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979~2012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经历了曲折起步、持续增进、僵滞回潮与局部突破的阶段变化.截至2012年底,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为80%.后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应统筹兼顾改革深化的有利条件与外在约束,稳步放松、择机解除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协同推进利率市场化及其他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2.
利率市场化: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科 《经济师》2003,(6):213-214
文章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行了论述 ,同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 ,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经济、金融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及实现该目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债券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历了商品价格、国有企业等方面改革之后,进行了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关于利率改革的争论不断,但利率改革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实际上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试点了。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它作为一项重要政策提出,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开始启动了。现就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对债券市场产生的影响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林建红 《经济师》2003,(9):41-42
利率市场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利率市场化也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文章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缺陷以及实现市场化必要性作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和意义及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提出深化利率改革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基于这一认识,作者进一步就我国如何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若干对策性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深入分析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入手,系统论述了中国利率机制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及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利率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结论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而这一客观规律是经济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科学探索而发现的一个真理;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正处于过渡时期,货款利率上限取消后,企业的负债水平有显著提高,小企业增加的更为显著。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开放利率的进程对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财务效益和资产质量产生了较大冲击。在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产生了系统性和阶段性的金融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当前过渡时期,强化风险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的产品定价体系,推行以利率风险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全面倡导金融创新,以积极方式进行利率风险的化解与防范。  相似文献   

10.
和振华 《新经济》2014,(17):45-45
2013年7月19日人民银行完全放开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对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进行金融创新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引入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隐性成本概念,说明民间金融利率不仅需要参考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还要包含借款人享受正规金融利率所需付出的隐性成本,进而构建局部均衡模型,说明隐性成本是民间金融高利率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有效降低隐性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It is argued that deregulation of housing interest rates would, under plausible assumptions,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cost of housing finance in Australia, contrary to the impression created by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System Inquiry (the Campbell Repo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 for owner-occupier housing finance, on both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des, suggest that the deregulated market rate will b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uncontrolled rate under regulation. The weighted average interest rate for owner-occupier housing finance at December 1981 is more than three percentage points below the uncontrolled rate.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while this result does not of itself constitute an argument against deregulation, it does imply that deregulation would have a substantial distributional impact .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中西部工业后发地区面临的金融抑制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重点探讨了各种代表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和工业后发地区资金供求的特征,解决工业后发地区金融抑制问题应该采取措施:一是应当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将非正规金融①正规化;二是应对现存的正规金融机构采取适度的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in which an increase in financial frictions leads to a fall in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interest. A perpetual youth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OLG) model is extended to incorporate a collateral constraint, this results in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which an interest rate fall occurs endogenously from a disruption to the credit market. It is found that that non-linearities exi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financial frictions and the interest rate. By specifying the mechanism by means of which this occurs, the model provides an explanation for why low interest rates have been observed with such persistence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5.
秦学志  胡友群  张康 《技术经济》2011,30(10):95-98
以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和沪深300指数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多因子模型,并利用2003年1月—2009年2月三类指数收益率及各因子的月度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实证反演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深圳证券交易市场以及沪深综合证券交易市场隐含的无风险利率和风险价值。研究发现:股市隐含的风险补偿为负,与传统的风险溢价理论相悖;以短期银行存款利率、7天Shibor利率及7天国债回购利率为度量基准,股市隐含的无风险利率与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金融衍生品等相关研究中不宜不加选择地将它们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奋义 《经济经纬》2006,(4):136-139
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而再贴现率无法充当基准利率,目前国债利率也不宜选作基准利率。要完全实现市场化,还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7.
谷秀娟 《经济经纬》2006,(5):123-127
利率的波动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利率风险:重新定价风险和市场价值变动风险。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缺口(gap)管理,只能解决前者而对后者无措。因而,后来理论界和业界并始广泛推崇和实行久期(duration)方法。久期充分考虑了与时间因素相关的现金流问题,可以同时兼顾利率变动对于收益和资本利得或损失的影响,从而实现利率免疫(interest immun ization)。巴塞尔委员会(2001年)推荐的监管银行利率风险的模型就是以久期模型为基础的。然而,也有些人认为该模型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中实际运用起来有种种困难,并对该模型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问题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已经于1996年开始实行市场利率。各项存款、货币供应量、股票成交金额与企业商品价格同比指数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金融变量。因而,选取并利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平均利率代表我国市场利率,借助格兰杰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研究市场利率与重要金融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市场利率对金融体系的微观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慧刚 《经济经纬》2007,(4):124-127
开放经济下,资本流动、利率和汇率三者相互联动、相互协调、自动平衡。利率市场化是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弹性化的前提条件;资本控制程度影响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利率和汇率相互作用、相互传导。一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资本控制程度和利率或汇率水平的变动,更取决于资本控制、利率和汇率三者的联动效应。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弹性化之间的关系,发挥三者联动协同效应,实现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农信机构贷款支农的角度出发,探究数字金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市场竞争,进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理论部分基于市场势力假说,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放贷行为的影响;实证部分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的县级指数与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相结合,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激励当地农信机构提升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投放规模和增长速度,表明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鲶鱼效应”。第二,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支农力度的正向影响主要来源于竞争激励机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难以在技术上对农信机构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有助于降低农信机构的贷款利率,让更多的涉农主体享受到利率更低的信贷服务,真正推动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普”和“惠”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