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分工思想何以被忽视
——以马歇尔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中却一度被忽视。其缘由何在?本文以马歇尔为中心,做了思想史的考察。发现马歇尔的分工思想内含于对组织的分析中,这一分析采用了生物类比的方法。该方法与经济力学方法的兼容性是有争议的,这引发了20世纪20-30年代有关“报酬递增与代表性企业”的争论,使主流经济学走向了“去经济生物学,近经济力学”这一背离马歇尔思想的道路,这是分工思想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演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却源远流长。古典经济学在“能否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有乐观派和悲观派之分,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土地这种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资源配置机制和资源最优配置条件,除了马歇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持乐观态度外,其他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很少提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3.
专业化分工的企业制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斌 《技术经济》2000,19(9):33-35
在经济学说史上 ,专业化与分工是个古老的话题。自从 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分工理论开始 ,马歇尔、杨格等经济学家都曾对专业化与分工理论表现出相当的关注 ,进行过详细的阐述 ,可惜由于难以将理论数学化 ,影响了后人对理论深度的发掘和广度的传播。近年来 ,以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杨小凯教授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派 ,发扬了传统经济学中专业化与分工的思想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将许多传统经济学难以回答的问题清楚、严谨地进行了表述和分析。尤其在企业组织理论方面 ,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点 ,汲取了科斯等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精华 ,构造了…  相似文献   

4.
斯密定理不但是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不论马克思的分工理论,还是列宁的分工理论,实际上都是对斯密定理的继承和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内容有相近或者一致的理论,如分工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在意识形态层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分工思想经斯密之手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和灵魂,但自马歇尔以后,分工思想逐渐淡出了主流学者的视野,而只存在于异端经济学流派中。不可否认,斯密将分工思想与其古典均衡思想的结合,致使其理论解释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事实上,分工展开的内在规定性与现代演化经济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分工思想的未来只能聚焦于经济系统的分工与专业化演变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高度关注、不懈探讨的永恒主题。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就曾悉心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认为自由贸易、资本积累和社会分工等均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等认为可以通过利息率调节储蓄和投资,借助价格机制和工资调节来推动经济增长。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了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劳动剩余、分工演进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视作是一个劳动剩余逐渐消减的过程,但是人们对于劳动剩余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传统的劳动剩余理论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将劳动剩余看成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新兴古典经济学派则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出发将劳动剩余视为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我们利用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提出了有关劳动剩余经济的几个命题,揭示了劳动剩余对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的两种均衡,解释了其决定性的因素是交易效率和对土地的依附程度。我国改革以来的经济格局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关注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那里 ,分工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以分工既定为前提 ,而且它的完全理性及完全信息的框架也无法分析分工这一制度范畴 ,这也决定了新古典经济学无法合理地解释经济的增长问题。相反地 ,只有在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的分析框架下 ,我们才能透析专业化分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它通过促进行为人所掌握的理性知识水平及信息量的提高 ,进而带来其生产能力的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与进步。新增长理论是对上述思想的模型化表述 ,它所设定的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是其整个理论分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国外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评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形成及演变 自1890年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性概念以来,经济学家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外部性理论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最早将政府和外部性联系起来的是马歇尔的得  相似文献   

10.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自2004年中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短缺后,“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难题,同时“民工荒”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民工荒”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却又能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数量的绝对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即解决“民工荒”难题的方法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了“民工荒”难题是无解的,即人口红利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相容的。而如果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出发,将“民工荒”难题看成是古典经济学的“两难冲突”,即劳动力稀缺程度本身不是固定的,则可以通过劳动分工来提高生产力,从而达到减少稀缺资源(劳动力)稀缺的程度,进而破解“民工荒”带来的难题,较好地解释“民工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共物品、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永民 《财经研究》2008,34(5):110-122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公共物品既能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来促进分工演进并最终带来经济增长,也可通过改善劳动效率直接促进产出的增加,经济增长中的两难冲突发生于专业化经济和公共物品对劳动时间这一资源的争夺,资源的最终分配取决于三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即专业化经济系数、公共物品的交易效率系数和劳动效率系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文章最后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论证主要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失业原因新解:分工不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基本要义——分工理论为分析基础,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并蕴含明确的政策含义,即以推进分工来消除失业。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time of Marshall economists have used the constructs of demand and supply curves in their explanation and analyses of how markets determine prevailing prices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lines of economic activity. Today almost all exposi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price theory take a neoclassi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develops an interpretation of demand and supply curv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markets that is more compatible with the general viewpoint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theory.  相似文献   

15.
比较优势演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势非线性演化与线性演化并重之路,促进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推进产业模块化、实施产业集群,枸建区域联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毅  陈雪梅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58-61,110
新兴古典经济学文献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分工演进的过程.通过实证案例,我们认为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一个分工演进的过程.然而,分工的深化又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于是,我们探讨了集群特有的社会资本对于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推动分工演进、促进集群发展这一作用的过程.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创造鼓励诚信、鼓励合作的制度环境,便于社会资本的积累,以促进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雄浪 《财经研究》2006,32(4):68-79
文章运用古典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思想,考察了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关系,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杨小凯的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以便对产业集群的演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文章的观点。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当前,政府更为紧迫的是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也面临着诸如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多样性丧失以及温室效应恶化等生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回顾了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历程,对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评述;论证了自然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经济学的关系,指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融合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必然性,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为重要元素的可持续经济学是可持续问题经济研究的高级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Piero Sraffa's early philosophical thinking by placing him with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t tradition of reasoning about the relation of ideas to the historical process. It first distinguishes Alfred Marshall's views abo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deas by addressing Marshall's responses to the criticisms of William Cunningham of the English Historical School. Marshall's concept of economics as a universal engine of discovery was rejected by Sraffa in his early writings. Sraffa's critique of Marshall is then argued to lead to two early philosophical commitments on Sraffa's part: that deductivist modes of explanation are inappropriate in economics and that economics aims to explain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s of causal interaction that had been the concern of the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sts. The paper closes with brief remarks on how Sraffa's later philosophical thinking might be approac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