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生技术进步、南北贸易与干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回顾了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然后试图在Li(2001)、Dinopoulos和Segerstrom(2003)模型的基础上扩展Grossman和Helpman的南北贸易与产品周期模型,将北方的激进式创新行为和南方的非激进式创新行为同时纳入Dinopoulos和Segerstrom的南北贸易模型,并在内生技术进步与南北贸易框架下分析北方创新和南方模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阐述政府R&D补贴、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等干预政策对北方创新和南方模仿行为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
企业人工成本的实质和决策依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成本管理已成为国外企业管理中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Polter的竞争模型框架中指出,人工成本是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之一。Buckley和Casson强调了跨国经营决策中人工成本的作用。Konings和Murphy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国际人工成本与本土人工成本的不同。Grossman和Helpman认为人工成本是产品周期和价值链的基本因素。企业管理者和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人工成本影响公司的决策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投资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常常把投资看作是一种原因或结果蕴涵在一般经济理论中加以阐述,而忽略了投资是一种过程的整体研究,致使投资理论尚未体系化,更未能对经济实践有所解释或指导。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人们对投资概念理解的偏差,由此使投资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如资本理论)交织在一起,而没有把投资作为研究主题。本文试图在分析经济理论中的投资理论以及现行的投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投资概念,以明确投资理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某种意义上讲国际贸易理论乃从宏观层面上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阐述。当然,这两种理论之间有一定的甚至是很紧密的联系,但不能把国际贸易理论简单地当作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宏观部分,充其量能够称得上是对外投资理论的早期探索,应该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发展所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它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融合Grossman—Hart-Moore(1986,1990)产权理论方法和Helpman—Krugman(1985)一体化均衡方法,力图从微观企业层次解释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研究发现:最终产品商对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选择,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国际生产组织根源;中美贸易顺差的实证分析支持这一结论。结果表明:中国外贸失衡是国际生产与贸易活动的一种外化形式,只要全球生产贸易格局不变,中美贸易失衡本身就是一种常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条件下,解决中国外贸失衡困境问题需要战略转向,重点应该寻求微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它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的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把公共选择理论看作一个政策科学学派,看作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刘海云  吴韧强 《经济学》2007,7(1):345-358
根据有效保护率理论,由上游至下游逐级递增的梯形关税结构将提高一国最终商品的有效保护程度。但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代议民主制国家,由于利益集团的游说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并非时刻遵循梯形关税结构的设置原则,甚至有时反其道而行之。对此,本文以Grossman and Helpman(1994)的“保护待售”模型为基础,引入中问产品,研究了政府与上下游产业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行为。结论表明,关税结构实为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内生产物,其形式取决于上下游产业利益集团的组织情况以及最终商品产业之间的实力差异。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贸易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理论成为国际贸易学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该理论产生的背景在于,尽管国际贸易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没有达到经济学家所预期的理想水平。为了解释“贸易流失的神话”,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强调贸易合同执行不力、贸易机会信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影响 (一)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对贸易量的影响。小岛清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不单纯是货币资本的流动,还包括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及知识产权等相关要素的整体输出。其外部性,或者知识的外溢效果,已经被看成是东道国从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的主要利益。具体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其发挥的作用除了能弥补发展中国家储蓄缺口的直接效应,更重要的是在当地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理论的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理论的回顾与评析杨建龙(一)市场的不完全性与跨国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是以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充分和生产要素在国家间不能直接流动为假设前提的,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形式。这种理论框架无法解释二战后出现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  相似文献   

12.
企业国际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际经济学的核心是国际贸易理论,其中还没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迅速发展,学者们也开始尝试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交叉与融合研究.这种交叉与融合研究,从研究的角度看,大致有五种.  相似文献   

13.
刘澜 《城市建设》2010,(5):429-429
设G=(V,E)是一个简单的连通图;用A(G),D(G),分别表示G的邻接矩阵和顶点的度对角矩阵,令L(G)=D(G)-A(G)表示G的拉普拉斯矩阵,设L(G)的特征值为u1≤u2≤…≤un,其最大特征值称为图G的谱半径,记作u=un。本文就循环图的拉普拉斯谱半径的下界给与讨论,我们得到了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王认真  邱凤鸣 《技术经济》2006,25(12):52-55,67
传统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否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存在空间,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实则表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本文回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的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内在规模经济(内在比较优势)的理论渊源,探讨了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内在规模经济的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资产定价理论(asset pricing theory)是近几十年来西方金融理论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也是金融经济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试图解释不确定条件下未来支付的资产的价格或价值。以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的夏普(1964)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市场均衡定价理论,其假设条件使经验验证变得很困难,而且距离现实也比较远。这迫使经济学家对假设条件加以修改,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抛弃CAPM,在新的假设基础上构建新的资产定价理论,如套利定价理论(APT)。经过几十年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其在金融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下面以CAPM与APT为例,结合我国市场的有效性与投资者所外行为特征,分析标准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群卉 《技术经济》2012,31(5):49-54,114
基于Grossman和Helpman的水平创新理论,构建了一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影响其产品创新的模型。结果表明:在企业不改变产品价格的情况下,适度的出口管制有利于本国的产品创新,但过于严格的出口管制会妨碍本国的产品创新;在消费者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提升产品价格,则出口管制会加快创新速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时代性缘于它是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的考察。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与世界产业转移、贸易与发展问题、全球化问题等仍然具有充分的解释力。从方法论比较上看,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采用的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总体动态方法,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关系;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则采用静态分析,侧重个体和纯粹经济技术问题研究。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排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层次和一定范围内的科学性,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也决不能推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都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李心合 《当代经济科学》1995,17(4):61-63,60
会计“西化”与主流会计理论变迁李心合(一)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倾向性特征,即“西化”,主要表现在:1.对“中国特色会计”这一提法开始怀疑甚至否定。在“会计国际化”的强烈呼声中,会计的“中国特色论”受到挑战、冷淡、...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融合发展趋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颖 《经济师》2001,(7):70-71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交往中 ,一般先进行贸易 ,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然而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速发展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相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通过对二者的历史考察 ,可以得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是国际经贸交往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一发展趋势也带来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使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打破传统的隔离状态 ,从分歧走向交叉与融合 ,以期能建立一个国际生产的一般理论来统一解释企业的国际生产活动。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时应审时度势 ,立足现实 ,从产业、制度、政策等各方面着眼 ,使我国的对外经济在二者融合发展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韧强  刘海云 《经济学》2009,(2):829-848
本文借助Grossman and Helpman(1995)提出的贸易战模型,研究了在垄断竞争情况下,大国双方在产业内贸易上所实施的均衡进出口政策。结论表明,利益集团的产生将使政府在“最优进出口关税”的基础上调整贸易政策安排,利益集团将在贸易政策上得到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并且,政府偏向于将优势产品集中于本国消费,对差异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实行高水平的进出口壁垒;同时,利益集团将引发两国之间的贸易战,政府对政治捐献偏好的增加、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将单方面地提升贸易战规模,产品差异化的扩大将带动贸易战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