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笔者从东道国的视角,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子并构建理论模型,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以及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选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东道国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首要因素,但东道国通过专利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李茜  薛求知 《技术经济》2012,31(7):47-54
基于一国技术进步是耗散结构的假设,构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技术进步之间的灰关联熵模型,并运用2003—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逆向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结果表明:2003—2008年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进步并没有持续、显著的作用,此期间并不存在逆向技术外溢;2009年和2010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给国内技术进步带来了负熵流,此期间存在逆向技术外溢,并且它推动了国内技术向良性方向发展。该结果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增加我国技术进步的熵值,也可能导致负熵流入、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我国企业不能盲目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应质量和数量并重,以使对外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持续的负熵流。  相似文献   

3.
当前,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选取2003~2014年我国与中亚五国国别数据,对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有效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我国扩大对中亚国家出口规模、中亚国家汇率波动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现阶段我国从中亚进口以及中亚国家对华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也存在一定负向影响。应从深化区域贸易合作、科学选择对外投资产业、推进金融合作以及加强政策指导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推动我国向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提升母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其与国内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本文在回顾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4年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分析原理,实证分析了中国分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技术进步有着密切联系,对外直接投资不同行业对各产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金融业的技术进步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余官胜 《当代财经》2013,(9):100-108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其能否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吸收能力视角出发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构建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技术创新的正反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能力较弱时,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国内技术创新;只有当吸收能力较强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此外,本文利用各地区人均GDP衡量综合吸收能力,通过面板数据回归验证了理论推断,并构建计数模型对实证研究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进一步地,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存在规模经济的特征,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存在互补关系,表明技术创新本身也是吸收能力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从投资国视角看ODI逆向技术外溢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本文选取1985-2008年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DI)的相关数据,从投资国的视角考察了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实际有效汇率、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吸收能力,对我国ODI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我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基于ODI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带来了正的影响,且大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研发投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活动产出(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略大于其对创新活动投入(研发资本存量)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100家国有大型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企业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本密集度与其境外资产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技术创新绩效与境外资产存量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物化技术溢出而不是非物化技术溢出。基于此,建议积极引导我国企业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对国外研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创新活跃地的直接投资,充分发挥海外机构或研发基地在技术吸纳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双重作用,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母国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其作用机理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母国技术创新投入,二是提升母国技术创新效率,三是反向技术溢出。这三方面的作用机理又各自涵盖了若干效应。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是单期的而是循环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研发成果反馈效应、产业集群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公共效应获得了国外技术溢出,通过知识、人才与技术资源跨国流动将技术溢出传递回母国后,逆向技术溢出再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促进国内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运用CEPII BACI数据库中的海关6位编码的出口数据与ISIC REV.4行业代码进行匹配,得到各个行业编码下的2位出口数据,基于行业角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屈展 《时代经贸》2011,(16):120-121
随着“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更好地结合,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4-2009年的数据,运用Eviews和DEAP软件,对我国29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度量,并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将增长0.006%,虽然作用强度不大,而且它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要低于国内研发支出,但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这说明中国应当继续加大我国国内研发投入的力度,并且通过增加投资力度等方式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众多模式中,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这一新兴的投资方式正逐渐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介绍了目前我国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对外直接投资的3种主要形式,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决定企业该种直接投资规模与形式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本身对技术的吸收与整合能力。同时,分阶段探讨了企业的技术整合程度对该种投资企业所预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1999年~ 2008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研发投资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研发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知识创造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其中,对技术创新环境和知识获取能力的正效应强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正效应弱于国内企业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15.
选用2003~2011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组模型,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对本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将会给本国带来正的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以及负的技术效应。综合三大效应的结果显示,我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国内的CO2排放量。数据表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国内CO2排放量将会增加0.5009%,其主要原因在于具有减排作用的技术效应远低于其余两大效应,据此提出了增加技术寻求型直接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磊  邓颖 《产经评论》2020,11(2):126-143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企业全球配置生产会面临比国内生产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提高投资效率,企业需从多方面获取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包括从邻居企业获取信息和经验等。从理论机制上分析邻居效应产生的原因,包括知识溢出、竞争效应、信号传递、产业链带动等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2002-2013年期间详细的中国工业企业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邻居效应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确实存在邻居效应,即邻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地,在省份范围内的邻居效应影响较弱;在行业内部以及细分投资市场的邻居效应影响较强。因此,应利用邻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和经验,发挥企业之间的学习效应,提高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狄振鹏 《技术经济》2020,39(4):11-16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替代系数为0.93,即相对于GDP规模,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减少国内投资量0.93个百分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海外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以及吸引海外股权参与的程度还比较低,如果这两个方面有较大改善,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替代效应还将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19.
我国FDI和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笔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解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国内模仿创新的能力存在逆向溢出效应,而对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对总体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但各层面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RD基础水平等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着力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加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对外投资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