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物管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并不鲜见,物管纠纷时常见诸报端,这其中固然有业主的问题,但物管公司缺少与业主的沟通,是导致物管纠纷的重要诱因.笔者认为,要搞好物业管理服务,应重视四个环节的沟通工作.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物管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并不鲜见,物管纠纷时常见诸报端,这其中固然有业主的问题,但物管公司缺少与业主的沟通,是导致物管纠纷的重要诱因。笔者认为,要搞好物业管理服务,应重视四个环节的沟通工作。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处理好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关系是永恒的话题,物管公司如何与业主打交道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规范物管服务人员形象、提供优质服务,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等手段实现。  相似文献   

4.
张文生 《现代经济》2007,6(4):14-15
如何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处理好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关系是永恒的话题,物管公司如何与业主打交道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规范物管服务人员形象、提供优质服务,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等手段实现.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2002,(9):45-46
购房者从购房之日起,就成为楼盘的业主,开发商、业主、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也随之而来:开发商要不要负责前期物业管理?公用设施功能究竟能不能变更?业主自治权利与责任怎样对等?物业管理服务费如何综合计价?物业管理单位怎样公开招投标?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2003,(1):11-11
虽然我们大家都公认物业管理立法根本上是要保证公平与公正,而不是保证某一方的利益。但是我们还是从各种渠道听到看到“究竟是谁的物业管理条例”的说法。对条例草案内容的最多批评来自于部分从业律师,主要“指控”是:对业主毫无价值可言(北京市天为律师事务所居永和律师、北京业界资深人士刘宏诚先生等),“业主”一词,从居者有其屋、人人都是业主的“业主”和从《条例》中定义和提到的“业主”和从司法程序中诉讼主体的“业主”三个角度去看,明显是有不同的含义。很有意思的是,本次接受专访的几十位律师,极少有在物管企业与业主的纠纷诉讼中代理过物管企业的辩护人,却有相当多的律师曾为业主或自己与物管公司对簿公堂。是否可以说在类似纠纷中物管企业不愿主动打官司或者律师更可能为业主辩护?是否可以推论,众多律师针对条例草案的批评,更多带有把“业主”下意识地当作司法诉讼中的“业主”的含义? 不管怎么说,如果把物业管理条例暂时理解为“城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我们不可能等到物权法出台后,才去关注物业管理最大的受益人——物业所有权人。  相似文献   

7.
张文生 《现代经济》2007,6(2):13-13
本文认为:正确处理好物管公司、业主、开发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更是物业管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冯森林 《现代经济》2003,(10):21-21
物业管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物业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过程中,人们对物业管理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困扰陷入思考。自物业管理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而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步升级。业主该如何避免这种纠纷,如何在得到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又能保障自身的权力与利益呢?这是众所关注的焦点。首先业主应具有主人翁及民主意识,明确自身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的十项权利和应履行的六项义务。理顺物业管理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业主和物  相似文献   

9.
林新才 《现代经济》2007,6(6):80-80
沟通是理解与信任的基础.在物业管理中,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业主,物业管理人员更要懂得与业主有效的"沟通"方能化解矛盾纠纷.笔者通过实践经验积累,提出了几点沟通的技巧与方法,仅供业界交流.  相似文献   

10.
所谓前期物业管理是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之前,由建设单位选聘物业管理企业所实施的物业管理.物管前期介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正常的物业管理.做好前期介入,增强前期介入的透明度,可减少物业管理的矛盾和纠纷.因此,物管前期介入,可以为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齐红 《现代经济》2005,(1):60-61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一个合格的业主委员会,是沟通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的桥梁,代表和维护着房地产产权人、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它在相关机构的指导下负责制定业主委员会章程,监督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对物业管理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协助物管部门进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何保利 《现代经济》2006,(10):18-21
当前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很多,主要集中在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尤其以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最为突出,其中业主自治纠纷居各种物业纠纷之首,是最容易引起群体性上访的物业管理纠纷,从而成为近年来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文  任经华 《现代经济》2005,(11):38-40
2002年下半年,江苏省徐州万裕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风情园小区竣工,2002年年底至2003年年初业主陆续上房.上房前,房地产公司选聘了徐州万裕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州物管公司)负责该小区的物业管理,上房时,房地产公司在与业主签订上房协议的同时,另外与业主签订了以徐州物管公司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物业管理合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物业管理服务中出现的纠纷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物业管理纠纷出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对物业管理纠纷出现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得出物业管理服务中纠纷出现权重由大到小的排序前三位为: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合同承诺不兑现纠纷、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房屋建设质量纠纷、业主与业委会之间因业主对业委会不信任而引发的纠纷。  相似文献   

15.
百家谭     
物业管理收费并非价格越低越好,而是要看物业管理公司所提供的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北京美丽园小区业主状告鸿铭物业公司胜诉后,北京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董贤钧作出这样的表示。我们现在谈的物管大都停留在为业主服务的层面上,真正的物管应该还更进一步,在物业保值增值上下功夫。《重庆晚报》——在谈及先行物业管理的情况时,重庆嘉合美物管总经理袁新辉认为物业管理应该有更广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法>尚未出台,随着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和争议增多,已成为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近日笔者在司法部门调查受理的物业案件过程中了解到,目前物业合同纠纷主要有五种类型:①业主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财产丢失或人身损害,要求物业公司承担违约赔偿责任纠纷;②业主以物业公司没有收费许可或未签订物业合同引起的拖欠物业费纠纷;③个别业主占用物业小区公用部分引起的纠纷;④物业公司服务质量下降而引起的拖欠物业费纠纷;⑤因房屋质量问题而引起的拖欠物业费等纠纷.以下笔者精选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的物管纠纷案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丁峰 《现代经济》2008,(2):53-55
自建自管:本文中称的自建自管模式是指开发商开发楼盘后,其物业管理工作是由开发商自行组建、注册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物业管理公司为开发商的子公司,同开发商有"血缘"关系。专业物管:本文中称的专业物管模式是泛指开发商开发楼盘后,其物业管理工作不是由开发商自行组建、注册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而是开发商或业主大会通过招投标选定。物业管理公司非开发商子公司,同开发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业主自治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为基础,首先意味着业主对物业的自我管理。我国物业管理法规的缺陷在于,所确立的物业管理模式是由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排除了业主自治,法规对业主自治机构的权利设置存在缺陷,对业主公约的落实重视不够。这造成大量物业管理纠纷。解决之道在于制定体现业主自治的物业管理法,明确物业产权,制定物业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   

19.
胡秋月 《现代经济》2007,(6S):80-82
本文针对物业管理服务中出现的纠纷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物业管理纠纷出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对物业管理纠纷出现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得出物业管理服务中纠纷出现权重由大到小的排序前三位为: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合同承诺不兑现纠纷、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房屋建设质量纠纷、业主与业委会之间因业主对业委会不信任而引发的纠纷。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2006,(1):11-13
在北京物管行业突飞猛进的十年间,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总有一种游走在钢丝绳上的感觉,可以说物业管理行业是一路伴着争论和质疑在不断发展.2003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物业管理条例>,虽然社会普遍认为该条例对解决当时日益突出的物业纠纷有一定作用,但事实上,物业管理矛盾并未因此而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自身的弊端、问题和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广大业主,甚至是物管行业本身的从业人员,都感到了物业管理行业在发展中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