个中心城市,上海南面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它们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未形成经济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单产品与多产品生产企业在城市的布局与集聚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为了分析这些不同类型的行业布局特征及其对城市增长的影响,论文选择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产品生产企业在城市之间的布局和在代表性城市内部的布局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地理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我们调查的数据分析珠三角地区多产品生产企业的布局特征及其对企业本身范围经济与城市增长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珠三角城市群多产品生产企业的集聚效应明显,多样化水平高;珠三角城市群多产品生产企业为了使企业能更好地发展壮大,会选择制造业集聚的地方进行生产,以达到实现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区域化是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考察各类城市参与经济区域化的获益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Byrnes和Storbeck(2000)的方法,基于城市经济效率的视角,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水平,并基于Tobit模型对影响区域化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化收益存在显著差异,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化收益最高,长三角地区次之,珠三角地区最低。进一步的计量分析发现,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能力有利于区域化收益的实现,而外资的引进、政府的作用和城市空间影响则扩大了区域化收益,多样化分工和对外贸易对区域化收益的影响尚不明确,分地区的计量分析也基本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加强区域内与区域间分工,是实现区域化收益和提升城市经济效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2012,32(4)
利用测量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公司业务联系的方法,对会计、律师、保险、银行、广告等5个行业,99家国际生产服务业公司及分支机构在珠三角50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分析表明:珠三角城市网络呈东西两岸、中心与外围不均衡分布状态,并具有鲜明的"跳跃性"特征,即网络节点向各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并在各城市中心城区之间形成长距离的联系。研究认为这种城市网络特征与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差异有关,宜在区域统筹的思路下,利用高级服务业网络组织规律推动各城市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测量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公司业务联系的方法,对会计、律师、保险、银行、广告等5个行业,99家国际生产服务业公司及分支机构在珠三角50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分析表明:珠三角城市网络呈东西两岸、中心与外围不均衡分布状态,并具有鲜明的"跳跃性"特征,即网络节点向各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并在各城市中心城区之间形成长距离的联系。研究认为这种城市网络特征与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差异有关,宜在区域统筹的思路下,利用高级服务业网络组织规律推动各城市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区域一体化尤其是城市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正迎来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一体化的建设高潮。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都是我国东部区域经济最发达、一体化程度最高、产业分工与合作最具成效的区域。除东部地区外,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亦正加速发展,已初具规模的中部城市群主要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通过分析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和产业分工、融合的成功经验,指出城市群产业协同的一些内在要求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全国286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相关数据的因子分析,将金融集聚因子降维成规模因子、质量因子和活跃程度3个较稳定的可解释因子,并与2005年相应数据进行比较。根据金融集聚指数,将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划分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全国性金融次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省域金融中心及地方金融中心。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展现,结果显示我国金融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构成全国性金融集聚服务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城市规模有着极强相关性,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是金融活动的主要集聚地;各省区的金融集聚中心一般为其省会城市及其副中心城市。分析金融集聚指数2005—2010年的变化率,全国金融业集聚态势有从全国金融中心向邻近区域扩散的趋势,并向中部和近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不断传播。  相似文献   

20.
徐维隆  郭伟 《时代经贸》2008,6(8):53-54
本文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对于经济不发达城市进行了静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不发达城市问题的关键是与经济发达城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结构洞,与经济发达城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弱联系,进而提出经济落后城市要实现快速发展,应重点发展与区域内经济中心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强联系,消除城市之间的经济结构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