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即将跨入国民旅游休闲时代.城市森林是城市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合理的游憩开发及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游憩空间,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休闲游憩需要.对城市森林游憩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城市森林的游憩开发应遵循保护性开发、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开发中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最后为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游憩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姜丽芳 《消费导刊》2014,(12):163-163
森林游憩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国内外学者通过分析森林游憩与社会价值和人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不同的结论。国外学者更注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国内学者则从我国实际情况开展了对森林游憩资源开发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林樱 《现代商业》2011,(32):77-79
长假期偏少和短假期较多的休假特征,使城郊森林游憩地成为我国市民休闲游憩体验的主要载体。对城郊森林游憩地进行科学规划是平衡城郊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市民休闲游憩需求之间矛盾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为例,通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指出该地区即将进入休闲消费经济爆发时代,休闲旅游体验需求剧烈。通过游憩地机会谱理论对延平区城郊森林游憩地进行游憩机会谱分析。综合市民休闲游憩消费需求和城郊森林游憩地游憩机会谱分布状况,对延平区城郊森林游憩地提出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北京市城市森林公园为关注对象,发现:(1)游憩者主要是靠近市中心、有着较好的教育背景且有家庭和孩子的中青年女性为主;(2)居民出游频率不高,多选择双休或节假日参与游憩活动,且限于在半小时和2小时之内的路程;(3)居民较为偏好静态休闲活动项目,以满足森林游憩的情感和自然体验需求;(4)整体满意度评价分值64分,处于基本满意,其中资源环境状况、森林覆盖率和交通状况是影响北京市居民森林游憩满意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调查地,对城市森林游憩者行为特征和满意度调查问卷研究显示:有着高等教育背景、较为稳定的工作和中等以上经济收入的当地中青年居民是城市森林双休日登山游憩的主要群体;游憩者到访城市森林的频率较高,更在意双休日和节假日的个人情感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在城市森林公园中的花费不多,游憩支出受收入的影响不大;游憩者已具备一定的生态保护意识但还有待加强;游憩者对城市森林的景观质量及景区环境满意度较好,对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取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岭南古城梧州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发城市森林游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念下,梧州市政府应从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分圈层发展的策略;优化游憩交通网络;改善游憩软环境等方面入手,对梧州市城市森林旅游进行优化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市民和旅游者的游憩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智颖 《商业研究》2007,(12):153-157
宗教游憩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休闲形式,值得特别关注。在高端旅游休闲市场启动的趋势下,对中高收入群体宗教游憩的需求特征进行研究,意义明显。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用统计方法对长沙中高收入群体对宗教游憩的需求偏好特征住宿设施、素斋、宗教游憩项目、正式修行活动及购物偏好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用交叉分析方法从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几方面进行了差异水平分析,还就中高收入群体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系统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旅游业的变革对城市公共游憩产品提出了现实要求。而公共游憩产品的完善程度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本文对城市公共游憩产品的分类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公共游憩产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满足市民利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的游憩需求,不仅仅是市民个人的问题,更关系到城市发展问题。从南京市民角度看,参与游憩的欲望与程度取决于市民个体的身体及收入状况、游憩地类型、距离因素等;从时空特征角度看,市民游憩时间与闲暇时间呈正相关,而在空间上则表现出距离衰减规律;从游憩地条件看,游憩设施吸引力有限、消费太高、服务有待完善、交通不够便捷等问题已成为市民参与游憩的障碍。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市民游憩观念的引导,更应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及游憩功能建设,着力解决诸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问题,推进游憩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游憩服务与产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人们的休闲形式也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环城游憩带业正在兴起,哈尔滨市环城游憩带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依据哈尔滨市现有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对相应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共享住宿产品成为解决外出旅游宾客住宿问题的另一新型住宿形式,除了拥有为宾客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外,当前共享住宿产品的发展还面临着供需双方风险增加、政府监管不力、行业规范及产品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共享住宿产品提供者应当通力合作,在扩大产品供给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和监管体系,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住宿产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了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区内游憩者的属性、游憩活动的参与情况及其生态意识,揭示出不同属性游憩者选择游憩活动的倾向和游憩者参与游憩项目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应加强生态引导.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景区管理规划和游憩价值评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市民游憩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成都市郊逐渐形成环绕城市外围的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即环城游憩带。对成都环城游带游憩用地进行空间组合分析,将对分析成都市民日常游憩活动,探讨城市居民休闲行为规律及对规划休闲娱乐业发展、布局,制定游憩产品供给政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施放  陈卓琳 《消费导刊》2009,(21):16-17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城市游憩也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游憩的空间发展趋势来看,城市游憩空间结构逐渐出现网络化趋势,即形成城市游憩网络。本文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以杭州为例,通过游客体验质量测评对杭州城市游憩网络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杭州城市游憩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措施,为城市游憩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旸  黄震方  周年兴 《商业时代》2007,(26):105-106,116
在国内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游憩功能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使大学城游憩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在对大学生游憩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现阶段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完善大学城游憩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门成昊 《现代商业》2011,(6):181-182
本文对影响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气候、交通、旅行社、住宿餐饮、民族等因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剑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139-140
雅典宪章中指出游憩是城市的四大主要功能之一,城市游憩项目建设地点优劣直接关系着其游憩功能是否能充分利用,整个城市游憩设施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应用3S技术,分析了城市游憩项目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选址的技术流程。通过3S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城市游憩项目选址的科学性,降低了建设、规划部门项目选址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郝涌宏 《商》2014,(38):30-30
本文立足于酒店住宿业,以盈利能力为研究内容。针对酒店住宿业实施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盈利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及影响因素,以及酒店住宿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动力因素等试展开分析,并于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酒店住宿业的未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陈玉莲 《北方经贸》2024,(3):144-149
当前旅游研究对不同类型旅游住宿的体验差异和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的探究不足。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对肇庆市旅游住宿展开调查,通过抓取酒店和民宿方面的游客在线评论数据,探讨游客对这两类旅游住宿的体验差异。研究发现,游客对酒店住宿体验侧重从住宿条件、周围环境、服务质量三个维度展开,而民宿体验侧重服务质量、个性化体验两个维度。此外,游客对两类旅游住宿体验的核心关注点都在服务和房间上,只是敏感点不同。在酒店住宿方面,游客在意的是酒店服务和房间的规范,而在民宿体验上,游客则对民宿服务的“温情”和房间布置的“特色体验”十分敏感。从酒店和民宿本质看,影响游客住宿体验的最主要因素是酒店规范化的服务,而在民宿中,影响游客住宿体验的最主要因素则是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20.
森林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对提高和加强合理利用森林的意识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消费者对森林认证产品的认知与支付意愿,籍此探讨森林认证产品是否为大众所接受,该研究对上海市民进行调查,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认证产品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