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从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的角度梳理了金融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与传导机制.随着金融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对金融系统性风险产生原因的解释可归结为资产价格波动.现有研究成果显示,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可分为抵押品价值-信贷渠道、资本金-信贷渠道和流动性-信贷渠道三种途径.在对传导机制的研究中应更重视资本金的变动,以及利润流量在受资产价格变动影响后对资本金等存量产生的进一步影响.国内学者更需重视由资产价格波动引发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并拓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2009—2020年中国2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就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与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风险承担与盈利能力在绿色信贷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双重中介作用。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相对于国有银行、低环境规制时期银行及经济上行期银行,绿色信贷对非国有银行、高环境规制时期银行及经济下行期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该成果将为防控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波  陈平社 《财经科学》2022,(2):132-148
我国房地产企业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方式对房地产金融风险演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条件损失概率方法,从风险溢出效应强度和持续性两个维度对上市房地产企业在经济金融风险管理网络中的系统重要性进行测度,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相对重要性分析方法就债务融资方式对房地产企业系统重要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考察,对规模和房价波动与债务融资方式的交织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大部分样本时期内,房地产企业对金融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较大的强度和较强的持续性,但具体演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后者对前者有一定的前瞻性。公开债务融资提升了风险溢出效应强度,私人债务融资缩短了风险溢出效应的持续时间。债务期限和债务成本对风险溢出效应强度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此外,规模和房价波动状况与债务融资方式有一定交织效应。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制定相关信贷政策和债券发行政策以防范房地产企业可能引致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加入针对房价预期形成的适应性学习部分,重点考察预期冲击对房地产部门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首先,预期冲击会显著影响房价与房地产投资,并通过房地产部门将波动传导到经济中的其他部门;其次,会引起对非房地产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再次,对非房地产业的实际变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短期,在长期则较为有限;最后,房屋供给冲击、预期冲击和货币冲击能够解释房价和房地产投资在整个样本期的大部分波动.此外,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分析显示,在存在预期冲击的环境中,对房价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经济波动所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1996-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大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波动,将导致房地产投资剧烈波动,但房地产投资波动将引起经济增长较小波动。第二,房地产购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房地产开发投资;信贷对开发商比对购房者更重要。第三,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大于房地产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一旦经济增长下跌,将导致房地产信贷严重萎缩。第四,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房地产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大于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因此,一旦经济下滑,将严重压缩房地产信贷规模,但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较小。第五,房价对房地产信贷影响大于经济增长和利率对房地产信贷的影响。一旦房价下跌,房地产信贷将严重萎缩,从而可能引发违约风险和房地产金融危机。为此,政府更应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6.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高房价粘性情况下偏离稳态的幅度较小,同时高房价粘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的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增强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集中度是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重要渠道,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而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和银行信贷集中度的降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强度—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传导渠道有效。第三,相比大型国有银行,跨境资本流动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在中小银行中表现更明显。因此,在进一步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机制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银行信贷业务,强化银行监管,同时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瑾 《经济师》2011,(12):74-75,78
文章以我国房价变动与银行信贷风险的相关性为例来探究房地产投资风险与银行资产安全的关联性。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信贷增长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多变量协整分析技术从个人住房贷款的角度切入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银行信贷风险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之间在长期内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在短期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直接影响有限,在长期内对银行信贷风险增长产生较明显影响。而银行信贷风险也通过协整关系成为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9.
非金融部门利润率的下降是导致信用扩张的内生性原因,信用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单纯在金融系统内循环是房价上涨和波动的主要推动力。信贷扩张和房价波动相互影响,但信贷扩张对房价的影响远远大于房价上涨对信贷扩张的影响;信贷扩张对房价的放大机制即加速器效应在国际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加速器效应是房价顺周期性变化的潜在原因,但房价上涨引起信贷进一步扩张的加速器效应不存在。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信用扩张、房价泡沫的累积、直至危机爆发的历史经验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首先建立一个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假设存在风险厌恶的生命周期型消费者,面临异质性风险和加总的一般风险。随着经济的内生波动,房地产信贷宽松水平和交易成本水平会对价租比产生影响:当房地产交易成本上升信用收紧时,价租比会下降。采用1998~2012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银行信用总量上升时,价租比同步上升;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时,金融紧缩、房价下降,从而得出结论:房价的波动其实质是投资品风险溢价的改变,这内生取决于房地产信用规模的周期性变动冲击;而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信用规模会导致房地产泡沫和居民财产分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所构建的TVP 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金融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加对商业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房地产价格、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具有正向冲击。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使经济系统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对影子银行规模变动的冲击响应具有时变性。由于信息传导需要时间,因此影子银行规模变动的溢出效应具有时滞性。因此,应规范与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在发挥其配置金融资源功能的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collapse of real estate prices has historically jeopardized banking stability and triggered systemic banking crises. This paper studies risk contagion in a banking system in real estate price shock by adopting complex network theory. Modelling the real estate-related asset as a common exposure of banks to the real estate market, we propose a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wo main risk contagion channels, i.e., the financial network and asset fire sales, and reveal how the real estate price shock is transmitted and propagated across banks. We demonstrate that banking stability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real estate price shock. Moreo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ly low liquidity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the asset fire-sales of real estate assets overwhelms the financial network, playing the dominant role in risk contagion. Our model can be adopted by regulators to conduct stress testing and to forge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3.
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及在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彬 《经济问题》2007,339(11):26-28,92
资产价格泡沫源自信贷扩张,信贷扩张对资产价格的作用机制是借款人的风险转移行为.从经验证据上分析了我国信贷扩张对房地产价格存在的因果关系及商业银行中长期存在流动风险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Financial risk derived from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in China garnered much public concern recentl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risk from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panel spatial Durbin models to empirically analyse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and financial risks transmission from a spatial economic perspective. Employing the panel provincial data from 1999–2015, we conduct an analysis on the 30 provinces in China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among the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oaring housing prices driven by bank credit, real estate developers’ heavy investment, local governments’ land revenue and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demands leads to financial risk in various sectors; (2)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capital agglomeration in metropolis from bank credits, real estate developers, and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furthers the amassment of financial risks; (3) housing prices have a significant spatial contagion effec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financial risk could directly transmit across provinces through housing price fluctuations; (4) financial risks could indirectly transmit across provinces via the ‘imitative behaviour’ or ‘driving effect’ of different sector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下,信贷扩张与资本流入对于系统性银行危机风险的影响。利用89个国家1973—2016年的长面板数据,并控制影响银行危机风险多项因素后,研究发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FDI流入能显著降低银行危机风险;适量的股权投资流入有助于增强银行业稳定性;但当股权投资大量流入时,伴随着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泡沫,银行危机风险急剧增加;较低的债权投资流入对银行业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当超过一定规模时,银行危机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下,信贷扩张与资本流入对于系统性银行危机风险的影响。利用89个国家1973—2016年的长面板数据,并控制影响银行危机风险多项因素后,研究发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FDI流入能显著降低银行危机风险;适量的股权投资流入有助于增强银行业稳定性;但当股权投资大量流入时,伴随着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泡沫,银行危机风险急剧增加;较低的债权投资流入对银行业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当超过一定规模时,银行危机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银行经营模式的思考。本文基于我国97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考虑了银行经营活动和融资策略之间的关联,并系统验证了两者分别对银行风险和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利息业务的开展与融资渠道的拓宽都未起到显著提升利润、分散风险的效果。这个结论虽然与发达国家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非利息业务的动机较弱,并且仍然高度依赖存款融资,因此符合我国目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传统网络模型中加入去杠杆—降价抛售机制,研究以下两类宏观经济冲击对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从房地产贷款违约压力测试看,房地产贷款违约引起的传染风险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传染损失比重和去杠杆次数结果则表明,2007年我国银行面临的传染风险最高,之后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网络模型中去杠杆、降价抛售以及破产对传染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依次递减。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违约压力测试看,大型商业银行受平台贷款违约的影响小于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此外,平台贷款违约概率存在阈值,在阈值之上银行损失和倒闭急剧攀升。基于银行倒闭压力测试,量化出本文的网络模型相对于传统网络模型的优越性。本文还发现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重要性与系统脆弱性指标的“错配”对于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9.
The number of foreign banks in Latin America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over the period 1995–2001, prompting a debate on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for host countries. Discussions focused on efficiency, the impact 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 market diversific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mong other issue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uses ARCH techniques to test the impact of foreign banks on both the level and the volatility of real private bank credit in a panel of eight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using quarterly data over the period 1995–2001.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together with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banks has contributed to reducing real credit volatility, improving the buffer shock funct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可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存在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且从利率市场化间接度量的维度来看,在考虑以直接效应来衡量的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上升;但是在考虑以价格约束效应来衡量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其效果并不明显。(2)从利率市场化直接度量的方法来看,直接引入虚拟变量的研究发现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变得明显;进一步从利率市场化综合度量的维度,引入整体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方法则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银行的实际风险承担水平会上升。(3)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