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涛 《活力》2011,(11):142-142
一、仲裁程序选择权概述 “选择权是指纠纷当事人在纠纷发生时选择利用(或者不利用)现有司法制度和其他纠纷解决方式(行政处理、仲裁、诉讼等)的权利.以及在程序运行中对行为(是否举证、和解、调解等)进行决策的权利。”本文所指仲裁程序选择权是指仲裁当事人就仲裁程序或与仲裁程序有关的事项以当事人合意形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仲裁程序正当化的情况下,要求仲裁庭依照当事人合意的仲裁程序作出裁决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仲裁,就是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书面约定除人身关系、行政关系以外的纠纷由具体仲裁机关予以调解或裁决.由于仲裁员是由社会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担任,其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就法律人才而言,律师、审判员担任仲裁员的,必须有8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教学科研人员担任仲裁员的则必须是副高以上的职称.仲裁实行合议制,仲裁庭成员,第一名仲裁员由申请人指定,第二名仲裁员由被申请人指定,第三名仲裁员即首席仲裁员或者由双方当事人共同指定,或者由仲裁委主任指定,且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因此,仲裁作为公正、高效、廉洁、说理的解决纠纷的非讼方式,已为国内市民社会所接受、认可.本文就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所作出的(2000)洪仲裁字第24号裁决书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3.
产品质量纠纷是指因产品质量而引起的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争执,包括经济合同中的质量纠纷,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等。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是指由被害人和侵害人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商量解决,通常当事人之间要达成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调解是指企业主管部门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居中调解,依照法律规定合理解决纠纷,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仲裁是指经济仲裁机关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以…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有设置在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或调解、或仲裁、或诉讼.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着重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第6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第27条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可见调解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之所以重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品质量纠纷是指因产品质量而引起的有关当事人之间的争执,包括经济合同中的质量纠纷,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等。产品质量纠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对于产品质量引发的纠纷如何解决,不少人并不十分了解,有的人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产品质量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即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协商是指由被害人和侵害人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商量解决,通常当事人之间要达成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调解是指企业主管部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居中调解,…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可以依约定申请预告登记,但对于登记实务中引起物权变动的生效仲裁裁决书是否视同不动产物权协议,能否据此办理预告登记,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拟就该问题进行探讨。[案情摘要]2008年3月,A公司出资与B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该项目用地、规划、建设、预售等批准文件主体均为B公司。2011年6月,因合作协议纠纷A公司申请仲裁。2012年4月,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将该项目的部分在建商品房裁决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1、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应当撤销的,可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申请的期限是()。A.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B.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年内C.自裁决之日起6个月内D.自裁决作出之日起1年内2、甲、乙、丙三位合伙人设立合  相似文献   

8.
劳动争议调解,是在调解组织或劳动争议仲裁庭的主持下,通过积极的工作,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最终使劳动争议得到解决的一种方式。笔者近年来一直从  相似文献   

9.
杨北 《经营者》2002,(7):49-49
<正> 经济纠纷,是指经济主体间在经济活动中,因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发生的争议。经济纠纷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方式也不同,主要包括下列四种方式: 一是协商方式。即经济争议当事人之间根据互让的原则,直接进行磋商解决。二是调解方式。即第三方对当事人的经济争议依法进行协调或调停,促成争议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三是经济仲裁方式。四是经济诉讼方式。这四种方式均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因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而引发的工伤补偿争议案频发,已成为劳动争议中数量最多、及时处理最难的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处理劳动争议途径不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职能虚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使具体经办人陷入难以操作的尴尬境地。未经仲裁机构的调解是否有法律效力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工伤补偿争议绝大多数发生在未参保的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后,除了通过劳动仲裁调解或裁决外,一般还借助三种途径处理,而对这三种未经劳动仲裁调解或裁决达成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引起的争议颇多。一是企业自行调解。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期限内经常会因补偿、安置等问题达不成协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对不能如期签订协议的,拆迁当事人应当向拆迁管理部门递交房屋拆迁裁决申请,拆迁管理部门受理后,负责组织召开调解会议。调解会议是维护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化解拆迁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一种好形式。一般拆迁过程中遇到的补偿、安置纠纷都可以通过调解会这种方式得以解决。然而,如何才能提高调解成功率昵?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先裁后审”模式,即在发生劳动争议后,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基层调解机构调解或基层调解机构调解不成的,须先经劳动仲裁机构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即可启动仲裁程序,另一方则被动强制地参加仲裁。  相似文献   

13.
纠纷的存在应当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态。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是指缓解、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或制度,包括诉讼机制和非讼机制两大类。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我国诉讼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由自行协商、行政裁决、仲裁、调解等多元化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的规定,房屋拆迁纠纷当事人(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就拆迁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达不成协议的,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为同级人民政府,以下统称“裁决机关”)提出裁决申请,由裁决机关依法对上述事项做出裁决。关于房屋拆迁纠纷裁决(以下简称“拆迁纠纷裁决”)是否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当前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十一)项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相似文献   

15.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用人单位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和人民法院审判,即"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制,采用这样一种体制的认识基础是从当时劳动争议纠纷不多、劳动仲裁机构尚不健全、仲裁人员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出发,防止和避免因仲裁失误给当事人权益造成损害,通过仲裁使大部分争议得到解决,人民  相似文献   

16.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作为当事人,如果需要选择仲裁来挽回被侵害的权益时,应该注意下列14个问题:一、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仲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按部就班,先行调解,调解无效,即申请仲裁;另一种是越过调解程序,直接申请仲裁。二、申请仲裁有无时间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或说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17.
庭外调解,是指已发生的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到仲裁委员会申诉后,仲裁委员会在立案前,与争议双方协商,推动双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已发生争议的一种方式。庭外调解省时、省力,不伤感情,不伤和气,是一种迅速化解劳资矛盾,促进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最快捷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多,因此,订立的合同和合同纠纷也显著增多。那么,发生了合同纠纷以后如何解决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和解。就是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分歧意见。当事人在充分协商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和解。当然,这种和解不能违反法律、政策和公共利益。第二是调解。当双方当事人发生了合同争议,彼此又达不成和解,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的上级单位,合同仲裁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主持进行调解,从而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第三是仲裁。当事人双方…  相似文献   

19.
王厂长: 《经济合同法》第42条规定了解决经济合同纠纷的四种途径,即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其中调解具有简便、快捷、灵活、成本低的特点,而且不伤害当事人之间的感情,因而成为当事人选择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经济合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