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环境,尤其是对农村合作金融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可将建国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划分为彼此关联的五个阶段.重点考察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背景、制度安排的结构和内容,以及获得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制度变迁的特点和模型.认为制度变迁的诱因是各利益主体的寻利动机,主体是地方组织而非经济个体,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因此,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模型属强制性变迁,而不是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2.
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环境,尤其是对农村合作金融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可将建国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划分为彼此关联的五个阶段。重点考察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背景、制度安排的结构和内容,以及获得的制度绩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制度变迁的特点和模型,认为制度变迁的诱因是各利益主体的寻利动机,主体是地方组织而非经济个体,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因此,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模型属强制性变迁,而不是诱致性变迁。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金融领域中的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随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而屡经周折与制度变迁,作为我国农村现存的唯一合法运行的“金融支柱”,难以提供农业发展需求的资金支持,承担起服务“三农”的重负。本文从制度安排的视角,探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异化的深层次原因,得出迫切需要按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按市场化的方式重建农村合作金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除"现象.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相对于农村正规金融而言是一种更有效的金融组织形式."银山模式"的成功运行从实践角度印证了政府应当通过诱导性制度变迁化解农村"金融排除",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重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才能彻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在阐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和制度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如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三会"制度流于形式等,应通过制定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法,明确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组织制度,从产权视角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治理结构,建立决策、管理、监督相互制衡,激励与约束相互协调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除现象。新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相对于农村正规金融而言是一种更有效的金融组织形式。银山模式的成功运行从实践角度印证了政府应当通过诱导性制度变迁化解农村金融排除,实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重和农村金融体系创新,才能彻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壮大,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发现其兴起源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正规金融制度失衡。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有益的补充,政府应该加强对其引导和保护,使其与正规金融在合理配置农村的经济与金融资源中共同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至此,特别有必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关战略问题作出前瞻性探索,以总结经验、纠正偏误,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农村合作金融已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在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与理论用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底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文件的出台和2007年8月农村信用社第一阶段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本文在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其深层原因是政府在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小额信贷组织场域制度化与结构化过程,定义小额信贷的组织技术运作种类发展、各省(直辖市)的覆盖率进程、组织结构形式的变迁、被纳入正式金融体系的比例变化等四组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其中环境压力与组织发展的制度逻辑关联.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场域变迁中,技术环境的发展能够优化制度环境,意味着组织创新往往能刺激制度发展;环境压力与组织形式是脱耦的;小额信贷在正式制度的嵌入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其组织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谭文培 《全国商情》2012,(19):41-43
农村金融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在改制中,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不断的在建立中,但发展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国外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发展,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对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印度的NABARD微型金融模式、德国的银行合作制度、乌干达FINCA村银行模式及坦桑尼亚的微型金融模式发展经验的分析,探讨对我国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组织的收益不但表现在价格上,而且可以在规模经济中表现出来。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经济博弈分析发现,农村合作组织就是基于合作后能够给多方主体共同产生效益最大化,从而共同分享合作剩余,也为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范式。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主要体现在制度激励、克服“农户+公司”模式弊端、实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金融创新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从而对金融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能够发挥组织合力,提高农户与金融机构谈判的相时地位,在农村金融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组织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应该成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和意识形态博弈贯穿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制度变迁与意识形态拟合程度决定了农村金融改革过程及其绩效。国家的制度供给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是必要的,但缺乏与农户协商的制度供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制度供给的低效率。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内生金融制度在优化资金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作用,辅之外生金融制度,弥补内生金融制度不足。同时要积极培养农户意识形态,推动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尚武 《西部金融》2007,(10):56-57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由农民围绕某个专业或产品自愿联合组成,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它在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领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身经营行为;加大金融、财政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神木县农村信用联社1996年至2004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管理和改革措施,使农信社业务经营由举步维艰到快速发展壮大,成功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农村合作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金融的规范运行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日益出现背离和异化的趋向。产权制度的缺陷、管理体制的混乱、法律规范的缺位、合作文化的缺失使得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步履维艰。从社区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农村合作金融法律问题,从管理制度、组织形式、合作环境等方面重构农村合作金融基本制度,有助于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发展权和外部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农信社经营环境、尤其是金融贫困的分析,提出:在农信社商业化经营趋势中,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更要加强对其的扶持与指导,并对现有政策进行突破.要围绕农信社业务,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合作经济与合作保险,并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创新:农信社要以小额农贷作为主营业务.坚持服务“三农”.并适度向其他领域扩展以改善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及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间金融通常属于非正规金融,对中国农村而言,非正规金融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有效调整,对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具有导向作用。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和对竞争的管理,民间金融时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微观上看,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促使中国农村一批中小企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从宏观上看,对中国经济效率、资本形成率的提高、体制改革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