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中国-新西兰FTA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FTA)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本文通过对中新经贸关系发展现状的分析,过渡到对两国双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分析,最后对两国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中新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双边FTA的签订将会通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使双边的贸易规模扩大,其符合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中印双边贸易结合度、相似度、互补性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印度的进口和出口效率,以及中印双边的贸易潜力,提出了中印贸易合作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中印双边贸易额稳步增加,但印度对华出口增长乏力,中方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紧密,贸易产品互补性较强,且在两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竞争性较弱;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效率小于进口效率,出口和进口贸易潜力最大值分别为794亿美元、177亿美元;互相削减关税增加了两国的总经济效应,且印度的收益大于中国;印度加入上合组织促进了其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建议中国扩大对印度的投资,增加从印度进口,积极推动RCEP尽快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国与新西兰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逐渐减少新西兰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并在2016年对新西兰农产品的进口实施完全的零关税。中国与新西兰逐步探索和完善自贸区的建设,促进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结合近十年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两国在农业贸易互补和竞争上的不均衡。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提高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分工程度,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两者的互补性逐渐增强,竞争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2年~2015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竞争优势及增长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巴西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品类差异较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巴西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弱,巴西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弱于巴西,但园艺产品持续保持较强竞争优势,两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而各自出口的主要产品则有所不同;两国多类农产品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具有进一步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产品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发现,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性微弱,相反互补性却很强。中国出口相对于中亚五国进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主要是以资本和技术为主的加工农产品;中国进口相对于中亚五国出口存在互补性的农产品主要是以土地和资源为主的初级农产品。  相似文献   

6.
<正>一、中国和巴西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一)中巴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1、贸易发展迅速且互补性强中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898.58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额361.92亿美元,进口额536.66亿美元。巴西是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和在拉美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我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中国和巴西之间的经贸关系是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和巴西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巴经贸合作的基本特点 1、贸易发展迅速且互补性强 中巴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898.58亿美元,其中我方出口额361.92亿美元,进口额536.66亿美元。巴西是我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和在拉美地区最大贸易伙伴;我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8.
商务     
《国际商务财会》2008,(10):15-15
<正>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我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于10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是新西兰第四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约33.7亿美元。新西兰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强劲增长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是黑龙江与俄罗斯在贸易领域内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本文拟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利用贸易强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分析黑龙江与俄罗斯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程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基于产品附加值测算了中印间竞争互补性和贸易紧密程度。结果显示:中印间贸易虽然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但是印度所受到中国的贸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低产品附加值增速最大,印度对中国产品贸易结合度日益松散。因此还进一步比较了中印两国在世界市场的出口表现,中国在英国和德国市场上出口增速和竞争力提升优于印度,但在两国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上,印度表现优于中国,未来两国贸易可能面临持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2018年美国以"寻求贸易平衡"为由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单边贸易制裁,制裁的产品集中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基于2000-2017年中国海关总署以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现状和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同时依据《中国制造2025》中的创新能力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贸易顺差只是美国对华贸易摩擦集中于高技术产业的表象原因,遏制中国技术创新和维持全球经济体系治理话语权才是其真实目的。中国应通过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加强与日本欧盟的经贸联系、积极申请加入CPTPP来应对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口限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谈判的逐步深入,中-新水果及加工品贸易必将取得更迅速的发展。援引FAO数据,运用贸易竞争指数,测定中新双方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水果产品及其排序。在当前贸易条件下,新方潜在的年额外收益空间要显著地超出中方,并且,中方的互补性优势在加工品贸易中,而新方的互补性优势在鲜果贸易中,这与一般的认识是相反的。今后中国的水果及加工品生产与贸易应采取相应对策在出口量和新品种上争取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历经起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且正处于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进程中。在此过程中,中国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特点出台了相应的外贸政策,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外贸战略和开放进程,按照不同时期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并总结了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指出我国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但目前已经在进行纠偏和完善,以期为今后的外贸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ypotheses that a greater stock of migrants in New Zealand from a particular country leads to more trade between that country and New Zealand, and a greater stock of New Zealanders living overseas in a particular country leads to more trade between that country and New Zealand. It also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gration, diaspora and tourism exports.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migrants can stimulate trade by lowering transaction costs, and by bringing with them preferences for goods produced in their home country. Our approach is to apply panel data techniqu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standard gravity model of trade, to a dataset consisting of information on 233 countries in each of the 26 years between 1981 and 2006. We estimate a random effects panel sample selection model using correlated random effec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gration does indeed stimulate trade. In our benchmark specification, merchandise exports from and imports to New Zealand both hav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numbers of migrants in New Zealand; imports also hav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numbers of New Zealanders overseas.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migration stimulates imports more than exports.  相似文献   

15.
周昕  牛蕊 《国际经贸探索》2012,(5):69-81,93
文章利用2003~2009年中国对40个国家的投资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对投资与贸易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替代关系,且对外直接投资对零部件贸易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体现出中国企业正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融入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全球生产网络,并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边投入产出模型和单边投入产出模型比较计算了1996-2004年我国16个制造业对外贸易隐含CO2的排放情况,并采用贸易隐含污染平衡(BEET)和环境贸易条件(PTT)指标值检验我国对外贸易的碳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两步差分广义矩估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等因素对我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的影响,从而寻求我国对外贸易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为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瑞琴 《财贸研究》2011,22(6):63-69
采用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行业内部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与技术进步相比,国际产品内贸易并不是造成中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由于中国熟练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相对缺乏,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的行业要素密集度不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不同性质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会缩小,而技术密集型及兼具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内收入差距则会拉大。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海关统计数据由于包含大量重复计算的成分,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国某部门的贸易收益情况。文章通过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定义增加值出口为衡量双边贸易收益的指标,从增加值出口变化趋势、行业分布情况及贸易收益的实现方式,分别剖析2000~2014年中美两国农产品各部门的增加值出口情况。发现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盈余方实为中国,农产品行业的大量增加值隐藏在本国的其他部门中出口。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两国农产品行业实现收益的方式不同,中国越来越趋向于附加值含量低的粗加工中间品出口。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对第三国市场的依赖不断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产品行业的收益都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周锐 《价格月刊》2020,(2):38-44
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中日韩三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日本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是中日韩三国中最强的,其次是中国,最后是韩国。中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以及其他商业服务,韩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旅游和建筑服务,日本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运输、建筑、专业权利和特许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进一步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与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服务贸易开放度水平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大,外商直接投资对中日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开始引导制造业回流,即鼓励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将其投资和生产由国外向国内转移。在此情况下,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与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产业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本文具体分析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即通过挤占中低端制造业市场份额、限制高端制造业发展空间、改变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影响,并选取2003—201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并分析得出:无论短期内还是从长期来看,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需要对此情况做出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