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高校提供"良种"、农村提供"沃土"、政府提供"精肥",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科学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这不但导致高校农业科技资源的大量浪费,弱化了高校应该加强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且直接影响了农村扶贫开发的成效和进程.本文试图从中外比较分析的视角,分析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村扶贫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原因,以期为应对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与改革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鹄  易露霞 《当代经济》2010,(12):92-94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技和经济的纽带.然而作为我国科技成果产生主要源头的高校,成果转化率却偏低,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过剩与企业成果短缺并存的局面,因此探讨高校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就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然后借鉴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高校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江苏省内外部分高校的深入调研,确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主要因素是高校科技成果的产出与供给状况、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状况、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高校激励机制等,据此构建了一个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体系结构概念模型,并对该结构模型构成要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代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最主要形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机制缺陷是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5.
构建有效利益分配机制促进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机制上的主要障碍,担子同构建有效利益激励机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徐鹏杰 《时代经贸》2010,(10):123-124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主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高校提供“良种”、农村提供“沃土”、政府提供“精肥”,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科学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这不但导致高校农业科技资源的大量浪费,弱化了高校应该加强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且直接影响了农村扶贫开发的成效和进程。本文试图从中外比较分析的视角,分析我国高校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村扶贫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原因,以期为应对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驱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能够有效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分析科技成果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高校科技成果的类型、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可以看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驱动。基于此,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模式,以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略的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技术路线图是一种具有柔性化及动态特征的管理工具,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规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文章在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并对制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流程和关键任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绘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方法和范式。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涵义,剖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协同管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3种模式,即自办产业模式、产学合作模式和创新网络模式;最后,探讨了基于协同管理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策略,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成功转移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从项目层次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小企业选择高校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特点建立了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为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创新成为时代特征的21世纪,科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但并非每一种科技成果都能当即转化为生产力对世界产生积极作用,如何促进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当前世界级重要课题。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高校人才便是其中一种,人才作用发挥的好坏对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对高校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促进高校人才发挥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徐鹏杰 《时代经贸》2010,(14):104-105
近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代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曲最主要形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机制缺陷是制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转移、转化、增值的过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将多智能体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中,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流的流动形成知识网络而相互联接起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智能体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形式——基于多智能体的虚拟组织,并给出了该虚拟组织形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英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并实施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英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有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产业攻关;二是以高校为本,实现创新高地的科技成果与经济相结合;三是坚持功能联动,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从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校企业化运作技术中介机构、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人员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改革等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5.
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表明,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业绩,与科研人员数量和政府经费投入之间并不成比例,江苏各高校在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方面的绩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上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制度与政策上存在差异,要促进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必须从改革主管部门对高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明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义务、改革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和内部考核奖励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多渠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政策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英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并实施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英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路径有三: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产业攻关;二是以高校为本,实现创新高地的科技成果与经济相结合;三是坚持功能联动,注重人才培养与激励,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从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校企业化运作技术中介机构、加强高校技术转移人员队伍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改革等方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略显滞后,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加快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科技成果产出体系中,高校是科技成果的主要研发地,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不足20%。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Quest公司科研成果商业化模式,包括整体运作、管理派驻、人才招聘、项目筛选、利润分配、与投资基金合作等几方面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综述,希望能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具有借鉴作用,以期形成科研队伍稳定、科研投入保障和科技成果高转化率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采取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创新特性。在此基础上,从“高校-企业”接力创新这一新视角,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主要包括主动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双向协同机制、信息交互机制、对接辅助机制、价值实现机制与环境优化机制。最后,对加速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模式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的比较,提出了借鉴国外推广模式中的商业化运作以及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基础上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本化模式,以提高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适用性,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