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将大学创新创业力放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语境中进行思考,认为作为创新主体的创业型大学、产学研三螺旋结构组成的创新机制及充分发育的市场环境构成了推动大学创新创业力提升的动力系统.并从学科建设发展、高校组织结构变革、高校创新创业要素的汇聚形式及政策环境方面,对我国创业型大学如何以产学研为契机,提升自身创新创业力进行了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党中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把激励大众创业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促进农村发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更是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范围内.创业艰难,农民工创业更难,唯有政府积极提供创业条件,制定政策,改变思路,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农民工创业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广,让特殊的"创客"创造特别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高校的综合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高校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能力建设中存在缺乏培养机制保障、奖励制度不科学、晋升渠道狭窄等问题,高校行政队伍人力资源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些问题,部分高校已制定相关政策,以T大学为例,组织行政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开展科级及以下管理干部轮岗交流。力求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对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能力建设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大教育投资、构建规范高效的培训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更好地推动高校基层行政人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由于申报科技奖励项目的系统性,往往不是单人单篇论文的工作所能够概括的,所以应充分认识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性,适当扩大激励政策的覆盖面和力度,这对研究所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奖励是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学会、协会对科研人员创新成果的认可和荣誉,也是对科研人员、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认证.科学技术奖励根据设奖部门,主要有国家奖、省部级奖、国际学术奖等类型,其中国家奖与省部级一等奖是基础研究型科研院所成果奖励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在增加,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高校应完善工作机制,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加强培训,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加大创业实训基地及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创新创业科研力度;搭建创业创新实践平台;搭建创业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我说这么几点。第一中国创新主体不是政府,是市场,是企业。所有政策要围绕着减少行政干预,多给创新人提供方便,别卡创新人,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去做事情。我国自主创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创新主角。政府应该为企业和科研人员创造条件,把它培育成创业主体、创新主体,但现在似乎各级政府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7.
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在校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地方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可以让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文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国家在高校教育上一直是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业.高校要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主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为核心,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以实践教育特色举措为载体,建设创新创业实践要素资源;实现学以致用等的教学模式,以内涵发展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前天津留学生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政策的落实不够,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以及对国内的创业环境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政策不透明、信息不对称;融资机制仍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通;对天津市的创业环境不熟;高科技企业认定的门槛太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留学归国创业工作的管理,制定完整高效服务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健全和完善扶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的投融资机制;提高对留学生中小科技型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人员是创新生态系统中从事探索性、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决定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最终效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背景下,迫切需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借助扎根理论,从创新生态的视角下探究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共提取范畴化类属 16 项、核心范畴 4 项。确定创新意愿、创新保障、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四个因素为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影响因素,为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动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公益性软科学研究机构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围绕职工创新激励关键环节,对华东四家研究院所进行案例比较,对其中一家院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青年科研人员创新活跃,但对机构评价偏低,创新激励需求多样化;机构现行收入分配机制亟待改革;需要更充分落实国家创新激励政策。未来,公益性软科学研究机构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推进市场导向改革,落实创新激励政策,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多元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全国231家产学研协同创新主要参与主体的问卷调查,针对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特点,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运用Ordered Logit预测模型估计了六个影响因素对现阶段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因素"政策法规的支持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多赢的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融资渠道完善"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显著影响;因素"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对"创新主体发展需求问题"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型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在国家战略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大型国有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必要性和合作现状,并从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推动成立科技中介组织、优化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推动大型国有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洛阳市针对地方央属科研院所(企业)目前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13家央属科研院所(企业)2014-2018年科技转化情况数据和调研数据,深入剖析并提出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创新完善转移转化激励机制、打通转化渠道、强化配套政策衔接和落实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各省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甘肃省通过近几年优化整合省级创新基地平台,在实验室分类、布局、管理、运行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实验室同时又是一个由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人员等多元化构成的复杂系统。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绩效评价研究,建立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对所构建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旨在为新时期实验室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达到规范实验室运行、提升实验室建设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刘超  刘开强 《科技和产业》2021,21(4):164-168
分析了苏州大学2012—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资助情况,从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苏州大学科学基金的资助绩效,总结了苏州大学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新时期基础研究持续高效发展和依托单位科研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振红 《科技和产业》2020,20(9):158-160
从高校内部审计的角度出发,依据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和意见,结合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通过多部门联动方式,建立内部共享的信息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减少时间浪费,使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并实现科研经费合理化使用,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推进我国科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利军 《科技和产业》2019,19(5):105-110
通过对公开的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从时间分布、有效/失效专利、资本化主体、资本化流向等角度,客观分析了山西省科研院所专利资本化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方面提出了符合山西省实际需要的促进科研院所专利资本化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省科研院所的专利创新和资本化提供情报支撑,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昌龙 《科技和产业》2021,21(1):98-102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源泉.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紧跟国家科技创新的步伐,采取多种措施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服务于科技创新.通过分析税收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机理,梳理安徽省支持科技创新的现有税收政策,探讨安徽省支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存在的缺陷,提出支持安徽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知识人才的主要集聚地,对推动知识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与支持。以科研激励机制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与探索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构建中存在的制度性缺失,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完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逐步构建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