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发达国家提出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有其深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在这一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根本性分歧: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工标准是社会倾销行为,而发展中国家认为挂钩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尽管如此,发达国家仍是采取了种种举措在国际贸易中推行劳工标准,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劳工标准问题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则在于是否应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这一问题挂钩。虽然在2001年以来的多哈回合谈判中,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劳工标准问题始终未能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但劳工标准作为与贸易有关  相似文献   

3.
公平自由贸易与劳工标准差异———析发达国家借劳工标准之名行保护贸易之实兰州商学院国际贸易系聂元贞劳工标准不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论的议题之一,而且逐步同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联系在一起,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所认为的影响“公平贸易”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把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手段,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对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结合提出了要求,这对于以人力资本为主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将带来严重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本文以对劳工标准的界定为基础,简单分析了劳工标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中国应对劳工标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把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手段,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对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结合提出了要求,这对于以人力资本为主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将带来严重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本文以对劳工标准的界定为基础,简单分析了劳工标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中国应对劳工标准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蓝色贸易壁垒形成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主张国际贸易同劳工标准挂钩。目前由发达国家主导制订的SA8000标准已经被用来作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新贸易壁垒。企业社会标准是一把"双刃剑",既符合发达国家价值观要求,又服务于其贸易保护目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逐步修正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以适应国际贸易竞争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劳工标准之争——WTO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劳工标准之争——WTO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王学秀在1996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新加坡部长会议召开前后,有关WTO的“新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其中,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政策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新加坡部长宣言》对此问题做出了初步的结论,但仍...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提出国际贸易引入劳工标准或者劳工标准介入国际贸易已有很长的历史。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更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要求国际贸易同劳工标准挂钩,并在世贸组织的规则里写入以核心劳工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条款”,设置“劳动壁垒”。显而易见,我国入世后面临着劳动标准国际化的挑战。本文在总结国际劳工标准的由来和发展的基础上,比较我国劳动标准同国际劳工标准的差别和原因,试就当今国际劳工领域和贸易领域里的这个热点问题,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当今各国和WTO等国际性组织的国际贸易关系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环境标准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PPM(Processing&ProductMethod)标准是贸易和环境议题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探讨PPM与贸易及一国竞争力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我国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劳工标准是一种规范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制度。经济全球化导致劳工标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发达国家采取了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方式推进劳工标准的实施,并在地区层次和双边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全球层次的谈判则陷入"囚徒困境"。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标准领域博弈的结果。中国在劳工标准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速度日益加快,这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其既有利益,试图通过把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规则挂钩,形成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一方面要在WTO框架下积极寻求保护自身权利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合理途径,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守法经营,不断推动我国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为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长远发展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闫祎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8):230-232
发达国家一直试图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在将该问题多次试图纳入WTO议题未果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开始针对在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PPMs)中侵犯劳工权利、不符合进口国劳工标准的产品进行限制,也就是采取单边PPMs劳工贸易措施,设置单边劳工贸易壁垒,主要针对这种PPMs劳工贸易措施在WTO框架下是否合法进行分析,探讨发达国家采取该措施是否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劳工保护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之初就是和公平贸易的诉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劳工权益保护与贸易挂钩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另一方面也可能制造阻碍自由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地位日益凸显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引入劳工标准都会导致自身内在利益的追求与外在道德形象维护的矛盾。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交往中,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不论在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层面,还是在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层面,劳工问题已深深嵌入到跨国贸易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由来已久,不仅通过制订国内法实行单边挂钩,阻碍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而且试图将此问题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之下。本文通过对SA8000标准与国际通行的劳工标准的比较,分析了SA8000体系的实质及其与“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问题的关系,并对其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静宜 《消费导刊》2010,(4):116-116,135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争议的焦点。由于全球化发展最快的领域是贸易,而全球化的社会层面问题主要涉及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近年来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国际劳工标准的界定及其历程和特点的总结,针对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劳工标准问题,对我国与贸易有关的劳工标准问题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已从"物"的层次扩及到"人"的范畴,国际竞争的焦点也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条款问题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争执的焦点之一,其核心是是否应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等社会问题挂钩,这势必将会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外和我国关于劳工标准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发现,西方国家及西方学者对劳工标准的研究较早而且发展迅速,研究方法也较我国先进.其研究成果既包括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工标准差异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也有具体到对劳工标准下各个领域(包括童工、强迫劳动、歧视等)对一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反观我国的研究现状,定性分析较丰富,定量分析却深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研究方法简单,再加上技术标准数据获得困难,进行测量十分不便,而且国内的研究针对性不强,许多研究不能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在劳工标准盛行的现状下,由劳工标准引发的双边贸易摩擦亟需受到政府重视,加强劳工标准与贸易的研究对我国来说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舒先林 《商业研究》2004,(4):158-161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频繁地将基于WTO规则的环境贸易壁垒作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和政策加以运用。环境贸易壁垒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实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屏障,使之在国际贸易中遭受进出口双重贸易障碍。中国作为WTO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必须制定跨越环境贸易壁垒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多数发达是国家强调WTO等国际组织需完善相应的劳工标准,以此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本文通过阐述核心劳工标准,并建立相关的模型,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方的角度说明劳工标准既不是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的终结,也并非发达国家贸易的障碍,劳工标准未必是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执行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福利后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和劳工标准问题近二十年来一直是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热点问题,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影响日益凸显。文章在局部均衡的框架之内侧重分析了发达国家不同的劳工标准执行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福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