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郭军 《新经济》2006,(8):54-58
对于一位服装设计师来说,或许线条和色彩就构成了他艺术的世界,而对于一位经营一间品牌服装公司经理人而言,线条和色彩仅仅构成了他艺术的心灵,是他生活中感性的一部分,他大部分时间需要理性的智慧,才能得以经营这个服装艺术的行业。换句话说,他需要左脑感性,右脑理性。黄学明就是能在感性与理性的调配下,将一个在业内享有声誉的著名品牌——香港永安美景服装有限公司经营得处处美景,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 经营得处处美景。  相似文献   

2.
王芳  张译丹 《大陆桥视野》2016,(24):273-274
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本文以安格尔的《泉》、米勒的《拾穗者》为例,阐述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的内在超越性表现为人总是试图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与绝对的自由。这种超越性根源于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人的感性需要最初作为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纯粹自由,总是不断追求自身的实现即满足,理性则总是试图给需要“立法”,制定规则来规范人的需要。而需要的无拘无束的自由天性又总是试图打破理性的束缚,超越理性,回归自身。道德,宗教,艺术以及人的寻根倾向集中体现了人的这种内在超越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一座城市代表着一种文化符号,而这种文化符号基本上由种种建构城市的技术所衍生出来.技术的感性文明与城市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技术的感性文明是指技术流程立足于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健康、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外化在产品的功能和形式上,使民众在接触、享用技术产品中感受和美之意.它是当代技术的内在规定,富有人文情感、生态学意义和未来学观念特征,是现代工业文明转向后现代文明的要素.技术的感性文明是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能够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降低城市生存与扩张的风险;同时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5.
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了数学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激励机制,以期对数学的社会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①数学-科学进步的支柱;②数学理性-人类社会理性文化的基础;③数学文化-培养人才素质的沃土。  相似文献   

6.
, 《商周刊》2012,(24):76-77
读者拿着《于丹<论语>》对比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自然会恍然大悟:一个让人沉醉在对现实的梦幻中,一个则是让人在现实中保持生活的平淡和科学的理性。估计,这一点足以让于丹的鸡汤神话破灭。因为现在的人们不再重视心理上的虚幻,更希望科学理性地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化是指科学发展观从其抽象的观念形态转化为感性的现实运动的一种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化与科学精神具有深刻的统一性,科学精神所蕴涵的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民主精神和批判精神是科学发展观实践化的核心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化是指科学发展观从其抽象的观念形态转化为感性的现实运动的一种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化与科学精神具有深刻的统一性,科学精神所蕴涵的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民主精神和批判精神是科学发展观实践化的核心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前卫艺术,另一方面是大众艺术。艺术不但没有终结的迹象,相反,前卫艺术以其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表现出现代人的艺术观念,为艺术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大众艺术更是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艺术以其对感性的表达充分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并且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观念不断地寻找着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是艺术家对我们生存世界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运用思维视觉化,是能否运用好个人感知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文章以思维为载体,来表现思维活动中由感性到理性的活动,以视觉为核心方案,将其对理性的认知再回到感性认知的升华,让思维的视觉化最终服务于声乐艺术的演唱,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教学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创作中,空间是建筑创作的目的,空间重于实体,实体是创造空间的手段;静态的建筑创造的建筑空间从来都不是孤立和静态的;封闭的内部空间借助开阔的外部空间,创造出特殊的空间氛围在,丰富了内部空间的延展性;建筑空间本身的"理性",而对于建筑的体验来讲,空间是对于生活世界的抽象,是一种感性模式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后,欧洲人渐渐掌握了近代的科学和技术,拥有了空前的对自然的控制力量,并籍此开展了殖民与扩张,他们把自己的力量推广到美洲、非洲、亚洲……,他们把自己的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掌握了近代的科学和技术使西方人充满自豪;对其他民族的征服使他们更有理由相信欧洲文化与其他一切文化不同,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富于创造力与生命力,较其他文化优越.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就曾谈到欧洲人这样的文化优越感,他说,一个在近代欧洲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在研究任何有关世界历史问题时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西方文明,并且只有西方文明才具有普遍价值.他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实例,比如在印度,医学在经验技术方面相当发达,但却没有生物化学为基础的解释;在中国,史学繁荣,却不曾有过修昔底德的方法;远东国家大规模编纂的法典,或是其它国家的法律文献,都不具有系统严密的思想形式,远不如罗马法及受其影响的西方法律那样缜密有序、富于理性;在艺术方面,西方人发展出了完整的记谱系统与系统的表现手段使演奏现代音乐作品成为可能;在建筑方面,合乎理性的使用了哥特式拱顶作为分散压力和覆盖所有结构空间的手段;教育方面,中国也曾有过高等教育机构,但是,一种理性的、系统的、专门化的科学职业,以  相似文献   

13.
赵丽琼  张庆芳 《经济论坛》2003,(15):88-88,95
一、个人与企业趋利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活动进行研究,可以基于以下的假定:假定1: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假定2: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假定3:资源是有限的;假定4:资产具有专用性。四条假定合在一起,就给出一个关于现实世界的描述:有限理性的人,在资源有限和资产具有专用性的世界上,追求自身的最大幸福。由假定1和假定2,我们可以作出个体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动机的推论,即当社会个体(一个人或组织)通过损害他人而增进自己的利益(效用最大化)又不会被发现时(对方也是有限理性的),就会采取损人利己的行为。同样,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经济利益比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管理干部素质评价是干部选拔、晋升、调动及培训等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建立了多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一、企业管理干培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品德素质: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向、行为方式和行为的强弱,是干部素质的核心。品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品质,原则性,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等。(2)智力素质:智力是能否胜任干部职能的基础,代表潜力。它包括知识水平,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3)能力素质;能力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能力是干部素质的关键,对管理干部来说必不可少的能力应包括协  相似文献   

15.
纯粹理性的批判,不仅探讨感性、知性和理性,而且探讨人类追求幸福的希望,探讨人和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从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三方面界定理性概念的意义,突出理性作为人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指出理性的主要目的在于道德。道德理性并不仅是作为知识理性存在,而是在价值评判上彰显了价值理性,又在人生目的上指向幸福。  相似文献   

16.
有限理性与情绪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众所周知,理性选择是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以致许多经济学家都会赞同“经济学是关于理性选择的科学”这样的讲法。不过,自从20世纪50年代西蒙对这种理性人假设提出质疑、并建议用程序理性(或有限理性)来取代实质理性(或完全理性)的假定以来,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对理性选择假定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差距提出了批评,而且由此产生了不少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推动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说密纳发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时分起飞。哲学是人类反思的理性工具,历史发展经过一定阶段才可能进行深刻的概括和反思。李明华《社会历史的思维空间》一书的反思背景是20世纪末新的世界图景:世界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换;科学和高新技术使人们关于世界图景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如科学观念受到后现代观念的挑战,科技发展冲击社会伦理秩序;工业化运动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的“物的异化”和人自身的异化加剧,世界文明面临全球性困境。在这一背景下反思,作者的思考大体可以分为前后相继的三大模块。一是历史决定论;二是社会历史认识论及方法论;三是价值论。收在文集中的30篇论文主要围绕这三部分展开。第一模块有以下五要点: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科是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从理解到记忆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有很多,本文仅对更有益于记忆的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发展研究》2001,(4):50-52
一、艺术教育和大学生素质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它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从审美角度对事物对人的一种评价.审美素质会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准则,支配人的行动,我们通常强调,真善美塑造完善的人格,是因为"真善"是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是诉诸于人的逻辑思维,是通过概念进行说理,以理服人,而"美"则是培养学生的美丑观.是诉诸于人的形象思维,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我们几乎到处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读一部理论著作和读一部艺术作品,主观感受大不一样.读再好的理论著作也不曾听说有谁会感动得泪如泉涌,象读优秀的艺术作品那样勾魂摄魄,激荡心灵.这种现象告诉我们,艺术的认识教育作用和理论不同,它是从审美这个环节出发而加以渗透和扩散的,它首先是在情感上打动人,然后才引起人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家华 《经济师》2002,(4):131-132
管理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我国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完善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