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加速沿海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的需要。福清是福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市县之一。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从一九八八年以来,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一规划的原则,实施以建设防护林为主,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结合和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的“带、网、片、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京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发挥了很好的效益,初步形成一个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达到…  相似文献   

2.
从1978年我国开始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至今,已启动十项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的建设、实施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农田保护等方面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使局部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从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历史来看,防护林体系工程尚缺乏完善和有效的经营机制与经营体系,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营尚存在现实与潜在的矛盾,如不能尽快消除,则势必会阻碍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持续经营、发展,及其重要作用的发挥。为此,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此问题做一探讨。一、防护林体系经营存在的问题1.国家投入不足国家…  相似文献   

3.
农田防护林是林业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回顾德惠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农防林建设的经验;针对德惠市农防林经营建设中存在的林木病腐严重、林龄结构不合理、采伐限额少、林权不明晰、管护薄弱等问题,提出调整树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明晰产权,稳定政策;探索林业新机制,放宽采伐限额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垦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始终重视生态林业建设,建成了以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堤坝防浪林、防沙治沙林为主的生态林业体系。围绕"抓城、强工、带农",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垦分局农田防护林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农田小气候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改善大气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防护林的建成既挡住了风沙,又增加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2月27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千里海疆绿色屏障建设工程,并召开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全省的沿海防护林建设任务,把海防林建设确定为今年国土绿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植树造林,建立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是黑龙江垦区农业稳产、高产的保证。那么,防护林到底对农业增产起多大作用呢?以下将对林带的农业效益作一分析。农田林网的农业效益是林带引起的作物增产与减产的时间与数量的综合性指标,它充分揭示了林带在什么时间达到增减持平...  相似文献   

8.
《浙江林业》2010,(11):48-48,F0003,F0004
上虞市是全省较旱开展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县市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该市就着手开展绿化建设,通过一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高标准平原绿化达标建设,现累计建成海防林800公里,面积2万余亩,其中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海岸基干林带等干线绿化140公里,全市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近几年来,全市基本形成了网络完整、结构稳定、功能良好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对于改善沿海人民的生存环境,保障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正常生产,并且缓解了沿海农民的生活能源紧张状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显著的作用。但由于对整个防护林体系缺乏整体和综合永续利用的研究,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平潭县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的状况,初步探讨一些建设方法,并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企业》2005,(6):21-21
2005年10月8日国家林业局公布,“十一五”期间,三北工程建设将继续坚持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田防护林体系的更新改造与完善提高,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经验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绿色屏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山东省沿海地域辽阔,自然及社会条件复杂多样,沿海防护林建设任务艰巨。文章在分析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改善生态以及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参照Elinor 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基于河南省平原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的意愿展开研究,分析了影响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意愿的因素及农户对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及保障粮食生产方面的意见。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的影响程度是影响农户发展防护林体系意愿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农田防护林体系完善程度、农田防护林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用林业产品销售方式和家庭务农人数也是影响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因素;农户希望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对农田影响最小化,农户愿意在道路边缘、沟渠旁边、闲置的土地和房前屋后布局农田防护林;愿意发展的模式是林带、农田林网和片林;农田防护林体系只是稳定当地粮食生产的措施之一,保障当地粮食的生产安全;除尊重农户意见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外,还应采取相关的水利、农艺和保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防护林体系综合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在防护林体系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七月流火,然雄姿初显的杭州湾大桥两侧却一片郁郁葱葱、绿树成荫,这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已初具规模。我省多年来构建的防护林体系,为浙江千里海疆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5.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比例尺寸彩红外航空遥感影像和TM卫星影像研究了试验区内海防林的地带性规律及其与立地条件和生态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该内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的  相似文献   

16.
农田防护林为保护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改善田间小气候,进而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各项农业适用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从而获得高产、高效、优质农作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区许多地区已有组织、有计划地营造了很多农田防护林带,其中有很多已交织成网,郁闭成林,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成线、渠成系的要求,收到了显著的防护效果。但是也有一些林带,由于无计划或规划设计不当、树种选择和结构不尽合理,或经营管理不够及时,致使林木生长不良,不能发挥应有的防护作用,因此,这类农田防护林带必须进行改造或更新。一、农田…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本研究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外部性理论对其进行解释,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浙江林业》2005,(8):3-3
为全面加强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沿海地区防御海啸、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对产安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冶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分别作由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沿海绿色屏障建设好。  相似文献   

19.
《浙江林业》2010,(4):F0002-F0002,1,2
根据“森林浙江”建设总体要求,中共金华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绿化婺州行动”,创建“森林金华”。通过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重点防护林体系和平原绿化建设,推进城市、城镇和村庄森林化建设,建立林网、林带、片林和山体绿化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平原绿化在平厚地区是林业生产的一个总谓,它涵盖了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堤林、沿海防护林、湿地林、经济林、城镇园林及村宅四旁林等等,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各种造林目的的不同,营林技术水平的高低,造林地立地条件的差异,构成了树种多种多样,生态景观多姿多彩,林木多数以植物小群落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