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探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与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正体现出快速增长特征,城镇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影响趋于稳定。论文针对四川状况,提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4-2013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数据,研究农村经济、物价变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来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说明农村经济的增长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物价的变化则会反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而短期来看,物价的上涨会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农村经济的增长则不会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动态关系;四川省城镇化水平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明显强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此,四川省在推动城镇化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均应制定长期政策,力求避免短期行为,并且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12年《甘肃省发展年鉴》等统计资料,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对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予以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城市化提升速度较快,农村居民收入绝对量逐年显著增加,但与人均GDP增速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比增速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甘肃省城市化率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负相关,与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正相关,与转移性收入不完全相关。为此各级政府要在优化农业结构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科技立体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效应,提供农民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性收入;推行落实"四补贴"政策,开辟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断促进城市化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收入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经济良性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鄂州农村居民收入变动与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鄂州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鄂州城镇化发展对鄂州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对鄂州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最大,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次之,对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我国城镇化和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1978-2012年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城镇化初期,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弱于对农村居民的拉动作用;在城镇化中期,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较初期有所提升,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较初期减弱较多,而且这一时期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弱于对城镇居民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素  贺娅萍 《财经科学》2011,(11):93-100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特殊环境,通过考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建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而结构效应中农业化率与城镇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得到不断改善与提高,但农村消费市场总体发展滞后、消费层次总体偏低,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分析持久性收入及收入来源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持久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最显著,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晓婷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80-181,185
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以及除旅游消费以外的其他生活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滞后性的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滞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弱,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其他生活消费支出对其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接近;城镇化中居民权益的不平等、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医疗、交通等支出的增加是制约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宿迁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特点,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其关联性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999—2008年宿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宿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间相互影响微弱,为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秀凤  秦富 《技术经济》2007,26(2):92-95114
对我国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的历史特征和随收入变动的阶段性作了模型描述,利用筛选出的有效模型对人均粮食需求量进行了长期预测。结合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未来城镇化的变化因素,论文也得到了我国农村居民粮食直接消费的长期预测总量。本文的结论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丰富,农民人均粮食直接需求量会不断下降,至2015年前后达到稳定,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也会导致农村粮食需求总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既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也能加快城镇化发展。当前,我国应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笔者依据1979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民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金融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都显著影响农民的消费支出,且影响力次第减弱;农村金融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效应,短期影响并不明显;货币化程度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显著,主要体现为短期效应,长期内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农业投资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实证分析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与农业投资结构各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影响。结果发现,农民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关系最为紧密;工资性收入与农村集体单位投资呈现最大相关,而家庭经营纯收入则与农村居民个人投资呈现最大相关;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我国金融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需求还不协调。研究结果为探析当前我国农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农业投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94—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动与教育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增加能够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婶增加,然而短期内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其脉冲响应值几乎为零,但从长期来看,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增加能够明显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消费正成为社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92--2008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直接促进了农村信息消费的增长.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农村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支出,对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78—2012年间河北省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1978—2012年间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阶段波动性,且呈扩大的趋势,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具体来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两者呈正效应关系,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如何协调城镇化发展对缩小河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利益,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因地制宜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同时积极引进外商投资,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郑翠霞 《当代经济》2011,(11):142-144
为了说明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动情况,本文运用2000-2008年<漾濞县统计年鉴>中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漾濞县农民不同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增长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鉴于此,完善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改变农村消费观念,降低农村居民储蓄率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