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疗改革中医院不完全市场化的深入,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备受瞩目。医生发生职业倦怠与否会直接影响医患关系,而减少医生的职业倦怠是改善医患关系最直接的途径。本文从医患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医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我国现行的公立医院运行体制在很多方面违背了委托代理理论中激励约束相容的基本原则,如:医患稳定代理关系缺失;医生流动性缺乏;临床医生与医疗技术部门合一;提升医患代理关系的社区卫生中心发展不完善;医药合一等,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对管理者、医生和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改革的措施是: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和允许医生流动的机制;利用诊疗规范和医疗道德加强对医生的约束;强化权威第三方对医生信息的公布;推行各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强化社区卫生中心的建设;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分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呈缓和趋势。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医生与患者多表现出良好的关系,但是时有发生暴力伤医、扰乱医院秩序的医疗纠纷。为化解医疗纠纷、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生必须树立医患沟通意识,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方法与策略,以更好地服务医疗。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目的是帮助医学生理解医患沟通的必要性,树立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形成与患者交流的习惯,掌握医患沟通的技能。研究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发展现状,为新时代培养卓越医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服务,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齐 《价值工程》2013,(33):326-327
医患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医患关系也是社会和谐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正成为医学进步、医院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问题。现代医院建设中,患者满意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而医生满意度并未得到关注,这一现象正成为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看待医患关系,协调处理医患矛盾,营造医患之间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医患之间和谐友好,理解包容,患难与共成为医患关系的新模式,然而,在疫情常态化管理阶段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否持续下去备受社会关注,因此,本文从伦理视角出发,分析了疫情防控中医患关系和谐的原因,考虑了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并从国家、社会媒体、医疗企业、医生个人及患者层面进行了讨论,以便对后疫情时代医患关系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主题,要实现社会和谐,不仅要有经济的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同时还需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以及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此背景下,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提出应运而生,医院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着医疗工作者的价值导向,陶冶着医生的情操,为和谐医患关系,塑造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医院行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医院要搞好医患关系不能单纯依赖医疗技术的进步,还需要人文精神、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的滋养。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开展医院文化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良性发展,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陷入了一种畸形的状态,患者不相信医生,医生需要提防患者,患者抱怨医生冷漠无情,而医生又是满腹委屈,医患之间这种极度不信任,严重不和谐的状态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不相符合,也成为整个社会的痛点,造成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等等关于医院、医生的道德化评价,是建立在医者医疗水平高、医德高尚的基础上,并由患者正面回馈而形成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现象,甚至不时爆出"医闹"等社会新闻。原因何在?既有医疗机构过度市场化而忽略医术、医德的原因,也有患者恶意为之的因素。如此等等,凸显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折射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任赤字。消除医患信任赤字,让医患关系和谐起来,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9.
于晓波 《活力》2014,(10):37-37
医患沟通首先是医患关系问题。而医患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医生的职业化水平所决定的。只有职业化水平的基础确立了,沟通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否则就如同在沙滩上修建房屋,没有牢固的根基。也就是说,职业化水平是医患沟通的前提基础,是医患沟通的核心和实质。  相似文献   

10.
丁维瑜 《价值工程》2011,30(34):318-319
医务人员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医院需要帮助医务人员调节自身,掌握与患者心理沟通的必要技巧和自我心理舒解的方法。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人性化关怀服务和心理疏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执业素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宏琴 《企业导报》2012,(13):254-255
医患合作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在一次性医患关系中,双方容易陷入不合作的困境中,但在重复博弈关系中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正是由于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是这种重复博弈关系,医患合作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医学人文回归,有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坚持以患者利益优先、患者自主、社会公平为原则,对患者施"仁爱",回归医学人文。应以精湛的医术履行岗位职责,把医疗技术关怀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积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制定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流程,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氛围,廉洁行医,恪守诚实守信道德规范,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成败,也是医院的医疗基础的建设和医院服务水平提高的保障和条件。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是关键。一、发挥人文思想,培育构建医患和谐平台1.医患之间加强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相互不信任,导致医患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这也是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4.
当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对“医生博客“从怀疑到肯定、从冷眼旁观到热切追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正是解决医患关系的一条康庄大道吗?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而言,医患关系在我国越来越紧张,他们之间的矛盾在不断上升,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构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为此,文章对医患关系管理加强了讨论,了解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缓解紧张的医惠关系,使得医生与患者之间能够和谐沟通,这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接受更好的治疗,还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新庆 《新远见》2013,(11):64-65
48.4%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和谐或非常和谐。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展了全国首次医护患三方状况调查。共对3311名护士、344名科室护士长、1275名医生及1389位患者进行了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状况的问卷调查,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出现,医患关系状况愈发紧张,患者及亲友对医生的暴力伤害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是影响社会的发展不和谐因素。2011法治蓝皮书对此评价说:"医疗纠纷作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顽疾。有效处理医疗纠纷,直接关系到医患双方合法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所以缓解医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缓和医患紧张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讨了如何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8.
鉴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医疗服务的卖者与买者之间的不完全合约关系,试从不完全合约的角度分析医患之间关系,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不完全合约理论的相关知识,然后将之应用于医患之间关系的分析,并据此找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核心,处理好医患关系之间的平衡,可以加强医者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有好,对和谐医院的构建,对和谐社会的维持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的两个代表主体,介绍了医患关系的含义以及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同时对医患关系改善的措施及意义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医学生的文化社会科学教育与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生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更加重视给予病人的医学人文关怀。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河北医科大学深化对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创了"突出医学人文理念,明确医学人文社会教育教学目标,构建人文社会课程体系,创建人文社会教学品牌活动"的成功改革模式,所培养的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