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环球速览     
《经济》2010,(9)
熊熊大火烧高国际粮价8月5日俄禁止粮食出口的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引发动荡。当日,全球粮食价格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5日以每蒲式耳7.8575美元的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在欧洲市场,小麦期价也上涨11%,超过每吨230欧元。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小麦库存约为1.87亿吨,而全球小麦年交易量在1.3亿吨左右,因此小麦市场近期涨幅已与全球供需基本面严重脱节,价格大涨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2.
粮食价格变化的增收效应研究:1978—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粮食上涨的总成本效应、不同成本的非均衡影响以及收益效应的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的上涨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增量,但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好处却为粮食生产的相关部门和产业所获得,成本上涨的时间远大于收入增量的上涨时间,粮食价格上涨的好处被成本上涨所抵消,农民所得不足二成.  相似文献   

3.
主要观点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前三季度粮食价格呈现上涨-回落-再回升的态势。 当前粮食价格的波动是市场正常的供求适应性波动,粮食价格上涨仍属于"恢复性"上涨。 预计2004年第四季度粮食价格将在高位保持稳定,但是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将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各地区粮食价格差异将会因运输等因素而扩大。 今后两年的政策重点仍应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提高粮食产量为主,关键是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应该尽快完善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吞吐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粮食价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猛然走高,主产区小麦每吨上涨了40~80元,玉米价格每吨上涨了80~120元。今年2月份粮食价格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并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今年,河北省审计厅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把开展全省粮食生产情况审计综合调研工作确定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审计综合调研工作水平,省厅专门成立了全省粮食生产状况审计调研小组,厅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调研组组长,精心研究并制定调研实施方案,领导和组织实地调研活动的开展。自今年4月份以来,围绕河北省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及两大生产品种——小麦、玉米的生产变化情况,调研人员先后到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局、省统计局、省畜牧局等多家部门和单位提取相关资料,对1998年至2003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单产总产、粮食价格、农民种粮收益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情况等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调研人员还对藁城、宁晋两个粮食生产大县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深入农村分别对不同地点、不同生产条件的30个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进而基本上摸清了河北省目前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1985—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点的基础上,从粮食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得出短期内粮食价格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粮食需求的增长在长时期内是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轮粮价上涨具有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以及国际粮价传导等新的特点。导致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的深层原因在于不断推进和加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粮食价格的虚假繁荣不仅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遭受更大的盘剥。解决粮价上涨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需增大政策供给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1985-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点的基础上,从粮食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得出短期内粮食价格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粮食需求的增长在长时期内是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让农民解除困惑郭根水近年来,广大农民要求提高粮食价格的呼声十分强烈、尤其是今年夏收以来.冀南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价格急剧下降,而生产粮食所必需的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却大幅度上涨、不少农民抱怨说:"现在是啥东西都涨价。就是粮食不涨价。"据近日某县百户...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及稳定对策杨清自1993年11月份开始,我国粮食价格一直大幅度上涨。在近年粮食供给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粮价为什么会大幅度上涨呢?具体地分析一下,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通货膨胀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来自粮食行业本身的原因,主要包...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传统的观念 ,人们观察粮食安全问题时 ,往往把它和粮食价格波动联系在一起 ,即用粮食价格高或低判断粮食的安全与否 ,并把粮食销售价格上涨看成是粮食安全出了问题 ,这种粮食安全观带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粮食供求形势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下半年中国粮食价格的小幅度上扬 ,是属于局部性、结构性的物价调整 ,远不至于引发粮价的大幅度持续上涨。目前粮食价格的上涨 ,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加收入 ,调动粮农生产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把粮食安全建立在更牢固的基础上。当前我们所担心的不是粮价上涨 ,而是如何给粮价上涨一个合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间出现的世界粮食危机,伴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打击.金融危机后,粮食价格并没有下降,而是在进一步上涨.从长期来看,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价格还将继续高位运行.需求强烈和供给增长缓慢、生物质能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是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三大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采取措施应对粮食价格上涨,减少粮食价格的波动性.研究任何问题,落脚点都应在于我国实际,粮食价格上涨会影响我国的民生国计,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共同应对,从根本上保障粮食供应平衡和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13.
布朗再次警告中国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10日,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现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有关媒体及网站上发表了《中国不断缩减的粮食产量》一文,警告中国目前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而其日益增长的粮食进口将会直接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该文首先引述了2004年2月8日中国政府宣布的一项紧急拨款,该拨款将农业预算增加了1/4(约30亿美元)。追加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对小麦和大米价格的政策调节以及对灌溉设施的改进。文章指出国务院批准这一正常预算外的拨款表明中国政府日益关注粮食安全问题。1.小麦、大米与玉米缺口5400万吨中国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4.
当前粮食市场形势与宏观调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超过4900亿公斤,实现连续三年增产,总量供求矛盾进一步趋缓。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价格整体上运行平稳,但11月份以来,由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加之国际粮价上涨的拉动和玉米等粮食加工发展的支撑,粮价合理回升,进入高位运行。但2007年粮食价格存在下行压力,农资价格继续呈上涨势头,对粮食发展、农民增收构成较大压力。建议继续坚持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有效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保持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生产成本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当全国粮食处于高价位时,我们曾经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存在着非市场均衡性的成本趋势性上涨因素,由于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使粮食价格也被迫不断提高,并且稳定超过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中国已经进入全局性以工补农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7年之后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较大。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由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引起,其中随机因素影响更大。四类主要粮食品种的国际价格水平都与价格的波动幅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价格越高,波动越大。四类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大米、玉米、小麦三者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显著正相关,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则与大米、玉米、小麦三者的波动幅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当粮食价格较高时,应警惕粮价大幅波动;当某一类粮食价格大幅变动时,应警惕其他粮食的价格及整体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7.
曾伟 《经济学家》2023,(3):109-119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1964—2022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196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共发生6次,分别发生于1972—1974年、1977—1981年、1994—1996年、2006—2008年、2010—2012年、2020—2022年,每次持续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超过44个月。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强粮食期现货市场监管预警打击资本炒作和恶意投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韧性。  相似文献   

18.
2000-2011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的价格,通过对其2000年到2011年的国际、国内价格变动特点比较,挖掘出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燃料产量迅速增加,石油价格的变动等.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差价较大.最后根据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比较分析,得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价格与CPI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0月的月度CPI数据和粮食批发价格指数对粮食价格和CPI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36%;从短期来看,粮价对CPI有滞后1期的影响,CPI对粮价有滞后3期的影响。综合考虑影响粮食价格的国际效应、供给效应、市场预期效应和政策效应,未来几个月我国粮价将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粮食价格上扬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出现的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是其内在因素与偶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在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粮食政策积累了一些不利因素,诸如土地的过分工业化开发,滞留在土地上的劳动力素质相对降低,以及对粮食的商品属性认识不足,等等。稳定粮食价格,活跃粮食市场,应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