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我国湖南某难处理含硫银精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焙烧法对含硫矿物进行预处理以减少其对氰化的不良影响,最终获得了各工艺参数对银浸出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在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2 h,添加剂用量5%;氰化过程中氰化钠添加量20 kg/t矿,氰化液固比3∶1,时间48 h条件下,银浸出率为80.66%。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高铜低铁硫化铜精矿,本文开展预浸出-焙烧-酸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化铜精矿在硫酸用量0.35 t/t矿、温度28℃、浸出时间2.0 h、液固比2:1的条件下预浸出,预浸渣率为75%;主要元素铜浸出率为29.62%,钴浸出率为40.00%,铁浸出率为45.45%,镁浸出率为16.21%;酸浸渣硫含量为13.67%...  相似文献   

3.
试验考察了酸量、浸出温度、矿浆浓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镍、钴、铁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镍、钴、铁浸出率随着酸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酸量过大会造成酸耗大、铁浸出率升高,加大后续沉铁的困难;升高温度,镍、钴、铁的浸出率均有所增加,温度大于85℃后,增加幅度不明显;矿浆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镍、钴、铁的浸出率影响较小。本试验最优化条件为:酸矿比(t/t矿)为1.2、浸出温度95℃、矿浆浓度33%、浸出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镍、钴、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7.43%、88.56%、85.68%。  相似文献   

4.
采用葡萄糖为还原剂,在硫酸体系中进行低品位钴土矿进行直接浸出,研究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初始浓度1.6 mol/L,葡萄糖初始浓度5 g/L,反应温度95℃,浸出时间6 h,液固比3∶1的条件下,钴土矿中Co和Mn的浸出率可同时达到99%以上。动力学研究表明:钴的浸出过程在75~95℃内符合未反应核缩减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步骤控制,浸出表观活化能为21.03 k J/mol。  相似文献   

5.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以铂、钯、铑等铂族金属为活性组分,由堇青石(2MgO·2Al_2O_3·5SiO_2)载体、γ-Al_2O_3涂层和助剂组成,失效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已成为重要的二次资源。本文采取中温氯化焙烧-湿法浸出工艺回收汽车尾气废催化剂中的铂族金属,分别考察了氯化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物料与添加剂的配比对废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其间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废催化剂与NaCl的配比为2∶1,氯化焙烧温度为650 ℃,反应时间为2 h,反应过程中保持氯气饱和。采用本工艺,铂、钯、铑的浸出率显著提高,可以保证Pt97%、Pd99%、Rh90%,综合浸出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非洲某高铜低硫铜精矿进行焙烧-酸浸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2.0 h时,该铜精矿焙烧脱硫率为79.78%;所得焙砂在浸出条件为浓硫酸加入量1.1 t/t焙砂,酸浸温度50℃,酸浸时间3.0 h时,铜的浸出率可达98.10%。  相似文献   

7.
以大洋锰钴氧化物资源及多金属软泥为原料进行了常压酸浸的条件试验研究。通过对配矿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粒度条件因素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优化条件。即:在搅拌转速300rpm,配矿比1∶0.3,粒度-0.074 mm占28.34%,液固比(L/S)3∶1 m L/g,硫酸用量0.6倍,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80℃条件下,Ni、Co、Cu、Mn、Fe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9.44%、99.17%、53.02%、99.62%、38.34%。  相似文献   

8.
石化工业产生大量的以氧化铝为载体而失效的催化剂,本文采用钠化焙烧-浸出工艺研究了铝基废料中铝、钒和钼的浸出率,并对浸出渣进行二次浸出,研究镍钴浸出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铝、钒和钼的浸出率分别达97%、99.2%、99.8%。镍钴渣的富集物通过硫酸浸出可使镍和钴完全浸出。  相似文献   

9.
以国外某氧化铜矿床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硫酸酸浸工艺,考察浸出时间、反应温度、液固比、硫酸消耗、磨矿粒度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浸出条件。研究表明,提高浸出温度和酸矿比,混合矿Cu浸出率有所提高,但是增幅较小,同时杂质Fe浸出率增大。浸出温度升高,酸耗相应增大。因此,推荐室温下浸出,酸矿比130 kg/t,浸出时间2 h,此时Cu浸出率约为92%。此外,矿石粒度对Cu的浸出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了废钼镍催化剂的两段焙烧-水浸的工艺条件。首先采用一段低温氧化焙烧,烧掉废催化剂上的积碳积硫等物质,同时使废催化剂中的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然后进行二段高温焙烧,使钼转化为可溶性的钠盐,最后用热水浸取二段焙烧料。试验结果表明,一段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2 h;二段高温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75 min,碳酸钠与焙烧中钼的摩尔比3.5;浸出温度85℃,液固比为3时,钼浸出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11.
废镍钼催化剂低温焙烧常压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废镍钼催化剂的焙烧-碱浸出的工艺条件.首先采用低温焙烧,再用碳酸钠漫取.分析了焙烧条件、浸取条件对浸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h、碳酸钠浓度为30g/L、浸取温度85℃、浸取时间3h、液固比为6∶1时,钼的浸取率达到90%以上,铝浸取率在3%以下(浸出液中铝浓度低于0.01g/L).该工艺具有能耗低,浸取率高等优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氧化铜矿进行了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浸出温度、硫酸用量、浸出时间、矿石粒度对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硫酸用量180 kg酸/t矿,浸出时间2 h,液固比2/1,矿石粒度-200目占比约70%的条件下,Cu浸出率约82%,浸出液含Cu约17 g/L,浸出终点酸度约10 g/L,满足后续萃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钴资源匮乏,因此人们需要有效回收有机钴渣。焙烧渣大多含有高价钴氧化物,需添加SO_2或Na_2SO_3进行还原浸出,其间不可避免地放出刺激性气体SO_2,造成设备成本上升。本试验采用新型环保浸钴剂褐煤代替Na_2SO_3还原浸出钴,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浸出终渣含钴0.09%,钴浸出率99%。  相似文献   

14.
海绵铜常压-加压两段硫酸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绵铜常压-加压两段硫酸浸出工艺。结果表明,海绵铜在室温、液固比6∶1、浸出时间1h的条件下,铜常压浸出率约50%;常压浸出渣在120℃、液固比9.5∶1、浸出时间3 h、氧分压0.4 MPa的条件下,铜加压浸出率99.4%,常压-加压两段总浸出率高达99.7%。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刚果(金)铜钴矿氧化程度高、硅含量高的特点,以卢本巴希某铜钴矿为研究对象,本文开展了常温硫酸体系SO_2还原浸出试验研究,并通过物相分析,考察了浸渣中Cu、Co的损失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粒度-0.074 mm占68.93%、液固比3:1、终点pH值为1.5、SO2用量8 kg/t矿、常温浸出5h优化条件下,硫酸消耗42kg/t矿,铜、钴浸出率分别达94.6%和78.9%。浸渣中铜主要赋存在铜蓝、褐铁矿及脉石中,钴主要赋存于脉石和褐铁矿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铜冶炼过程中产出的砷滤饼进行了加压浸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砷滤饼以白烟尘浸出液为溶剂,控制反应条件为温度85~140 ℃、硫酸酸度80~150 g/L、氧压0.9~1.2 MPa、液固比9∶1~11∶1、时间3~4 h,浸出效果较好,砷、铼的浸出率均可达到9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铁氧化皮为原料,经过酸溶—氧化—过滤三个步骤,制得合格的液体聚合硫酸铁产品。通过考察酸溶阶段的硫酸用量、硫酸浓度、温度、时间对铁浸出率和产品盐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生产工艺为:硫酸用量为反应理论值的0.9、硫酸浓度为30%、氧化皮溶解温度为80℃、氧化皮溶解时间为3~4 h。所得液体产品指标为:外观红棕色、铁含量11.7%、盐基度13%,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现有的废弃物进行了综合利用,不产生有害物质,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某铜厂的竖炉烟灰进行酸浸处理,当烟灰50 g,液固比4:1,温度60℃,反应时间1 h,硫酸用量25 g,双氧水用量6.9 g,在此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下,锌的浸出率可达90.02%,铜的浸出率可达93.99%。其中,部分锌和铜以硫化物形式存在,造成锌、铜的浸出率难以进一步提高,需采用其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氧化铜矿进行硫酸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物相分析显示,该氧化铜矿中铜主要以孔雀石、蓝铜矿形式存在,共占矿石中总铜量的93%。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常温、硫酸用量100 kg/t矿、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4、矿石粒度小于200μm占比80%的条件下,Cu浸出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20.
辉钼矿分布范围广泛,工业价值高,约99%的钼以辉钼矿形态存在。辉钼矿处理主要采用氧化焙烧-氨浸工艺制备钼酸铵,经氧化焙烧后辉钼矿中的二硫化钼转化为易溶于氨水的三氧化钼。氧化焙烧是该工艺的关键,辉钼矿的氧化率决定了后续氨浸钼的浸出率和回收率。本文对辉钼矿的氧化焙烧过程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焙烧温度、时间以及粒度对辉钼矿焙烧效果的影响规律,发现辉钼矿在600℃条件下焙烧60 min,氧化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