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副省长张高丽从战略的高度,撰写了《广东省交通和通信的改革与发展》一文,文中认为广东的交通和通信建设取得重大的成果和发展,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着力以改革为动力,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筹集和经营管理上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交通、通信的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使交通、通信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注重搞好规划,制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快交通、通信建设。同时还描绘了今后的发展规划与设想。  相似文献   

2.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上必须科学认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关键是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改善宏观调控要在目标、重点、方式、时机、力度五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东北在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结构性问题,其中的一些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已经使行政区经济变成阻隔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看不见的墙”,这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而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重组等则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的。所以,东北要振兴,就必须转变观念,处理好政府这面“看不见的墙”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对整个东北区域发展做总体的市场性规划,建立经常性制度性对话和协调机制,打破现行的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权力结构体系,给予市场各种权力发挥的空间,从而创造出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4.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任碧云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和基础性方式,但这绝不意味着贬低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相反,市场机制本身所具有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通过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来加以克服和修正。财政宏观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  相似文献   

5.
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景宝庆,李双鱼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科学命题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必须运用市场机制组织经济活动,调节资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促成日本经济高效快速、持续强劲地超常发展。日本的做法比较成功,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一、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战略举措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比较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市场机制"失效和缺陷"部分的弥补作用,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股推动经济增长的合力并使合力最大化。日本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主要调控措施有:  相似文献   

7.
租金规模的动态考察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但如何恰当地运用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以避免回复到过去片面强调行政干预的老路,成为经济学界乃至全社会深为关注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在这里,仅就1992年租金价值规模及1993年趋势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一、合理界定政府支农投资范围。这是整合支农投资的基础。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严格把握政府支农投资使用方向,以基础性、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快农林水利和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筹集支农投资的作用。明确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9.
对工商行政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宋晶张淑范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一阐述无疑意味着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仍将是今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而从...  相似文献   

10.
“广东农村经济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从总体来看,是农村改革坚持了市场取向,初步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这是马恩成在《农村改革与市场经济》一文中的论点。为了今后发育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经济,他继而提出了几点看法:1、农村市场经济主体的发育;2、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3、农村建立市场经济,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与协调。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早期奉行经济自由主义、市场自由竞争至上,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政府只是“守夜人”和“夜警”,结果导致“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只能国家出面干预经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奉行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又出现“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这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是找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结合点。因此,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吸取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可供我们借鉴的东西,从中搞清楚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方法,是当前深化财经体制改革急待解决的重大的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仅就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几点管见。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搞经济,就必须研究市场,瞄准市场。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把市场这个“怪物”琢磨透了,或者说把这只“看不见的手”握住了,谁就会成为驾驭市场的强者,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谁就会在市场这个大舞台上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来。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辽宁省辽阳市为例●刘晓莲财政既是经济的综合反映,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复杂的课题,有许许多多的内容,本文试就具(市)域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行为作浅辄的分析。一、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注意和防止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自由竞争万能”,任其自然;另一种是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政府调控职能,“新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经营的逐渐市场化,农民、农村、农业等各项活动开始由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调节,各种资源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优化配置。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经济关系已走向了市场化发展轨迹。但由于制度原因,农村的基础相对薄弱。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有利于补上农村基础薄弱的短板。本文深入分析农机补贴惠农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具体分析我国农机补贴惠农政策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设想及途径李林龙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实现农村翻番致富奔小康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要搞活农产品流通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市场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生产、调节供求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农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以市场手段来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实践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来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市场从来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我就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本文就政府调节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必要性及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此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越是放开市场,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这是多年来得出的重要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长期性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调控制度和机制,合理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粮食流通正常运行,保证粮食供求平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且指明了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里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平衡目标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非均衡状是经济发展的常态,要在发展中求得相对平衡,也只有在动态平衡中才能求得健康的发展。同时,这里还包含了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快速发展与比例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一系列关系的辩证统一。协调这些关系不能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