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6,(2)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行为金融学是金融理论领域的一个革命,这个革命打破了传统范式的统治地位,由于否定了完全的理性人假设,行为经济理论把人的行为更为真实化和人性化了,经济学也渐渐变得富有人文主义的色彩,并且较之以往更加客观。随着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将逐渐代替传统金融理论,构建起新的框架和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兵 《经济管理》2002,(22):86-91
行为金融学研究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为现代金融理论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本文介绍了其研究主题:直觉驱动偏差、框架依赖和非有效市场及其理论基础。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如过度反应、外围效应、噪音交易和羊群行为,而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对此做出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走出理性误区:行为金融理论对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当前在金融学术界是被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现代金融理论(Standard or Modern Finance)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文章首先指出了行为金融理论对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质颖。其次考察了行为金融学对金融决策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理论:一个新的分析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传统金融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认知偏差理论、展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三部分搭建。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为金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5.
由心理学家和金融学家共同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引人注目,它以前景理论和各种行为金融模型为代表性成果,能有效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失误偏差和市场异象,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有益补充。未来的行为金融学如想成为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中心,或作为一门单独学科而存在,必须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严密的分析范式、明确的研究主线、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建立新的基于行为的核心模型。  相似文献   

6.
赵纪省 《经济师》2007,(4):32-34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种金融理论创新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金融理论研究前沿,对传统金融理论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学产生形成的背景,接着阐明了其心理学基础和理论观点,然后介绍了几个行为金融学模型和行为组合理论,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金融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纯货币理论的状态,确定了资产定价在金融学中的核心地位。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到20世纪70年代,以EMH、CAPM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具备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并确立了其在金融学领域的主流地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它在本质上研究了在未来收益概率分布已知情况下证券现今时刻的合理价值,但对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却未进行探讨。对于证券均衡价格如何达成、证券市场如何协调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意愿以便交易发生等问题,也没有做出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产品和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受到关注,金融理论开始走出资产定价技术这一狭窄范畴,越来越多地开始从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本身来解释纷繁复杂的金融现象。80年代中期之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它们试图从微观层次来分析证券价格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历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阐述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对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理论与发展金融学的探索与研究历程,针对西方学者只包含“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两大要素的特指金融结构理论,提出“金融相关要素的组成、相互关系及其量的比例”的一般金融结构理论;并针对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变迁即是金融发展”的量性金融发展观,提出“金融结构演进(质性与量性发展相统一)即金融发展”,及“金融功能演进(扩展与提升)即是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与论证了建立发展金融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与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本文评述了行为金融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缺陷的修正中取得的理论成果,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行为金融学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标准金融理论存在着假设缺陷。一个新的金融研究领域开始出现 ,这就是行为金融学理论。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存在着理论上冲突。从标准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学 ,是从研究金融市场“应该”怎样运行到研究金融市场“实际”是怎样运行的发展。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金融学理论分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金融学是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于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最优投资组合决策与证券价格决定的理论体系,三十多年来,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有效市场假说构成了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来自行为金融学的质疑更是构成了现代金融学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范式。现代金融学的理论认为,对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可以有不同解释,但有效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学两者本是同一理论体系的两个方面,相互补充和完善,而不是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2.
行为金融理论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年代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在传统金融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它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为金融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金融理论的本原可以直接追溯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效市场假说以理性预期和套利为重要前提,被视为传统金融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当有效市场理论越发受到来自理论和实证检验的双重挑战时,金融学的发展终于又从理性回归到心理,重新引入了"人"的因素,将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市场并不是有效的"这一宏阔主题。本文尝试对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二者之间的发展渊源和内在逻辑进行辨析,以帮助研究者们更清晰地理解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有效市场理论和CAPM模型为棱心的传境金融理论一直占据着主流金融理论的地位,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很多异常效应。进入80年代以后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发展,对此作了有力的回答,给传统金融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晓燕 《经济师》2009,(2):49-50
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为支撑,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范式,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了突破和扩展。文章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投资行为模型,以及在中国市场上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文中从行为金融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着重分析了基于该理论的投资行为理论模型和投资策略及其投资风险的测量方法,简要评价了行为金融理论是从学科之外寻求推动金融学发展的新动力,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现代金融理论的传统假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代金融理论的传统假设是有效市场上的理性投资者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文章主要讨论行为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即认知心理学和套利限制,同时探讨了行为金融学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和IPO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静萍 《经济师》2003,(12):17-18
行为金融学是 2 0世纪 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 ,它是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认知偏差理论、展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三部分搭建 ;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 ,为金融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郭奕汛 《新经济》2015,(Z1):56-57
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由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演变而来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弥补了传统金融学对个体行为研究的不足。风险管理理论作为金融理论的研究重点,将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首先分别阐述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并分别分析与对比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将探讨通过分析与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所获得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俊 《财经研究》2002,28(4):33-37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确定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标准时仅考虑了经理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等能力。但是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因素有可能造成主观错误:如普遍性、显著性、过度自信、抛锚性等判断错误。这些主观错误会造成基金经理在市场中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对象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除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相关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将要投资的基金的经理层是否具有行为金融理论以及决策科学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