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物流业是中国能源消耗大业,过去对物流业质量的评价缺少能源角度的考量。通过将物流业的能源消耗纳入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DEA-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物流业发展主要靠资本驱动,资本存量增长率年均达到8.1%,能源消耗增长率年均达到9.1%,能源利用效率较差;物流业发展质量呈倒"U"型发展趋势,技术进步是推动倒"U"型曲线右移的有效途径;中国物流业发展省域差异明显,中国中部省份在物流业发展质量的测度中表现最差,其次是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2.
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的最新数据测算2000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变化情况,并利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对其变化的动因进行分析,所得主要结论如下: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从2000年的29082.36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1年的85178.1万吨标准煤,在12年间增长了约2.93倍,年均增长率为13.75%;中国出口内涵能源变化规律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变化特征,其所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先上升再下降,整体上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中间品结构、出口结构以及外贸出口商品数量促进了中国出口商品内涵能源的增长,能源效率提高有效抑制了出口商品内涵能源的过快增长;在未来"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将保持温和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29个省份1995~2011年能源平衡表核算出各省份生产性能源消耗总量,构建考虑地区经济空间溢出以及能源—经济非线性关系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在测算各省份历年能源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消耗回弹效应进行了估计,考察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耗总量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并非所有年份均会出现回弹效应,回弹效应相对集中出现在东部省份,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回弹效应难以呈现;大部分省份所出现的回弹效应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能源消耗总量攀升并非是回弹效应所致,乃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低下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标:测算全国各省份劳动力、资本错配程度和要素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探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劳动力配置和人力资本配置角度分别构建二元经济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个别省份的要素错配程度在金融危机后跳跃式上升,导致产出缺口短期的放大现象明显;2010年要素错配解释了全国省份间以及农业部门内部收入差距的15.7%和25.1%;要素错配并不改变实际资本报酬占比的倒U形结构,但推迟了倒U型结构的转换界点大概4年。研究创新:将劳动力和资本放在同一框架下多纬度测算要素错配程度;将要素错配的研究扩展到分配格局领域。研究价值:提出新的要素错配测算方法,给出要素错配与收入分配格局两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物流业在推动中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行业之一。基于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根据IPCC所提供的估算方法,估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在2010—2019年间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脱钩模型分析了11个省份物流业碳排放的脱钩状态,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10—2019年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物流业和物流业产值都呈现增长趋势,省份之间脱钩状态具有明显差异,大多省份在最终呈现弱脱钩状态;影响因素中,物流规模、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科技水平对长江经济带整体物流业碳排放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和碳排放效率有负向影响,但是对长江上中下游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具体可以通过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碳减排政策制度、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在物流行业的使用等低碳路径,达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基础薄弱,距离高收入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属于要素投入型,缺乏技术进步的高投资高增长往往伴随着资源透支和环境破坏,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差。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其内涵是指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不变时产出仍能增长的部分。1979~1998年我国年均资本增长率约为10%,1999~2007年达到13%,而全  相似文献   

7.
以强可持续为视角,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经济增长核算框架,并结合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耗和环境损耗,对中国1981—2014年间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进行动态解析。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耗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小,环境损耗不利于经济增长;虽然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但却是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李朝敏 《物流技术》2013,32(2):74-77
测算1978-2009年中国物流业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构建物流业经济增长模型,以验证人力资本对中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物流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是物流业经济增长的格朗杰(Granger)原因;但相对于物流业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平均增长率及其对物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较低,物流业经济增长还处于以物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的粗放型增长阶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人力资本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标:回答增加值率能否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建立CES型总产出生产函数和动态经济系统,从理论上提出增加值率门槛上限,并实证检验了中国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及省际比较。研究发现:增加值率存在着一个门槛上限,当低于该值时,实际增加值率越高表示增长质量越好,而超出时则完全相反;实际增加值率与门槛上限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且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增加值率门槛上限与资本折旧率、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相关。研究创新:采用增加值率评价经济增长质量,应该考虑增加值率门槛上限。研究价值:有助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中国制造2025》中以增加值率评价质量效益工作合理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增长阶段。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9%,特别是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GDP增速达到10.7%,被称为"中国奇迹"。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了年均增长14.8%的速度,较好地发挥了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高增长模式的质量与动态效率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的强劲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达到9.8%。中国经济高增长模式的质量和效率到底如何呢?为了准确分析中国的高增长模式,本文另辟蹊径,通过对配置效率和资本生产率公式的分解,从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国民收入分配、支出分配四个维度,分别考察了资本生产效率和体现经济增长质量的三个指标间关系及具体在中国的表现情况如何,试图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高增长模式在中国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樊融杰 《英才》2012,(10):68-69
2011-2013年中国的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期为48.85%,同期移动支付市场收入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期将达到100.20%。1715亿美元,全球市场;100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这是业界对于移动支付产业在今年发展的一个基本预估。巨头们蠢蠢欲动。沃尔玛等多个公司在今年8月宣布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以共同开发移动支付网络,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几乎同时,星巴克  相似文献   

13.
李献士  陈礼丹 《物流技术》2014,(17):207-210
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索洛余值法,对河北省2000-2011年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此期间,河北省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出W型波动式变化;资本投入贡献率呈现出M型的波动式变化;劳动投入贡献率则基本呈现水平的态势。物流业科技进步平均贡献率在55%左右,资本投入平均贡献率为38%左右,劳动投入贡献率在7%左右。指出河北省物流业基本处于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加大物流科技的投入力度,以保持河北省物流业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关联法和索洛余值法,对河北省2000-2011年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在此期间,河北省物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出W型波动式变化;资本投入贡献率呈现出M型的波动式变化;劳动投入贡献率则基本呈现水平的态势。物流业科技进步平均贡献率在55%左右,资本投入平均贡献率为38%左右,劳动投入贡献率在7%左右。指出河北省物流业基本处于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应加大物流科技的投入力度,以保持河北省物流业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199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TFP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农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对第一产业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度为79.210%;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农业TFP依次下降,1993年以来各省份的农业TFP不存在σ收敛;人力资本含量、灌溉面积占比、工资性收入占比和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对农业TFP有正面影响,而农业产值占比、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具有约束作用,这些因素的趋势性变化引致了区域农业TFP的发散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29个省份的能源生产率,该指数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测度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各种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测度的能源生产率还可以分解为能源的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研究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提高2.89%,总体水平并不高,低于其他国内外文献的测度结果。2002年是中国能源生产率发生变化的关键年份。2002年之前,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变化为3.69%,但是波动性较大,2002年之后,中国的能源生产率水平稳步上升。2002年之前,技术变化是能源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2002年之后,技术效率变化推动了中国能源生产率的稳步上升,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开始走上效率提升的轨道。中、西部与东部的能源生产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技术变化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呈现出“高能效-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则表现为“低能效-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部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均得到提升,最佳实践省份越来越多,但是省份之间的追赶效应只有0.36%,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6.2665亿吨、产量比消费量多5.24%,"十二五"期间粗钢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4.56%,2015年我国粗钢需求量将达到7.49亿吨,其与"十一五"期间粗钢消费量年均11.2%的增长率相比增速明显回落,根据我国"十二五"钢铁工业规划建议:粗钢需求量年均缓增速在2.6%~4.6%之间,我国钢铁制造企业为争夺市场需求竞争会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能源安全是经济增长的保障,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保持10%的水平上升的同时,能源消耗在总量上也不断增加.因此,当前,学术界对能源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主要集中的(1)对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中国能源消耗结构的研究;(3)以及对西方部分学者提出"中国能源威胁论"的驳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6年至2008年各省市物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投入指标选取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和能源指标,产出指标为各省市物流业产值,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得出虽然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效率不高,但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来说,有20个省份已经达到能源充分利用状态,但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对能源的利用仍然存在投入冗余.  相似文献   

20.
姚文龙  丁文斌 《物流技术》2015,(3):119-122,144
通过构建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名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物流产业现已经呈现逐步改善、加快发展的趋势;我国物流产业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物流业规模较大,中原省份物流业基础设施支撑大,西部省份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从综合因子系数看,山东、河北、广东、江苏、辽宁等省排名靠前,西藏、青海、云南、海南、吉林等省份排名靠后;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总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