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成功? 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其中,老板的眼光和胆识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开拓性的思路和坚忍不拔的决心,他们的企业多半是没戏唱的.在我的周围不乏这样的企业,产品的技术和研发水平属于一流,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市场上却杳无踪影,你说这到底是成功呢还是失败,在我看来,这就是极大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64-64
如果你向十名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企业副总裁提出这个问题,你可能会得到十个不同的答案。绝大部分谈到的都是缺乏技能、能力和经验。在现实中,答案往往无关于能力或者经验。它只关乎行为。现在,我说的不是那种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职业中经历的失败。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它关乎领地。我们从成功之中赢得信心,但是我们从失败中获得智慧。这是好事。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减法     
一个人如果剔除自身的错误和毛病就会走近完美,企业亦如此,即一个企业减去某些缺点和不足,也会不断走向成功。但是,一些企业往往失败于可预测、预防的错误,其原因就是首先在思想意识中轻视“减法”,从而导致企业不是主动地减掉错误,而是被动地“享受”错误。比如,某公司创业伊始,凭一种产品、一个品牌就“火”起来了,过快的成功使经营者头脑发热,盲目扩张、战略冒进,误入了一些不熟悉的“战区”,结果由盛急衰。无独有偶,另一公司是国有企业,年已40,长期的计划经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当企业面临转轨变型之时,却前怕狼后…  相似文献   

4.
朱丽 《中外管理》2014,(3):94-95
在接手破产退市的日航之后,稻盛和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在进行一次公开的实验,凭我的经营哲学来挽救这家企业,我失败了你就不要学;我成功了邪你们都可以来学。”结果他成功了。  相似文献   

5.
GE无边界     
有时,人会犯出乎意料的错误。在工作中,突然间一声:“唉呀,糟了!”就有人要开始伤脑筋了。当然出错是不好的事.没有人为了求失败而做事的;不过凡人绝没有十全十美,所以偶有错失,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重要的一点,当你犯了错时,如何处理了?由处理失败的做法。可以看出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尊重失败     
如果牢记失败,你会失去一只眼睛; 如果忘掉失败,你会失去两只眼睛。诸君常说“永不言败”,可只要你不拒绝成功,你就不能拒绝失败。就像王选留下的“激光照排”,他说这像唐僧取经一样,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黑人喜剧明星比尔·考斯比说过:“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诀,但是失败的秘诀是想讨好每一个人。”人是一种缺陷存在,过失的劫数难逃。就像有人策划的人机象棋大赛,结果是电脑战胜了棋王。可见电子芯片缺乏人最主要的本领——犯错误。与其将“做正确的事”作为人生支点,不如常备一种“犯错误”的心态。免得谁在身后大喊一声“你错了”,你就彻底沦陷了。  相似文献   

7.
文中 《质量春秋》2006,(9):51-51
经营小型企业是获得财富的好办法之一,但这需要时间。 关于小企业经营有许多错误的说法。 1.我能用最少的投资来创立企业。资金不足通常会导致负向的现金流,是小企业失败的最大原因。也许有人确实能够以最少的投资创立企业.但在能够估测出企业成功所需的投资金额时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能让创业者们睡得更安稳.避免做出让人提心吊胆的决定。并给予他们运营企业所需要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8.
子默 《新前程》2006,(1):44-45
这是一个崇尚“榜样”的时代。 我有一个朋友,过去几年发现自己与某位培训师的某些特点,以及走过的路很相似,但是人家比他早走几年,很成功。于是,朋友就把他当成学习的对象,离开了企业,开始走培训师的路。但几年下来,他的“榜样”继续一路成功,而自己却折腾得很累,觉得很失败,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觉得这是“命运”。  相似文献   

9.
《公司》2002,(Z1)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王勇追应邀来到本刊编辑部,围绕他创业中出错的那张牌,坦诚地与本刊记者探讨了其中的成败得失(本刊记者 王勇追)。 “我不认为失败见不得人” 尽管总结失败比宣传成功更能给人以启示,但是,在寻找失败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人对自己曾经的失败讳莫如深,为什么你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详细讲述自己的失败经历? 主要是下面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这关系到我的人生理念。我并不认为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是见不得人的阴暗面,它就像我们打牌时出错了牌一  相似文献   

10.
企业垮台一定是突然之间 差不多九年前,我偶然从《财富》杂志看到一个忠告,“成功是失败之母”。这些年来,我一直把这个封面的照片摆在我的办公桌上,我觉得它对激励我有非常大的作用。封面上面有一句话,“企业为什么失败”。下边也有句话,  相似文献   

11.
问题问题78“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常规思路:点评:常规思路①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②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③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职位的失败经历;④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⑤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百倍、尽心尽力;⑥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⑦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①面试官试图从中了解你求职的上面所谓的经典思路,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误判的考官的目的。考官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目的仅仅是想知道你做事的手法,而并不是想知道你失败的事情。这个问题会经常变为你成功的经历、工作中最难忘的一件事等等。考官一般在这个时候会重点了解3个方面,当时的背景和资源、应聘者处理事情的手法、应聘者当时反思的结果。通过这三点了解一个人的做事手法和学习能力。上面的所谓思路,纠集于解释失败上面,纯粹是中了考官的圈套。:(接2期)问题问题109“对这项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如果我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点评常规思路:点评:常规思路:点评:动机、愿望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②建议从行业、企业和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③参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  相似文献   

12.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喜欢把成功和失败归结于命运的安排,什么是命运呢?我认为,命运只是一种机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次.我会见一位相士,他首先就看我手上的“生命线”.然后就讲起了我的命是富贵吉祥,又叮嘱我要重视什么,注意什。我故意把手抓紧握拳,叫他再看我的命运。他说:“命运就在你手中,我看不见。”对啊.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究》2006,(6):4-5
自从1985年以来.全球整体经济的变革,造成企业内部的挤压效应。因此.各种的变革措施纷纷出笼,自持续改进、企业再造.到外包策略、缩小规模,甚至裁员并购.都是变革所采取的方式。到目前为止.在企业界所听到的变革成功例子少于失败的例子。也就是说,变革失败的机率超过了成功的机率。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从科特博士对”领导与变革”的观点言之.我们会找出变革成功的一条路来。  相似文献   

14.
小心陷阱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产生了很多成功企业巨星,同时也出现过很多企业新星.明星陨落的悲剧。这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企业艰辛的创业成长历程;另一方面也警示我们,企业成长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个企业要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就不能犯过度聪明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资讯     
读 者职业经理人倘若要实现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人生目标,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严格遵守经理人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职业经理人阶层才会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也会从中受益,这是我看过贵刊《徐丹:玩转地产销售魔方》想到的。 —— 武汉 李汇人物一位来自中关村的青年,只因为心中有梦,于是经历兴衰荣辱,走过是是非非。经历了新浪再走进点击科技,点点滴滴,关于失败与成功的评论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是有了梦想,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就是我看过了《王志东告别英雄时代》后的一点想法。 …  相似文献   

16.
Q:我是一家IT公司的董事长,在做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希望把企业的触角伸向国外市场,但是对于如何国际化却没有很大的把握,虽然是高科技企业,但是国内企业国际化失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景?中国高科技企业企业怎样才能真正走出去.在全球立足?  相似文献   

17.
“是不是所有引入6西格玛管理的企业都成功了?有多少企业失败了?”这是人们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也许一些企业至今还记得,他们曾经满怀希望地引入了新的管理方法,但最终还是像过眼烟云一般,悄然消失了。那么,6西格玛呢?也会以失败告终吗?选择了6西格玛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那么,为什么通用电气成功了,而一些组织却失败了?那些成  相似文献   

18.
<正> 每个企业都逃脱不了上帝的诅咒,中国企业只要是想“做大做强”就一定会失败。中国民企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我个人认为,企业经营的决策和方式并不算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民族在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后,你再问他们准备怎么做企业,每一个人都会告诉你:我要做大做强。我敢说: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一个民营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的,不但举不出成功企业的例子,也算那么两三家跨进了这个跑道,能不能做成功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正>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这句深含哲理的话,告诉人们错误也是有价值的。 然而在商界,人们往往喜爱以成败论英雄,只看重成功的价值,却忽视失败的价值,由此浪费了不少商业  相似文献   

20.
没有什么神奇的语言可以描述购买者多变的心态。但是如果你了解整个的购买过程,这将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经常问我,“怎样能卖更多的东西?”其实,他们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就像你问,“我怎样能让别人嫁给我?”在这两个故事里,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你的条件,比如你的商品质量,你的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