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西部退耕还林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补偿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对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及相关生态补偿政策进行了分析与评述。探讨了财政补偿政策对农民退耕还林的激励作用、最佳的退耕还林规模、补偿标准的确定及国家对于退耕还林实行长期补偿政策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补偿政策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苏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一是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和方式的选取以及标准的制定,二是通过优化生态补偿资金支付方式与使用途径,将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纳入农业生态补偿的范畴,引导并推动其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三是从行政激励、法制建设、政策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苏州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功能是保障农村农地生产运作的重要屏障。"个体参与"模式下的农户经营响应决定着农田防护林建设成效,生态效益是否持续性产出取决于农户的经营行为。文章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新疆1106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构建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农田防护林经营行为响应遵循着计划行为理论"认知-意愿-行为"的逻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3个变量构成了农户认知,对行为意愿产生正向显著影响;(2)农户行为意愿受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主观规范影响次之,知觉行为控制影响最小;(3)农户行为受认知的影响不显著,行为意愿在农户认知与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外部环境中的组织支持在农户行为意愿与行为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组织的支持力度成为农户参与经营的关注性因素;(5)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对其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邻里亲友的良性示范以及自身拥有充足的能力等因素有助于其响应农田防护林经营。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府应当宣传号召农户参与农田防护林经营,提升个体生态认知水平,树立典型模范与优化政策环境来规制农户经营行为;设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培育农户营林技能以及发展复合型林产业来推进农户响应农田防护林经营。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使各国寻求在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配置方面平衡,掌握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本文采用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对辽宁省农田防护林固碳价值进行计算,得到碳生态资本应补偿的价值,研究认为从生态资本补偿的角度,合理评估生态资源产生的碳效益,使碳交易价格真正反映我国碳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陈钦  刘伟平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4):214-216,219
本文引用国内外专家对森林生态价值问题的研究成果 ,说明森林具有生态价值。可是 ,由于目前公益林所发挥的生态效益被无偿享用 ,使公益林的生态价值得不到补偿 ,投入的成本也无法回收 ,因此必须给予补偿。同时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论证了公益林属于公共物品 ,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 ,市场机制无法保障公益林的有效供给 ,所以公益林补偿必须由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6.
利用粮食生产正外部性内部化理论,结合当前中国对粮食主产区补偿的现状,构建了粮食虚拟水流动的生态修复补偿动态演化交易模型,选取了河南省2015年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对粮食虚拟水流动生态修复补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以市场化手段,通过计算省际(区域间)粮食贸易中虚拟水流动量生态修复补偿金额,与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相结合,是有效解决粮食生产正外部性内部化路径,对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7.
参照Elinor 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基于河南省平原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的意愿展开研究,分析了影响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意愿的因素及农户对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及保障粮食生产方面的意见。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的影响程度是影响农户发展防护林体系意愿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农田防护林体系完善程度、农田防护林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用林业产品销售方式和家庭务农人数也是影响农户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因素;农户希望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对农田影响最小化,农户愿意在道路边缘、沟渠旁边、闲置的土地和房前屋后布局农田防护林;愿意发展的模式是林带、农田林网和片林;农田防护林体系只是稳定当地粮食生产的措施之一,保障当地粮食的生产安全;除尊重农户意见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外,还应采取相关的水利、农艺和保险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贾欣 《中国渔业经济》2013,31(1):117-123
货币补偿是主要的海洋生态补偿方式,而进行货币补偿必须首先核算海洋生态补偿量。论文首先界定了海洋生态补偿量的计量范围,在分别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海洋生态补偿量的计量范围应包括:海洋生态保护的直接投入、海洋生态资源的发展机会成本以及海洋生态损失的价值。文章在确立了十种海洋生态损失形式之后,针对每种海洋生态损失的价值计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分别建立了海洋生态保护投入补偿量、海洋生态资源发展机会成本补偿量及海洋生态损失补偿量的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跨区域生态补偿是常见的问题,其中确定补偿主体和补偿标准是进行补偿的关键.鉴于流域各区域使用生态资源给其他区域带来的负外部性难以通过经济的手段使其内部化,文章提出逐级补偿制度,探讨相邻区域之间补偿和被补偿问题,以降低生态补偿的交易成本.并基于水质和水量指标确定流域逐级补偿标准,对流域逐级补偿制度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流域整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于黑龙江省农田生态补偿意愿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意愿调查法(CVM),采取实地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农户对象,推广农田生态补偿意义,深入了解农户对于农田生态补偿认识及生态补偿的意愿,为黑龙江省农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调查地点选择了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以水稻作为基准农作物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为受访者对于生态补偿响应比较积极,充分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八个假设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意愿调查与分析,了解受访者对特定假设条件下的意愿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足迹的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骏  王薇薇 《水利经济》2015,33(3):28-31
水足迹理论与方法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在已有水足迹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水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流域生态补偿情况的水足迹模型。以根据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核算大樟溪上游水源区以及下游受水区的水足迹,同时运用机会成本法对流域上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和限制当地发展而损失的间接投入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模型可以将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水生态保护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可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主体功能区划为背景,通过分析作为保护型功能区的苏北某县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付出的成本,并依据区位熵理论确定成本分担系数,核算外部应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得出该县2010-2020年应得到的生态补偿金额为52.8亿元。设计了以为实现主体功能区划而产生的生态成本来进行核算的方式,为明确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补偿标准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补偿构成、补偿实质等基本问题之后,以成本构成理论为依据,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中国森林生态产品补偿标准发展的5个阶段(现行标准、管护成本标准、简单再生产标准、全额生产经营成本标准、效益补偿标准),以便进一步完善中国森林生态产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当前中国矿产资源开发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根源在于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并提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3个基本问题。即实行"新旧账"分治,明确矿山环境恢复补偿主体以及责权利,多渠道筹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以重置成本为依据确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征收办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招标、监管和效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森林资源非常有限,并非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如何才能够为森林生态效益的提供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实现生态的公平性,建立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这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话题之一。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森林生态补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问题出发,通过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制度建设来完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以往有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救济的观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救济属于生态补偿救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或完善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想。从法学理论的视野中来审视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的基本问题;包括补偿的主体、补偿客体、补偿范围、补偿的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以期能够使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态补偿立法对野生动物尤其是划入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将水源地保护和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2种方法结合起来,在测算水源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时,将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列入补偿范围,扣除水源地不放弃发展引起的对下游地区的补偿。结果表明,文中测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因为存在上游地区补偿下游地区的情况,低于常见的根据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确定的生态补偿标准。补偿模型的尝试性改变减少了补偿数额,降低了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积极性,但是考虑的内容更为全面,同时也对水质监测和跨界断面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淮河行蓄洪区运用补偿的现行办法,从政府成本角度出发,指出现行补偿办法存在政府部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政府成本难以降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定值补偿的方法,对定值补偿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补偿项目设计的目标和项目实施产生的效应,有关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本研究从生态补偿对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