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采用重庆市人口计生委于2012年进行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获得的大样本微观数据,运用排序模型研究了重庆户籍跨省流动就业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为"一般"和"幸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房租、子女是否在身边、流入地(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对流入城市的偏好、他们认为流入地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态度、在流入城市工作年限以及是否计划长期在流入城市工作均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但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国民的幸福感是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研究流动人口的幸福感能很大程度体现出劳动人口的幸福水平.本文基于成都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经济、社会和心理四个方面选择指标,构建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温杰  韩德超 《当代经济》2010,(7):124-125
本文系统梳理了近三十年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成果,目的在于总结经济学研究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发展线索和成果,为中国幸福感的研究奠定基础。文章重点讨论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效用和偏好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以及偏好对幸福感的影响,并总结了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幸福感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我国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经验性地讨论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即便控制了相对收入效应,绝对收入的影响仍较显著.因此无论是相对意义还是绝对意义,收入仍然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高,主观幸福感决定中的非收入因素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3年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四个层面构建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框架,进而实现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剖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个层面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潜在传导路径均显著,其中“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7和0.29,影响程度较深;“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9和0.08,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中国政府在制定意在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过程中,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进而增强“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能力.  相似文献   

6.
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组织管理领域所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两个省会城市的196名青年公务员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青年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对工作绩效都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主观幸福感在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对于今后改善青年公务员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住房不平等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区域差异;城市居民住房的绝对不平等影响了其幸福感,住房数量显著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住房面积对幸福感呈现倒U型的影响;居民住房的相对不平等对幸福感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区域住房不平等(住房基尼系数)与幸福感呈现出倒U型关系,临界点在0.325左右,当低于临界点时,区域不平等的扩大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但超过了临界点则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回顾和评述,大部分研究表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比较低,而且随着收入层次高低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跨时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的增长.相对收入、相对剥夺对主观幸福感起决定作用,和绝对收入相比,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也更强.通过对现有成果的简单总结,从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天津市近郊272位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农民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天津市农村居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农民对自己当前的现状总体较为满意,但在具体的幸福感维度上,“居住环境。和“经济状况”得分最低,农村居民对这两项指标满意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月均收入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相关维度都有显著影响。为了提升农民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文化水平、改善生存环境这三方面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年武汉市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数据,本文对收入、工作单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影响,而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影响,收入-幸福悖论并不成立。同时,在控制其他因素后,与在政府机关及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个体相比,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低;如果考虑不同工作单位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随着在其他单位工作的人的收入增加,由于工作单位的性质差异导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在两者之间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对370名低收入人群样本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低收入人群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处于中等水平,二者互为预测变量,生存质量和收入水平等现实生活状况因素对二者具有共同影响;收入增长预期等认知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获得具有中介因素;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朋友支持对自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90后甚至95后的员工逐渐踏入职场,成为职场的新兴力量,因为所成长的时代不同,新生代员工具有对主观幸福感的独特认知.本文以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为理论基础,根据新生代员工的特点,着重研究影响新生代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从而提出的提高新生代员工主观幸福感的措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激励新生代员工,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匹配后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和效应。基准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整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不同类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和不健康群体,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主要通过降低城市的客观环境污染、降低居民感知的主观环境污染和增强居民对政府满意度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政府和公众环境关注度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为客观评估城市层面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居民主观福利效应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也为实现环境治理和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胡秦月 《当代经济》2006,(18):40-41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从主观意义上理解和使用"效用".这就是说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国民幸福程度的上升.因为人们的幸福感是受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诸如期望、收入分配等因素.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和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房产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推动家庭参与房产投资,并增加家庭在房产上的配置;对储蓄而言,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不仅会降低居民参与储蓄的动机,而且会同时降低其持有比重;对股票而言,主观幸福感对居民参与动机影响不显著,但家庭开始股票投资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提高家庭参与股票选择的深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可以与人格特征形成影响机制,从而影响居民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比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CGSS2006年的数据,考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偏好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不过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亲贫式支出的大小;财政分权对中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对高收入者以及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非显著异于零;财政分权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非民族地区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7.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目前生活质量的评价,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状况认可的程度。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分析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影响因素,可以从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社会压力以及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同时阐述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对以后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不同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在对概率模型进行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之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结论发现,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主要是由于预期的满足程度、收入变化预期、对生活状态改善的评价等差异所引起的;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则主要是由收入效应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宋超  荣蓉  钱秀凤 《时代经贸》2012,(22):28-29
本文基于对居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判断,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在“蚌埠市居民幸福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及其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提升蚌埠市居民幸福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秦波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265-267
近几年关于中国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快速增长,研究取向逐渐增多,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逐渐向多角度、多层面、更细致的方向发展,有必要对不同研究取向下影响中国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为今后的研究提出方向。目前关于影响中国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上,研究的角度也主要体现在与大学生幸福感有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的因素上,对调节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的研究有待开展,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系统干预方案有待制定,研究取样范围有待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