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的异质性使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近几年的劳动力回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间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拉大的压力,这也标志着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地区差异将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对于劳动力流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性,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劳动力流动存在很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因此,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研究意义更加重大.本文试图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劳动力流动模型,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不仅是生产、投资、金融和贸易的国际化和自由化,同时,它也是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和重组的过程。因此,全球化本身就意味着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口流动。”事实上,全球化也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2002年10月,联合国公布的移民报告指出,从1975年以来,世界移民的数量增加了一倍,2000年已达1.75亿人。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商品、资本和劳动力三者的国际流动中,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最困难的,特别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在现代条件下已经难以像商品和资本那样容…  相似文献   

4.
人口迁移流动对于城镇劳动力供给和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均有显著影响。农村迁移劳动力与城镇居民就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但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冲击不大。城-城迁移人口对迁入地人口的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均无明显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一体化逐步演变为省际之间的分割,再次走向大经济区之间的分割和区内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借助农民工的迁移流动来实现的,因而在本质上依旧是分割的。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志东 《经济师》2004,(5):28-29
人才市场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大量中介组织的不断涌现 ,这为我国当前劳动力要素流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并且极大地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从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熟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 ;在我国 ,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存在着自身的特点 ;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劳动力要素的流动不是越快越好 ,而是应当与现有的社会生产的整体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以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界定低收入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利用2011-2018年CMDS与289个地级市的匹配数据,检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益贫式增长效应、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收入提升和分配改善两个机制实现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益贫式增长,这一结论在考虑模型内生性和替换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能加速提升城市数字经济的益贫效应。流入地社会保障缺失制约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益贫效应的发挥。单纯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则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甚至逆转其益贫效应。因此,要在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流动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同时,提升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就业匹配能力,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的“城乡共富红利”。  相似文献   

7.
甘吉世 《时代经贸》2011,(18):58-5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关于中国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为缓解我国女性就业压力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业间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勇  潘启龙 《生产力研究》2012,(5):176-178,261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决定着产业的边际效率,在三次产业的劳动力间形成了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又影响着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同时,人力资本也影响着劳动力的流动性,人力资本含量越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就越强。人力资本的城乡结构及其不同的积累方式决定了增加农村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能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城市人力资本能促进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间接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  相似文献   

9.
刘萍 《技术经济》2006,25(9):62-64,9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借鉴和吸取国际上劳动力流动的成功经验,遵循劳动力流动的普遍规律,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括了不同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总结归纳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产生了持续、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劳动力流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元 《经济师》2005,(12):133-134
人力资源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的资源。资源要达到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合理流动,要促进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就必须促进劳动力流动。正视劳动力流动的效应,有利于合理安排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红梅 《生产力研究》1997,(6):55-56,59
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我国劳动力流动既是经济改革的必然,也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实现经济发展的要求。文中分析了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趋势及障碍,据此提出了促进劳动力流动合理有序化、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伴随如此大规模人口的迁移,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并指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的经济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在发生变化,这是基于中国的政策变迁、地方政府行为和劳动者自身行为的变化所导致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能否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起着重要作用。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变迁将是对中国政府新的考验,如果成功,将走出中国独特的农村劳动力迁移道路。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劳动者就业率和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影响的规模非常小。对于全部教育组平均而言,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0%,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下降0.3%,工资下降0.65%;对于中低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的城市本地劳动力而言,外来劳动力的影响程度相对高一些,但是仍然不算大。另外,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本地职工工资的影响,要大于对就业率的影响,说明城市本地劳动力对于外来劳动力存在有限的反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保留工资,而非放弃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面临户籍等制度约束,表现出诸如非"举家"迁移、"抱团"等独特现象。"家庭决策"和"社会互动"是解释这些独特现象的两个重要视角。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实证探讨家庭决策机制和社会互动效应对中国农村家庭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这两类因素对家庭劳动力省内流动和跨省流动的作用。结果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较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其劳动力外出打工率较高;村庄社会网络对家庭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家庭社会网络对劳动力省内流动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跨省流动具有正向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集聚形成的多种机制中,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无疑是经济集聚最重要的因素.在企业生产函数中引入外部效应参数,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整合到模型框架中,使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本文模型的函数解析与数值模拟表明,劳动力流动引致前后向联系与循环累积效应的“金融外部性”和马歇尔外部性,对于经济集聚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但随着城市人口大量集聚,企业生产负外部性、劳动力拥挤成本等分散力量会降低经济集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的差异性特征显著,导致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基于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现状以及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有效措施促使劳动力流动发生对就业实现的积极作用,最终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6,(2):97-110
本文针对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增长源核算框架下给出新的度量和结果。研究发现:(1)采用劳动再配置效应经典公式评估这种贡献时,通常会产生漏测或过测。在马塞尔增长源分解模式中嵌入劳动的制度异质性,可以得到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近似测算公式。(2)1985—2011年中国农业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递减的趋势,与经济增长具有相似的波动特征。(3)市场化改革以来,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的制度异质性被固化和农村劳动力教育增速放缓,农业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了抑制。(4)实施相应制度创新之后,农业劳动力流动仍可为延续"中国奇迹"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云南农业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人口流动的内在机制入手,结合云南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说明了云南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原因,现状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在劳动力流动中的重要作用,并借鉴国外劳动力“乡-城”流动的经验,提出了加快云南山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开发云南山区劳动力资源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劳动者就业率和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影响的规模非常小。对于全部教育组平均而言,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0%,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下降0.3%,工资下降0.65%;对于中低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的城市本地劳动力而言,外来劳动力的影响程度相对高一些,但是仍然不算大。另外,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本地职工工资的影响,要大于对就业率的影响,说明城市本地劳动力对于外来劳动力存在有限的反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保留工资,而非放弃工作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