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新型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支持特别是财政补贴,但目前具体的补贴思路尚未形成。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最优补贴比例与保险覆盖率间的函数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的保费补贴方式并不能充分调动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和发挥政府补贴效用,因此应建立综合全面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补贴制度;最优补贴比例与保险覆盖率之间同时存在需求函数及约束条件下最优化函数关系;除保险覆盖率之外,保险产品价格、政府补贴支出额度、投保人初始财富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均可以对最优补贴比例形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长期护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住房反抵押贷款和长期护理保险结合,设计了具有长期护理保障功能的住房反抵押产品。建立了产品定价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和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了定价测算,同时对房屋价格增长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测算结果显示,该产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养老年金和长期护理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长期护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住房反抵押贷款和长期护理保险结合,设计了具有长期护理保障功能的住房反抵押产品。建立了产品定价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和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了定价测算,同时对房屋价格增长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测算结果显示,该产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养老年金和长期护理保障。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并缓解家庭成员照料负担。本文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设立背景和主要类型、试点推广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扩大保障范围、培育专业护理机构、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科技含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长寿背景下,社会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障的需求不断增长,基于家庭保障的理念,本文将多元寿险模型推广到夫妻联合长期护理保险,构建了健康、轻度失能、重度失能和死亡的马尔科夫四状态转移模型,并在联合个体状态转移相互独立的假设下给出了夫妻联合长期护理保险定价模型.最后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微观数据,实现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老龄人口及失能人口的赡养成为亟待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本文基于以家庭为单元的保障模式的理念,以陪护者和年长者连结投保型长期护理保险为切入点,建立了一个包含储蓄、消费、家庭护理、护理保险保额等决策变量的两阶段最优决策模型,考虑陪护者和年长者同时决策和先后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并从双方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得到了二者的最佳投保和护理决策。最后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测算得到了模型的实证解,并研究保费费率和风险规避程度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结合实际数据计算出的最优决策变量具有客观性和可行性,本文考虑的连结投保式创新型长期护理保险能够促使投保人做出理性决策,促进长期护理风险的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失能老年人数急剧攀升,构建高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十分成熟。本文通过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总结出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启示。从日本的经验得出,我国应构建社会性性长期护理保险与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相结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期同时实现广覆盖、保障性、资金筹集方式多元化与保单形式多样化等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界定老年人失能状态的基础上,将多状态马尔可夫模型与ILO筹资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供需平衡下的社会型长期护理保险缴费模型。同时,对5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行估计,结合人口数据估算和预测未来处于不同失能状态的人口数量;并对长沙市未来缴费人口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进行预测,估算了未来长沙市社会型长期护理保险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周海珍 《投资研究》2012,(7):144-150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增加,导致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老年人对专业化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长。长期护理状态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专业护理费用的攀升,使得长期护理风险愈加突出,并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风险。因此,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在我国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本文从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定价以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论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失能人口数量也持续攀升,加之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个人和家庭长期护理支出风险和成本不断增加,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试点地区长期护理政策内容,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队列要素法测算2020~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区间,并在老年失能人口规模和失能占比测算的基础上,分别从职工和居民两类群体入手,测算2020~2050年长期护理支出与筹资规模,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测算结果显示,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失能总人数约980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人数在1720万人;若考虑在中等支付标准下保障重度失能人口,2030年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规模为2241.34亿元,2050年将达到6181.20亿元。为应对长期护理保障压力,建议在总结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从国家层面推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对职工和居民群体分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国的保险实践证明没有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无法实现有效市场化.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也即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供求理论和价格歧视理论出发,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与保费补贴率问题相结合,探究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最优补贴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最优纯补贴率为农业保险赔付率.进一步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进行定价,利用农业保险赔付率模拟各地区系统性风险,根据不同险种不同保障水平的保费补贴率风险溢价,测算出各地区不同险种的最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为了最大化农业保险的助农功效,还需要通过实行差别化补贴率、降低保险赔付率和经营管理费用率,优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最终实现我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抬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郭振华 《上海保险》2018,(10):12-15
在标准保险经济学中,通常根据保险精算原理来阐述保险定价原理,保险价格(保费)等于纯保费(风险成本或期望赔付)与附加保费(管理费用和利润附加)之和。此外,标准经济学也会讨论保险的金融定价模型,包括保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保险的套利定价模型和现金流贴现定价模型。精算定价的基础是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和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实际上是基于成本的盈亏平衡定价,这正好也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状态下的保险定价,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保费收入正好覆盖赔付、管理费用和资本成本,保险公司的经济利润为零。  相似文献   

13.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2008~2010年我国2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居民储蓄存款、城市化、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老年人口抚养比、平均家庭户规模等因素对长期护理保费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受"未富先老"等特殊国情的影响,国外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关键因素老龄化等对我国长期护理保费收入的影响在经济上不显著,这意味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田菁  张琅  袁佳子 《保险研究》2019,(3):103-115
目前我国的收入保险主要以是"产量保险+价格保险"的形式呈现,费率厘定采用自然灾害责任和价格责任单独计算损失率后相加的方法,与实际的收入保险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结合美国收入保险的定价经验,探讨了适合我国现状的收入保险产品类型,研究收入保险产品的定价技术,对影响收入保险的要素进行论证,并完成了东北地区粮食集中产区——辽宁省级、地市级费率厘定的全流程分析,为收入保险试点做好定价储备工作。建议我国现阶段发展以目标价格进行赔付的收入保险(RP-HPE)产品为主,试点时以地市作为承保单元进行展业;统一全国各省农作物产量数据发布口径及明确各省发布机构,以省级产量数据为基础,积累地市级、县级产量数据;利用收入保险助推农产品价格改革,用收入保险替代现有的价格支持政策,先从玉米、大豆收入保险开始着手试点。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和失能老年人口激增的背景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筹资机制。本文从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调整频率和调整幅度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调整机制的理论框架,综合考虑了预期寿命延长、城乡人口迁移和失能率动态变化等因素,运用长期精算平衡模型分别测算了2020~2050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的人均筹资额,并评估了不同制度下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及筹资主体的缴费负担。研究发现,应尽快实现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独立筹资机制,否则医保基金将无法满足筹资需求,不具备可持续性;谨慎提高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程度和保障范围,倘若将给付对象从仅为重度失能老人扩大到包含重度失能老人和轻度失能老人时,财政补贴占GDP的比重较高且负担较重,会威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王大为 《河北金融》2020,(10):69-72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推行试点经验意义重大。通过对邢台巨鹿县、石家庄栾城区两地试点政策、失能评定、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存在制度不完善、资金筹集渠道相对单一,不可持续,失能评定、服务模式等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等问题。需要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确定合理的筹集机制,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进展与2008年推广计划 2007年以来在全国6个省区试点推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种财政补贴型保险,即财政补贴部分保费,农户负担部分保费.  相似文献   

18.
奎潮 《西南金融》2008,(11):58-60
2008年中国健康保险业务规模实现了飞速增长。其中长期护理保险的表现尤其出色,带动了经营该业务的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剧增,市场份额加大,市场排名大跳跃。但是,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渠道上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危害做了分析,提出了建议,以期长期护理保险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体现社会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的三大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年初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2009年年初的一场大旱,使得农业保险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自从200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上海、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体制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事业新的增长点。本文认为: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是保险模式,而不是福利模式;应以社会保险为主导,以商业保险为补充;遵循"路径依赖"原则,依托于已有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而不是单独建立一套系统;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其筹资来源主要是参保人缴费,而不是依靠现有的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应该出台《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