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明  丘杉  刘毅  钱林霞 《新经济》2014,(10):28-33
一、“三圈一带”海洋经济合作开发内涵和战略目标 “一圈一带”中的“三圈”即“粤港澳海洋绎济合作圈”、“粤闽台海洋经济合作阁”和“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带”即广东“蓝色经济带”。  相似文献   

2.
左晓安 《新经济》2011,(11):82-85
粤港澳经济合作是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推进得最为深入的区域之一,合作领域广泛,合作层次深入,合作机制比较成熟。在粤港澳各领域的合作中,海洋经济方面的合作还稍显薄弱。但如果考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海洋经济又是一个未来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领域。本文尝试解析粤港澳如何充分发挥各自在发展海洋经济领域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依靠区域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共十八大将“海洋强国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而国家旅游局亦将2013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作为海洋大省,广东省与港澳两地的合作更加紧密。本刊记者于2013年12月12日就如何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合作开发,形成粤港澳联动的经济发展新局面专访了“2013粤澳高端论坛”的主要策划者和推动者之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温宪元。  相似文献   

4.
广东等九省提出“珠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路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文章在总结分析“泛珠三角经济圈”路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路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体化发展现状,提出了路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南海区域贸易来往日益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新时代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南海区域海洋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海洋合作主要有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保、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战略沟通及互信有待提高、海洋经济合作层次不高、缺乏成熟的海洋环保合作机制以及海洋减灾防灾合作动力不足等制约因素。新时代南海区域海洋合作应本着打造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增强海洋合作的战略互信、构建多边合作机制和法律机制、深入互利互惠的蓝色经济合作、深化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以及共建共享海洋公共服务产品等路径推进海洋合作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泛南中国经济合作圈”和“金四角经济贸易合作区”的构想。并指出,广东作为华南沿海最具活力的地区,从将在这些合作中充当纽带和桥梁,并发挥核心的作用。目前关键是要相应调整开放策略,力促这一合作圈和合作区的形成,使广东在这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得的经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下实现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的重大难题。文章从“产业—环境—社会”系统视角构建了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了均方差赋权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来分析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南部海洋经济圈4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有所差异,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社会子系统的适应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大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广东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最高,广西和海南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主要来自海洋产业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子系统。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理论,以中国海洋经济为研究对象,对北 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圈开展实证研究,选取 2001-2014年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以全国沿海地区同期人均第 二、三产业增加值为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和非参数计量模型,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曲线关系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 “U”型EKC特征,包括线性正相关、 “N”型、倒 “N”型等多种形态;②通过对比分析,各海洋经济圈的 EKC曲线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应该依据区域海洋经济特征、因地制宜调控海洋经济发展,保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海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动向     
《商周刊》2011,(16):18-18
第三个海洋规划获批 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之后,全国第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获批。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三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规划》的——落定,中国海洋经济的“蓝图”也随之呈现雏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沿海 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北部、中部以及南部海洋经济圈,在测度其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地区间产业结 构合理化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1999-2017年间,三 个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都在逐步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均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度 化对于海洋经济增长的偏效应远高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偏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相关的知识图谱,旨在厘清金融支撑海洋经济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研究表明:第一,该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整体上是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二,研究学者较为分散,作者之间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并不大,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海洋经济”“海洋金融”“金融支持”“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等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第四,有关金融支持海洋强国的建设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未来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海洋金融”的明确定义和系统的阐述,二是关注海洋金融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三是深入探讨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2.
郭楚 《广东经济》2012,(2):43-46
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广东时指出,加强粤港澳合作是保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的需要,也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需要。粤港澳要在横琴、南沙和前海等规划中打造新合作平台,创造新合作模式,尤其要围绕打造CEPA试验区和粤港澳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可见,加快前海、横琴和南沙的开发是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广东只有拿出当年开发经济特区的精神和拼劲,才能把前海、横琴和南沙打造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标志性平台,从而引领广东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全国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新经济》2003,(9):2-2
这些年,我们在讨论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时,似乎有意无意,大家都将珠海这座城市给“遗忘”了。比如目前正在中央及地方众多专家热烈讨论之中的粤港澳大桥;比如正在粤港双方积极促成之下紧锣密鼓地开始实施的CEPA;比如在广东经济学者积极奔走呼号之下渐渐开始启动的珠三  相似文献   

14.
向晓梅 《广东经济》2013,(11):60-63
广东、山东、浙江同为海洋大省,并均在2011年获国家正式批复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其中,山东主推“蓝色半岛”经济,浙江以海岛开发为核心,充分利用海洋自然条件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区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澳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珠三角大都市圈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粤港澳区域合作创新是研究粤港澳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粤港澳区域合作的趋势和障碍分析,进一步探索粤港澳进行区域合作创新机制的设立问题.应从强化粤港澳合作的市场驱动机制,创新中央政府的引导职能、强化合作的整合体制,建立粤港澳政府合作创新的长效机制创、新合作组织模式,完善粤港澳合作运行机制、以生态环境领域合作为契机,深化粤港澳合作的创新机制四个方面来深化该区域合作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大湾区方案”。粤港澳海洋合作在经历了“民生保障、互通有无”—“市场开放、互利合作”—“服务先行、双轨融合”—“机制创新、深度融合”四个阶段的演进后,呈现以合作区为载体引领海洋合作示范平台建设、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赋能经济转型、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促进海洋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宜居为共识深化海洋生态环境共治等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海洋合作制度成本较高、区域发展“多极共生”竞争压力、全球产业分工重构的“双向挤压”等挑战。未来深化大湾区海洋合作应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层面加强创新,全面建设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形成休戚与共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大湾区智慧”。  相似文献   

17.
杨明 《新经济》2014,(1):37-39
海洋旅游既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海洋权益的实现形式之一。本文立足于发展海洋旅游、维护海洋权益与建设海洋强国三者的内在联系,按照邮轮经济价值链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粤澳合作开发南海邮轮旅游和海岛旅游的战略意义。本文认为,在国家确定2013年为首个“中国海洋旅游年”的大背景下,探讨广东和澳门合作开发南海海洋旅游,对于促进粤澳两地经济发展,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滕兆鹏  苏金生 《商周刊》2012,(21):52-54
2011年,一年之内国务院相继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级海洋开发计划,于是,一股蓝色风暴沿东部沿海由北向南迅速吹遍了这个拥有5000多年陆地文明的国度。"海洋经济区的批复不仅仅是个政策问题,这是中央在向地方经济转型表达出的一种战略信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说。升级为国家战略后,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将通过这三个实验区变成一片,并以此形成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沿海大城市群带,最终保障中国的海洋主权和事关国家发展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在这样一个盛大的蓝色背景下,日照,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才建置地级市的滨海新城,  相似文献   

19.
向晓梅 《新经济》2014,(10):72-73
我主要谈以下三点.第一,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第二,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第三,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经济圈目前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以国家发改委召集环渤海各省达成《廊坊共识》,以及环渤海区域合作联席会议、“东北亚暨坏渤海国际合作论坛”的召开为标志,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河北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谋求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有利态势,就显得非常紧迫而重要,廊坊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