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部控制作为实现企业一定目标的过程,是由构筑一系列内部契约以及履行这些契约来实现的。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使得信息在契约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契约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影响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要降低由于契约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有效地抑制契经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制度安排对艳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抑制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内部控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司资助员工一般培训现象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培训理论认为公司不可能资助员工一般培训,而现实中公司资助一般培训的现象却广泛存在。现代主流经济理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结合心理预期、社会资本和心理契约等理论,从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跳槽引致的成本以及一般培训的福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在合作伙伴间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格局是解决联合创业投资中道德风险问题和保持联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现实世界中合约不完全性的普遍存在,导致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在联合创业投资的契约设计中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信息经济学、心理契约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探讨了维持联合创业投资战略联盟系统稳定性的有效心理契约机制;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下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分配模型的分析,得到合作伙伴收益分配的契约组合,通过这种契约的安排,可以部分消除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弱化跟随者的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联合创业投资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是在供应链合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合作契约设计中的难点之一。针对一个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分销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当系统面对单品种的确定性外部需求时,首先给出了能够激励自私的供应链成员实现供应链联合最优的合作契约;然后在分销商存贮费为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分析了上述契约的局限性,并运用激励理论,提出激励供应链成员诚实申报信息的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系统的联合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较多地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入手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认为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而对于契约不完全和专用性投资不平衡导致的敲竹杠问题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理论,具体区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中的三种机会主义类型,即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敲竹杠。从关系契约治理的视角对现行农业契约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效果评价,提出农业契约模式的选择依据,并为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佐证。  相似文献   

6.
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由于当事人的有限理性和事后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敲竹杠发生;完全契约理论则认为,不完全契约理论存在契约不完全性外生化和有限理性假设矛盾等缺点,且不可验证性也不会阻碍有效的投资行为。不完全契约理论引入复杂性与参考点等概念说明,即使在完全理性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敲竹杠问题,从而内生化了契约的不完全性。交易成本经济学从纵向一体化、产权理论从产权分配、关系契约理论从声誉博弈、完全契约理论从履约理论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敲竹杠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理论下道德效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德利 《技术经济》2004,23(3):12-14
一、信息不对称的基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 (JamesMirleees)和威廉 ,维克瑞(WilliamVickery)提出来的 ,指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 ,由于某些参与人拥有另外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 ,由此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激励机制、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息传递等理论。信息的不对称性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现代社会为了实现高效率 ,要求社会分工及其专业化和精细化 ,使得人们都掌握着各自职业领域内的专门信息。因此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 ,信…  相似文献   

8.
金融监管制度与机会主义行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李健 《当代经济科学》2012,(3):81-90,127
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难以根本消除,致使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避免。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即是保障存款人利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过程,也是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及相关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规避和治理的过程。本文以委托代理模型为起点,分析金融机构经营信息已知和未知两种状态下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各自的效用函数,通过引入监管制度和代理人风险偏好变量分析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状态转变会引起监管契约从强制型契约向合作关系型契约转变,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不对称信息下绩效挂钩的监管收入激励模式会同时增加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信息结构变化要求监管制度也应发生变化才能适应监管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亚南 《时代经贸》2016,(33):39-41
本文回顾了与财务信息研究相关的融资契约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目的是讨论如何运用契约中财务信息以提高契约效率,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不完全契约理论拓宽和有助理解财务信息在契约中发挥的作用和机制,获得更大收益。通过丰富的理论探讨和分析,预计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在研究财务信息如何影响契约效率方面,将是有用的激励,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栋 《经济管理》2004,(14):62-70
资本市场的基础是信息披露,而信息披露的核心是财务数据的质量。由于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两者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同时两者之间签订的报酬契约中关于经营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安排,驱使经营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从而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试图从信息不对称和报酬契约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典的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契约不完全会导致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无效率。但是这难以解释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雇员进行有效率投资的现象。通过在一个经典的敲竹杠模型中引入重复博弈和关于投资者能力的不对称信息,本文证明:契约不完全一定会导致敲竹杠,但是敲竹杠未必妨碍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本文刻画了三类完美贝叶斯均衡(PBE):好的声誉使高能者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并且使低能者退出市场;中性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在第一期做出社会最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而坏的声誉使高能者和低能者都退出市场。本文还表明,在动态环境下产权仍然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客观契约经常是不完美的,因而,为了降低客观契约的扭曲,激励契约中常常包含主观成分。在单独处理隐性契约和显性契约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拓展了主观绩效评估和客观绩效评估措施,然后讨论了在信任环境下的主观和客观绩效评估及其最优激励契约,最后分析了分离信任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成本时的绩效评估模型。研究表明:主观评价机制使公司和员工双方利益最大化。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员工最优奖金(显性契约)只取决于私人信息。在信任条件下,公司期望利润与贴现率成反比例变化。在分离信任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成本的情况下,隐性契约奖金取决于事后采取信任行为的概率,而显性契约奖金取决于私人信息以及先验概率。  相似文献   

13.
劳动契约期限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契约期限概念的演进现代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看做是一种契约关系,并将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范畴。在古典契约理论向新古典契约理论再向现代契约理论的变化过程中,研究范畴扩展到现代企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金融契约,各种经济组织以至政府组织、学术机构。最近20多年兴起的不完全契约  相似文献   

14.
吴秀铭  李向琴 《经济师》2011,(8):147-148
公司自产生之初就存在两权分离的问题,而该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降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披露。由于契约不完备、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经营者与财务人员之间的不当关系,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为此,应当增强财务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完善会计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受托责任的目标实现。只有会计在企业中的控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金融契约的不完全性与企业融资行为:一个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波  朱绍广 《当代财经》2003,(9):49-52,60
金融契约是资本供求双方有关资本交易的约定,它是企业融资行为的基础。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金融契约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契约。在金融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融资行为是融资双方之间的博弈过程;管理者根据投资者的行为来选择努力水平和私人福利,而投资者则根据对管理者行为的预期来决定是否投资。案例分析表明,经济行为的契约化、契约完备程度以及社会履约环境与保障机制,对交易的规模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融资结构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融资行为理论的发展在MM理论之后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Hart的财务契约论、Jensen和Meck—ling的代理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其中优序融资理论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这种融资顺序安排与西方财务学理论的融资优序理论不一致。对此,国内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解释。我们应通过引入行为金融的理论,将有限理性与信息不对称模型进行结合,从而找出中外融资顺序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报酬契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监督契约中有效履行、约束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建议,将反映企业过去业绩的会计盈余和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与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股票市场价值指标结合起来,作为管理报酬契约的执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价格失信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中的机会主义倾向,而机会主义行为得以实施必需两个条件:第一,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一般说,卖方比买方具有更多关于商品价格方面的信息,卖方就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欺骗买方;第二,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动机在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所以,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消解机会主义产生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抑制机会主义产生的动机--较高的收益预期,是减少和杜绝价格失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Hart和Holmstrom,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Hart拓展了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产权模型,突出了产权结构对契约制度安排的重要性.Holmstrom改进了委托一代理模型,提出信息原则,并将道德风险模型拓展到多维度.除契约理论外,Hart在产权理论、公司财务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等领域,Holmstrom在激励理论、金融流动性和金融规制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研究有助于辨识契约的内在机制,并为政策和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朱传杰 《时代经贸》2008,6(19):53-55
契约理论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由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已成为用以研究现代企业理论最核心的方法。本文力求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默认契约、激励契约等方面全面把握契约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企业契约的本质特征,进而作出了企业契约不完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