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审计法》颁布以后,各级审计机关十分关注同级财政审计工作,根据《审计法》规定,从今年开始,审计机关应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审计监督(以下简称“同级审”)。这是各级审  相似文献   

2.
一、实行“同级审”,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从而拓宽了原有财政审计的领域,确立了“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的新的财政审计体制。这对财政审计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执行程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是财政审计目标更具宏观性。财政是国民经  相似文献   

3.
关于财政同级审的几个问题●何任远张琛善我国的财政审计监督,过去实行财政决算“上审下”。根据《审计法》规定,从1995年开始,我国除继续实行财政决算“上审下”外,同时由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审计监督,这就是所谓的“同级审”。财政“...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16、17条的规定,财政审计监督在继续执行上审下的同时,实行同级审。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这是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新发展,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能和任务。 财政审计上审下,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而同级审是今年起实施的新工作,责任大,时效性强。有的同志对完成这项硬任务,感到心里不踏实。经过对《审计法》的多次学习,对实践的回顾总结对比,认识到财政审计上审下与同级审,既有其共同点,又有其不同点。共同点是两者都是财政审计监督的必要形式,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  相似文献   

5.
1995年实施的《审计法》,是我国审计工作向较高层次发展的里程碑,而《审计法》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确定了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由此财政审计的“上审下”与“同级审”并存,给财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如何协调、配合,发挥其整体效益带来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从而确立了“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的审计监督制度,拓宽了财政审计领域,强化了财政审计的高层次审计监督地位。多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工作,主要是开展“上审下”,“同级审”还没有先例。搞好“同级审”,应明确“同级审”与“上审下”的区别和联系。本文就这个  相似文献   

7.
根椐《审计法》对有关财政审计监督制度的一些规定,我想就地方财政审计运行模式有关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一、关于职责分工问题地方审计机关如何根据《审汁法》的规定,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审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审计机关的职责分工关系,是我们贯彻执行《审计法》第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目前有两种提法:一是主辅关系,即"同级审"为主,"上下审"为辅;二是主导与基础的关系。即"上审下"为主导。"同级审"为基础。这两种提法虽然文字表述上有些不同,其本意都是要强化"同级市"的地位与作用,但必要的"上审下"还是要坚持。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同级审"主要是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上审下"即可以审计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又可以审计其财政决算。为什么"同级审"不能对已经政府审定和报本级人大审查批准的财政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只能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呢?我想其立法本意是否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一个体制管  相似文献   

8.
审计管理范围的确定,使基层审计机关执行《审计法》遇到了一些难题。所以,本文在不违背《审计法》规定的原则下,拟提出关于授权实行辖区“同级审”的浅见,以供参考。 一、授权实行辖区“同级审”的必要性 1、是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  相似文献   

9.
财政同级审应把握的重点肖允岐根据《审计法》的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各级审计机关已实行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工作。笔者理解财政同级审计的实质是审计机关代表各级政府对同级财政预算收支的审计。《审计法》为审计机关施行同级财政...  相似文献   

10.
同级财政审计应把握的重点肖允岐同级财政审计是审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法》为审计机关实行同级审确定了其法律地位。《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又明确规定了同级财政审计的目的、要求、任务、程序及处理方法,从而也解决了具体操作问题。因此,同级财...  相似文献   

11.
对“同级审”和“上审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法》颁布以来,各级审计机关都开展了对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以下简称“同级审”)和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以下简称“上审下”)。实践证明,对预算执行(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实行“上审下”和“同级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既有利于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也有利于审计机关为本级政府管理财政收支服务,在现行财政体制下,能够有效地发挥财政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议同级审     
浅议同级审□李朝辉对各级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已经实施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不仅要对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简称上审下,还要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简称同级审。财政审计由单一的上审下发展到同级审和上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从1995年开始,各级审计机关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同级审”之后,不仅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还要受政府委托向人大提出审计工作报告。“两个报告”应该怎样写,已经提到各级审计机关的议事日程。 一、“两个报告”是财政“同级审”的重要内容 开展同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提出两个报告,是审计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贯彻落实《审计法》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需要。《预算法》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的批准,确立了政府部门的法定职责。但政府部门是否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4.
搞好同级财政审计的几点看法饶文华《审计法》的颁布施行,在财政审计监督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二是实行各级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这一规定从法律上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15.
实行财政“同级审”,是《审计法》实施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已经在这方面摸到了初步的经验。根据各地在“同级审”方面了解的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我认为在实施“同级审”当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 一、对财政预算资金审计和对预算外资金审计的关系 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都属于“同级审”的审计范围,其法律依据是《审计法》。《审计法》在总则中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财政实行同级审计的几点思考吴天星,罗俊华,王艳玲一、当前财政“同级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审计法》要求审计同级财政,但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在没有配套办法的情况下,财政同级审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审计内部因素制约着同级审计。一是财税部门自身...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同时,在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上述规定,从法律上拓宽了原有财政审计的领域,扩大了财政审计的权限,同时,也给财政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同级财政审计,不同于上审下,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是《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隋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职能,这是审计工作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5年11月,厦门市人民政府根据《审计法》的规定,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厦门市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从此,厦门市预算执行审计(简称“同级审”)正式开始,并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实行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向市政府提交预算执行隋况审计结果报告,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审计法》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这就是我国现行的财政审计运行机制。实践中我们发现,“同级审”和“上审下”双轨并行机制在运行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缺陷,比如造成重复审计、浪费人力和财力等。对此,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有机结合的途径,是搞好“同级审”和“上审下”的关键。在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一是两种审计,一个目的,找准重点,追根寻源。“同级审”和“上审下”实际上是对同一个审计对象的两种形式的审计过程。无论是“同级审”还是“上审下”,其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同级审”中地税审计方法初探王祥君审计机关在多年的“上审下”实践中,对税务部门的审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级审”中由于审计的对象、目的不同,审计方法也就不同。笔者认为,“同级审”中对地方税收的审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政策性检查《审计法》《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