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黎想 《新前程》2006,(7):64-65
2002年,毕业10年的潘刚,成为伊利集团最年轻的总裁。3年后,35岁的潘刚临危授命,全票当选为伊利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上任不到一年,他便成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热门“新秀”。潘刚的职场10年,无疑是一匹黑马奔腾而出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2.
少帅转型     
虽然很年轻,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14潘刚伊利集团董事长2006年11月,伊利集团公布的财报消除了2006年伊始业内对“后郑俊怀时代”伊利命运的全部担忧。财报显示,1~9月份,伊利主营业务收入为124.81亿元,增长37.76%,超过2005全年121.75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如果说借力“超级女声”成就了2005的“蒙牛年”,那么搭载上奥运快车的潘刚则一手缔造了2006的“伊利年”。这一年,伊利初步完成了对全国二、三级城市市场的布局,并且在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酸奶等各个领域全面开花。伴随着伊利的高速发展,潘刚本人也完成了从一个“过渡者”向“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世界冠军刘翔曾说,他追求的目标是数字越来越小,而伊利的董事长潘刚说,他追求的目标是数字越来越大,他们共同的目标是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 2月27日,北京饭店,伊利集团与飞人刘翔签约,宣布刘翔从即日起成为伊利集团形象代言人,在未来的几年中,双方将共同诠释伊利“为梦想创造可能”的品牌主张。[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亮 《企业文化》2006,(7):30-33
“潘刚基因”正在融入新伊利——重塑一个不但能“守成”,更能“攻坚”的乳业巨头摆脱前高管被拘风波留下的阴影,伊利在新掌门潘刚的带领下正在重新回归快速增长的道路。大多数分析师认为,2005年蒙牛会取代伊利,成为乳品老大的一年,但是这一预测已经落空。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牛根生的直率爽朗,也不同于王佳芬的精明干练,见过潘刚的人都说他儒雅内敛、略带稚气。35岁的潘刚是伊利历史上最年轻的CEO,2004年12月17日,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天,乳业巨头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以及其他高管共5名人员被检察院以涉嫌挪用公款为由刑事拘留,随后又被正式逮捕。一时间公司内部人心惶惶,社会上谣言四起,伊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之中。此前因为独董事件被郑俊怀架空权利的潘刚临危受命,火速从北京赶回公司,带领公司员工全力应对危机。当时,潘刚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条行为准则——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6.
资讯     
潘刚的底牌潘刚在创造伊利奇迹时所表现出来的睿智、魄力,优秀的管理才能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并使投资者更为看好潘刚的领导能力与伊利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位被业界称为"少帅"的年轻董事长,平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言行风格,赋予了伊利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自己特有的风格与气质。  相似文献   

7.
人物     
《审计与理财》2010,(9):60-60
“全球绿色经济十大领军人物”揭晓,潘刚又一“绿色”荣誉加身。近日“首届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在北京落下帷幕,伊利董事长潘刚荣膺“全球绿色经济十大领军人物”,同时,伊利与沃尔玛、西门子等全球知名跨国企业荣获“全球绿色经济十大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8.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5,(13):59-61
半年前临危受命的潘刚, 如今撕下了“过渡人物”的标签,正试图放手一搏为了配合摄影师,潘刚从黑色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条深蓝色的领带慢慢扎上,动作并不娴熟。初见潘刚,细细的金边眼镜、白衬衣、深色长裤加上蓝色领带,这副中规中矩的“行头”,使得伊利集团这位新任董事长看起来像  相似文献   

9.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6,(1):70-72
虽然没开个好头,但却有一个好的收关。在2006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年仅35岁的伊利董事长潘刚出手就充满“杀气”。  相似文献   

10.
12月,随着2005CCTV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全面展开,中国乳业的两位翘楚级人物——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郑俊怀赶走了两位独立董事,赶走了牛根生,还差点赶走了伊利现任总裁潘刚。伊利怎样成为郑俊怀一个人的伊利的?  相似文献   

12.
人事     
顺驰与万科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这种黑马其实是一种破坏行业竞争规则的害群之马。——万科董事长王石上周就顺驰集团目前的状况发表上述看法天上能掉个馅饼下来吗?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多年来学习、工作的经验,还有平常人很难想像的付出和努力。我能成功只能说我是幸运者。——无锡尚德总经理施正荣对外界说他“一夜暴富”很伤感因为替部下想得太多,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有惰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也被我给打消了。而且想得太细,自己也会比较累。——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承认,责任心是自己的优点, 但有时候也是缺点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公布2007年度中国纳税500强排行榜,这是国家税务总局第7次公布500强榜单。伊利集团位列乳品行业纳税榜首。是什么力量引领伊利这艘中国乳业旗舰破浪远航,顺利抵达成功的港口?是什么样的凝聚力给予伊利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让接掌帅印的董事长潘刚率领伊利取得骄人业绩?  相似文献   

14.
影像新闻     
《经营者》2008,(14)
<正>董事长变身火炬手! 2008年7月8日上午10点40分,圣火在呼和浩特市传递的最后一棒火炬手——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点燃了圣火盆。这一刻,或许已经让中国的企业等待了太久,作为2008奥运会唯一乳制品赞助商,潘刚擎圣火跑了一程,点亮的则是中国乳业走向世界的信心与希望。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5,(3):51-51
<正>伊利股份全方位公关有人说,资本市场与商品市场是两个市场。但是像伊利这样“密切联系群众”的企业则不尽然。伊利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蒙牛、光明、达能等企业无不虎视眈眈。再加上如今奶制品市场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消费者在选择余地增大的同时,保不准在心里会对“有问题”的企业打个“咯噔”,转投其他品牌。有鉴于此,在董事长郑俊怀等多名高管被批捕后,伊利马上启动了公关程序,集中品牌部、行政部、董事会三方面力量,同时对媒体、经销商和政府部门展开沟通,短短3天就开了4次媒体见面会和一次与机构投资者见面会,还开放液态奶生产车间供媒体参观,以示“生产形势大好”。同时,伊利驻全国的分支机构也分头举行与各地经销商的见面会,并宣布相关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5,(12):42-43
如果说在郑俊怀时代,潘刚的拳脚还受到颇多限制,那么,这位35岁的少帅在经营上的魄力和远见在他正式成为伊利的掌门人之后才真正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焦晶 《中外管理》2007,(8):74-77
2004年.在伊利人员对南方市场进行考察中.常常发现时任总裁的潘刚”神秘失踪”。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之后以分配的方式进入伊利、亲历这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上市、一手打造了液态奶的黄金发展期,也曾遭遇激烈的同业竞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潘刚都摆脱不了他所处时代的中国特色;而到目前为止,这类人的成长轨迹犹如他们企业的成长一样:光鲜却充满曲折。这里面既有大起大落,也有分分合合,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把企业带到哪里?  相似文献   

19.
<正> “蒙牛”,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与伊利、光明等齐名的著名品牌。然而在“蒙牛”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其创始人牛根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9年,身为伊利公司员工的牛根生被董事会免职后,与其他几个同时被免职的中层干部凑了100多万元,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两年  相似文献   

20.
《东方企业文化》2005,(1):18-20
<正>MBO碰壁 曾经一直是上市公司标杆的伊利股份,临近岁末, 却由于董事长郑俊怀及他的高管团队的被拘而成为2004 年证券市场最大丑闻的主角。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 郑俊怀及他的高管团队涉嫌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方 式,转移公司资金回购本公司股份,以达到“曲线MB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