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跃 《中国外资》2012,(16):255-256
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模式完善与否,直接对当前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对如何完善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模式,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劳务用工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当劳务用工会影响项目安全质量、项目工期、企业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本文结合企业管理实践,主要从劳务用工战略管理、队伍筛选、岗前培训、过程管理控和共建和谐等五个方面做好劳务用工管理,借此也为同行企业提供可借鉴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捷 《中国税务》2022,(12):56-57
<正>劳动合同与劳务派遣是目前企业主要的用工形式。劳动合同用工形式,是劳动者与企业直接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再与企业订立劳务派遣协议。两者适用的税收政策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主要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涉税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的滥用,直接影响着广大劳动者的权益.滥用劳务派遣工不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不利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忠诚度,不利于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加强社会管理.所以,滥用劳务派遣工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新法对企业劳务派遣有更多明确的制约,本文从用工单位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即将修改的劳务派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使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合法、和谐、科学地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子峡 《中国外资》2013,(18):190-191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一种新的雇用模式,劳务派遣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隐含着一些用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用工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及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劳务派遣用工量的增加,目前的一些制度规划与管理办法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条文做了适当修改,提高了劳务派遣公司的注册资金标准,但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审批缺乏明细的规定和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本文首先探讨了现代企业劳务派遣的内涵,具体论述了现代企业劳务派遣的发展困境,然后提出了现代企业劳务派遣的前景:建立同工同酬制度、建立派遣工维权通道、缓解劳务派遣冲突和完善劳务派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劳动关系就显得比较复杂.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经营机制的转换,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由过去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空白,因此,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保证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首先探讨了劳务派遣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困境和前景: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提升人性化管理和提高劳务派遣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0.
张有峰  朱姝 《财政监督》2014,(10):73-76
本文从劳务派遣制度的起源及发展着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劳务用工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企业薪酬核算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劳务派遣制度的起源及发展着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劳务用工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企业薪酬核算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戴星 《中国税务》2014,(12):52-53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约定的生产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目前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运用较为普遍。本文对劳务派遣过程中的涉税处理及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催生了劳务派遣的新型用工方式。这种用工方式有利于控制企业人力成本,规避用工风险。尤其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加快,企业用工方式开始又出现了业务外包方式,它能够为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超值服务,不仅有着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灵活与结构化优势,同时在成本、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企业用工方式将逐渐由劳务派遣向业务外包方式实现转变,成为很多企业未来选择的新型用工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施工企业通过劳务派遣或社会招聘的方式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实行弹性用工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企业施工生产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本文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在施工企业实际从劳务用工组织形式、规章制度、激励考核、合同管理等多方面论述了施工企业推行弹性用工的具体做法,解决了劳务用工的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劳务用工关系管理领域内法规规范体系的完善,水利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本文针对水利施工企业使用人员现状,深入分析了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法律风险,从合同担保、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改进、劳动合同管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走进了各行各业。劳务派遣可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满足企业用工的压力。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本身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有的直与有关法规发生冲突,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派遣人发生工伤事故或案件时,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常常出现两管两不管境地,在局部地区和企业他直接冲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单  相似文献   

17.
李伟明  刘文华 《云南金融》2011,(7Z):128-129
<正>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推进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走进了各行各业。劳务派遣可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满足企业用工的压力。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本身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有的直与有关法规发生冲突,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和不足,派遣人发生工伤事故或案件时,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常常出现两管两不管境地,在局部地区和企业他直接冲击着企业的发展与稳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单  相似文献   

18.
赵宏岳 《金卡工程》2009,13(8):195-196
劳务派遣制度肇事于欧洲,在国外已经有了长时间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方式和企业用工制度.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对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毕竟该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际运行还有很多问题,法律规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是近几年来劳务用工关系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其具体方式是先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再由派遣劳工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用工企业之间。在劳务公司这种用工模式中,用工单位一般  相似文献   

20.
郝黎黎 《中国外资》2011,(8):208-208
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劳动关系就显得比较复杂。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经营机制的转换,还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由过去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立法空白,因此,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保证和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