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探析——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蕾  王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10-214
江苏是个教育强省,但由于省内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义务教育的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而能改善区域间义务教育不均等局面的有效手段当属财政保障机制。目前,江苏省在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政府间责任分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因而,根据江苏实际提出了以消除义务教育区域不均等现象为目标,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从而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官永彬 《技术经济》2019,38(1):121-128
运用广义熵指数测度了2007—2016年我国省级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程度。结果显示:当前区际公共服务供给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不均等特征,但不均等程度呈平稳下降趋势。区域子样本分解结果显示,平均50%以上的总体不均等来源于组间。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政府竞争和转移支付对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政府竞争加剧了区际公共服务不均等,而引入转移支付可成为平抑区际财政能力差距和治理地方政府行为的有效工具,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最后指出,需要在现有分权体制下建立均等与激励兼容的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力求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研究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规模确定、方式选择和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合理确定转移支付规模、简化转移支付方式以及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议,以调节横向失衡和纵向失衡,达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关于完善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解决纵向与横向的财务不平衡,逐步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使全国不同地区公民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现状的总结,分析了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不足的状况.但依靠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的义务教育投入,不仅难以完全满足义务教育实际需求,且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义务教育投入分配不公的格局.实地调查还发现,义务教育事权上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义务教育供给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需要上级政府采取合适的干预机制,在均等地方财力的同时,着力解决县级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激励不足的问题.另外,要适当增加乡镇和村参与义务教育财政决策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高级阶段实现城乡人均公共支出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普遍公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初级阶段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最低公平。我国目前处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级阶段。为此,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框架,是建立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预算体制,建立以实现最低公平为条件的农村公共服务内容体系,建立以平衡政府间公共财力为原则的转移支付体制,建立主体合理、机制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效果,当前,我们应弱化、取消非规范性、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适应当前形势,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明确要求.研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均等化目标,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自分税制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不断地调整着我国的转移支付结构.文章基于我国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时间序列数据,总结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并得出影响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变迁的动因.分析表明,我国转移支付总体规模逐年增大,但增速逐年减缓,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渐成为占比最大的转移支付方式.本文研究认为宏观经济环境、人大代表提案和学者研究意见均会对转移支付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但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自身内部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其在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大打折扣.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发挥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终极目标,是解决中国目前三农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基尼系数分解的方法考察了我国转移支付的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效应。计算结果显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上均向财力较弱的地区进行了倾斜,具有财力均等化效应,在强度上,一般较专项要强。在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诸多子项目中,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向财力较弱地区的倾斜程度最强,教育转移支付次之,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励补助以及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但是由于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较大,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hows how a popular system of federal revenue equalization grants can limit tax competition among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correct fiscal externalities,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spending. Remarkably, an equalization grant can implement efficient policy choices by regional government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tax capacity, tastes for public spending, and population. If aggregate tax bases are elastic, however, equalization leads to excessive taxation.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by a modified formula that equalizes a fraction of local revenue deficiencies equal to the fraction of taxes that are shifted backward to factor suppliers.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and a national panel of local fiscal data, we test a lifecycle model of Tiebout sorting. On average, cross-state, empty-nest movers—presumed to be out of fiscal equilibrium—experience large fiscal gains in the form of reduced exposure to local school spending and property taxes, while local empty-nest movers experience no fiscal adjustment. We find evidence that within-state fiscal adjustment is constrained by state institutions that limit local discretion. Empty-nest households moving within states with school finance equalization do not engage in Tiebout-consistent fiscal adjustment, while those moving within states lacking school finance equalization adjust substantially.  相似文献   

14.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本文通过一个均等化转移支付条件下的地方财政支出决策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选择中的各种基本因素作了简单分析,并利用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地方财政资金再分配地位与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关系特征。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不仅会带来地方财政支出的粘蝇纸效应;而且地方政府的财力改善后,还可能通过调整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偏离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即存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可替换效应;分区域的分析还表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财政资金净流入地区,地方政府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支出项目的诉求越强烈。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在地区间财政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程序,更重要的是应强化地方财政决策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落后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通常是按照一般公式分配的。本文首先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的推导和解释,明确了隐含在一般公式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以及资金分配原则。其后,根据一般公式的资金分配原则,实证地分析我国唯一按一般公式分配资金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析结果显示,仅就得到转移支付资金的省份而言,人均转移支付资金与财力水平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财力越强的省份,得到转移支付资金人均值也越多。这一资金分配结果主要源于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财力较强的省份,总人口中财政供养人口比重较高,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最终导致资金向财力较强的省份倾斜。资金分配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省份的优待也是资金向财力较强省份发生倾斜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上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和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mobility of households and firms affects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whether a transparent system of equalization payments can be efficiency‐enhancing. When local governments choose their fiscal polic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the policy will have on migration, the decentralized equilibrium does not result in a socially efficient allocation: central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required. However, assuming the transparency of fiscal equalization—that is local governments know the transfer formulas as advocated by the Council of Europe—no system of equalization transfers is able to ensure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system has to combine a transparent transfer with a grant the formula of which is not known to loc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18.
财政均等化一般有水平公平均等化与财政能力均等化两种模式,而中国在特殊国情约束下应选择财政能力均等化作为财政均等化的模式。以此为基础,度量中国财政均等化的真实水平,发现省际间与上下级政府间财力分配不均衡显著,主要原因是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升财政均等化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为:改革现行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和地区分配结构;明确各级政府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责任;构建各级政府的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