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图书馆作为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它在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知识更新、创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而乡村体育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乡村体育有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乡村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缓解了压力并增强了身体素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增强劳动力素质和创造力。因此,《生态文明背景下乡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一书就此进行了探讨。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乡村体育的作用和推动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之增长。很多地方修建了地区图书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文化生活依旧十分匮乏,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迫切需要提高。阐述了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信息素质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分析当前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乡村图书馆(室)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探索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积极探索乡村图书馆(室)加强农民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市场化和农民城市化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基础。传统乡村秩序逐渐解体,乡村社会活力渐趋衰退。老年人日益成为乡村社会的主体,这一现象定义了乡村建设的需求和空间。农村老年人协会回应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需求,是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湖北省官桥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实践,笔者发现老年人协会建设的资源输入、村庄本位、组织动员和文化导向等机制激发了村庄社会的内生活力和农民的主体性,承载了乡村建设的意义。老年人协会不仅增进了老年人群体的福利,还辐射至村庄社会,促进了村庄社会整合与公共秩序再生产。因此,农村老年人协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心化和老龄化导致的农村社会资本流失和文化生活凋敝,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奠定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因此,需要正视乡村社会转型的实践过程,从农村老龄化和经济空心化的基础出发,坚持底线思维和农民本位,探索符合农民主体需求的乡村建设道路,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定位与实践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德治、法治与自治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分别从历史视角和组织视角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和农村各类组织构成,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区属性探讨了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结果]农民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具有多项功能和价值,可以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能代表农民发声,成为农村公共事务协商决策的重要主体;可以承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成为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承载主体;可以调节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各类组织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成为乡村社会重要的纠纷调处主体。[结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要从转变观念、完善体制、创新方式、完善法律等方面,加快推动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协商决策,承担更多公共服务。(1)要转变观念和意识,重视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2)完善乡村管理体制,细化县乡政府与村级自治的职责和界限。(3)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全合作社民主管理。(4)推动购买服务方式,让合作社承担更多乡村公共事务。(5)完善法律法规,为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迎来飞速发展。其中,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突破原有的农村落后文化观念,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与法律意识,使农民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然而,我国部分乡村的文化建设进程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建设应当着力培养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因此,为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国家、乡村精英和农民被视为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行动者。总的来说,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关系网络、过程和语境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之外,农村文化处于一种混杂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促进乡村文化治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地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家书屋适应了农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家书屋的重要功能、重大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设农家书屋必须扎根农村基层,确保书屋"建得起、站得稳、用得上"。没有农家书屋的乡村,特别是偏远农村,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旅游业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遵东 《农村经济》2006,(12):53-55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有助于优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助农”,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业在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相关的对策,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性工程,而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是农村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建设还比较落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点制约因素。要从加强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图书馆发展基金、发挥城市图书馆帮扶功能、制定农村图书馆法律法规、探索农村图书馆建设新形式等方面重点解决,促进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发展和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基层图书馆建设对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围绕农村文化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建设发展基层图书馆的价值及基层图书馆建设的要求,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对农村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指出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拓展农业社会文化功能,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邗江乡村旅游现状和特色,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5.
曹燚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46-146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推动战略方针落地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旅游产业能够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业价值,优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乡土文化,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傅瑶  韩芳 《农业经济》2022,(4):59-61
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各方面要协同配合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了上海这样一个发达地区的中远郊区作为田野调查和研究的地点,以统计分析的方式对市场化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公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评价乡村进步的标准上,农民尤其突出了农村社会保障和居住条件,而社会广为关注的经济收入增长并没有被农民优先考虑。政府在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但在文化精神生活领域却明显"缺位"。市场化和乡村发展在引发一些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消解上述问题的"积极因素"。政府政策响应的内容通常也是农民呼声或愿望表达最强烈的方面,例如对农民的收入、就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关注最为突出,农村环境治理次之,而社区文化和公共精神生活则容易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政策所"遗忘"。所以,新农村建设政策倾向于响应农民最关心的、最显性的问题,而农民忽视或感知不强烈的隐性问题通常在政府的政策议程中缺乏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所以农村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民的组织化。农民组织化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来行动,从而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状态和过程。乡村治理是指以增进乡村公共利益、维持乡村社会稳定和构建良好的乡村秩序为目的的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和状态。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组织化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需要,也是乡村社会稳定和乡村社会秩序生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其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数字乡村的推动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冰山模型为分析视角,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个性品质、动机态度”四个层面研究农民信息素养的层次结构,阐释农民信息素养分别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文化、数字生态四个具体方面的建设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明确农民信息素养与数字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强调农民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提升以信息知识素养、信息技能素养、个性特质素养、信息道德素养为表征的农民综合信息素养,可以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驱动乡村提高数字乡村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江苏乡村建设运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江苏乡村建设运动是民国乡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民国时期江苏乡村建设运动的基本概况,当时形成了以无锡实验区、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淳化镇乡村教会实验区、武进农村改进实验区、江宁自治县等为代表的乡建区域。综观江苏乡村建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民众教育、职业教育、教会建设、县政改革等四种不同的乡建模式。这次运动给当时的江苏农村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增强了农民的合作意识,推动了乡村民主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给乡村社会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