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创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性,提出拓宽轨道理论的新构想,将研究焦点从"技术视角"延伸至"市场视角"。认为:市场轨道的理论源头是技术轨道理论和市场颠覆理论;基于市场轨道演化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可获取侵蚀或替代现有市场的市场渗透机会,即新市场逐渐侵蚀已有的主流市场空间,甚至全面颠覆原有的主流市场;市场轨道的特性和效应与技术轨道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由物流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轨道进而引出服务创新轨道,两条轨道并行、交叉到融合,反映了物流服务业由分离式轨道到融合式轨道的发展演化,进而通过轨道融合实现价值提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物流服务业的创新轨道融合模式;物流服务业创新轨道融合经历服务创新轨道主导、技术创新轨道主导和双轨道并融主导3个阶段;物流服务业创新轨道融合方式的阶段性导致价值提升方式从单创到共创转变。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概念性框架,从技术轨道强度及其变化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在促进技术与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规律。在技术轨道强度较弱阶段,政府主导的机构和资本对技术轨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轨道强度逐渐加强,市场导向的金融资本逐渐成为促进技术轨道成形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技术轨道强度较高的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规划作用再次凸显出来。通过对4个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和主要产业技术轨道发展的历史性分析,对理论框架进行了论证,并探讨了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广义轨道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吴贵生  林敏 《技术经济》2012,31(2):1-5,35
本文认为,不仅存在技术轨道,而且存在其他轨道,如市场轨道、技术组织轨道、商业模式轨道、业务组合轨道等。由此提出广义轨道理论,以期扩展技术轨道理论,为后发企业的追赶提供更宽广的机会空间,为处于追赶阶段的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技术轨道理论与制造企业服务化间的关系,认为技术轨道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机理包括3类:驱动机理、拉动机理和差异化机理。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内在机理是技术轨道驱动下投入服务化、企业边界变化以及用户需求、产出、政策拉动下与技术轨道的协同演化过程,且通过技术轨道形成服务化转型差异。制造企业对自身技术轨道的识别有利于确定发展所需主要技术来源及技术演化轨迹,把握实现服务化的关键机理。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轨道视角研究基于技术轨道理论的技术创新演化机制,认为技术创新活动除了受到市场作用外,还会受到初始条件以及随机涨落、非线性反馈等因素作用;从纵向演化角度,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轨道选择、切入点选择、顺轨创新、跃轨创新、轨道锁定等过程的演化循环,以此构建了基于技术轨道视角的技术创新演化模型。此外,通过深入探讨技术轨道理论,将技术轨道锁定按时序分为初始锁定和渐进锁定,按锁定是否显见又分为轨道隐性锁定和显性锁定。  相似文献   

7.
创新驿站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形成创新驿站内在规定性。立足于创新驿站发展环境评价视角,系统地探究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框架,提出了创新驿站环境场概念,并分析其组成和内在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创新驿站环境场评价参数、构建创新驿站环境场评价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化学制药产业为比较基础,归纳了生物制药产业中顺序出现的三条技术轨道——"现代生物技术作为生产工具"、"现代生物技术作为搜寻工具"和"全面整合",分析了不同技术轨道所依赖的企业关键能力,明确了企业参与产业创新的机会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竞争态势变革。最后预测了生物制药产业中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轨道——"理论+实验",指出了该技术轨道所依赖的企业关键能力、提供的创新机会和可能导致的产业竞争新态势。  相似文献   

9.
无碴轨道与有碴轨道相比由于具有结构耐久性强、刚度均匀性好、轨道稳定性高、形状保持能力强、养护维修费用低、和使用寿命长等十分显著的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从无碴轨道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其分类和国内外应用情况,并以郑西高速客运专线为例详细介绍了客运专线桥梁无碴轨道铺设施工工艺.本文对桥梁无碴轨道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行业技术轨道变化频率的不同造成了技术生命周期更迭频率的差异,因此导致创新机会分布的差异。技术轨道变化相对缓慢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多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技术轨道变化较快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少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较多取决于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就这种创新机会的不同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险业服务创新现状分析——基于浙江省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家在浙保险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创新的目标与战略、创新的类型、创新的机制等方面对其服务创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大型保险公司更加注重强化管理基础,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中小型国有控股保险公司继续加快网点建设步伐,实现超常规发展;外资保险公司则充分利用其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局部地区或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第二,各保险公司在深化传统渠道的同时,不断加大了创新渠道的力度。第三,在未摆脱价格竞争的同时,我国保险业的市场竞争逐步向产品、服务、管理、品牌、技术等全方位延伸。  相似文献   

12.
创新总是以某种模式发生,对服务创新模式的国外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创新与服务创新的概念内涵及服务创新研究的三大流派,并分别从创新程度、创新过程、创新主体和驱动力及整合模型的视角总结了服务创新模式的国外研究及其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服务创新模式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内生创新、本土创新与自主创新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学术界对内生创新、本土创新与自主创新三者之间模糊、混淆甚至是混乱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理论基础、内涵和内在联系等方面理清这三个概念.基于广泛的文献回顾,我们发现内生创新概念来源于内生增长理论,本土创新概念来源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而自主创新概念则产生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实践的客观要求;在内涵上,内生创新主要指R&D努力和知识存量,本土创新侧重于产业集聚或产业关联带来的技术外部性,自主创新侧重于国家的创新战略和创新环境等综合影响;从内在联系上看,创新可理解为由企业层面的内生创新、区域与产业层面的本土创新和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而构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4.
运用技术轨道理论,将中国制造业行业划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型、专业化供应商及基于科学四种行业类型,解决了在专利效率研究中不同行业创新异质性问题。计量回归发现,专利对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对专业化供应商行业尤其明显。发明专利对于基于科学的行业贡献要高于其他类型专利,并且中国发明专利的创新水平及持续获益能力较低。政府应加强国家创新能力,针对不同技术轨道,实施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科技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产业技术体系演进不断深化,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突出,并进一步影响创新绩效。由此,构建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演进为中介变量的产业技术轨道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探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并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产业技术体系演进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升,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需要通过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对405份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结构性、认知性、关系性社会资本均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知识流耦合、知识共创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可进一步夯实创新网络、社会资本理论基础,揭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知识作用路径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的内在机制,为服务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产业内分工日益深化和产品技术复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 整合产业链内参与者的资源进而形成创新系统对于产品创新愈发重要. 随着产品形成过程中跨地域、 多技术和跨知识基础特征的增强, 复杂技术产品创新系统的研究更加迫切. 本文在梳理以往创新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创新系统 ( ICSI) , 通过对ICSI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的界定, 明确了ICSI不受地域限制、 技术数量限制和学科知识基础数量限制的特性, 创建了适用于复杂技术产品的创新系统概念, 弥补了学术界对创新系统研究的不足; 基于要素、 关系与特质构建了ICSI,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ICSI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某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试验段的施工,从下部基础评估、施工测量、底座及凸形挡台施工、轨道板铺设及精确调整、CA砂浆研制及灌注施工、凸形挡台周围树脂灌注、充填式垫板施工等方面,介绍了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服务创新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创新理论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的,虽然由于服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有关服务创新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国外有关服务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分别阐述了服务创新概念、服务创新研究方法和代表性模型、服务创新类型、服务创新特征和服务创新模式,并给出了简要的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企业沿技术轨道的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技术轨道识别和沿技术轨道创新这一课题,国内外尚无人进行过深入研究。通过对技术轨道特点的分析,论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沿技术轨道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预测和识别新技术轨道的策略和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进入新技术轨道的策略,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