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学春 《现代商业》2011,(36):163-164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就像两只看不见的手、把中国的企业逼上了管理的课堂,也把企业的管理者逼上了学习与探索的不归路。各种流派的管理理论也随之被介绍和引进到中国,寻求它们各自适合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沃土。这其中有成功的欢欣,也有失败的痛思.正所谓“管理无定式,滋味各不同”。本文将以管理培训龙头企业“海天”的“产业链全员SBU”为例阐述和探讨中国管理培训行业的营运策略创新、这些策略和方法看似朴实,但卸蕴含着深刻的本土化思想。在企业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找到朴实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实并不简单,要求管理者必须对中国的市场和西方的管理体系有着同样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我所接触的关于管理的定义有许多种解释,当初,原以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工作,达成效率",这样的解释最为简明扼要,经过深入到企业实际和对管理的仔细推敲提炼发现,就当下而言,管理本质就是"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的高度浓缩与概括。管理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教授,因为工程师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教授则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的角色有时是很难扮演的,基层管理者的工作则更不是容易做的。  相似文献   

3.
通常来说,一个职业的管理者需要对管理的业务有深入的了解,但是这不代表他必须是业务的高手,或者必须是业务的完成者,因为对于管理者的定义是“管理”,而不是“业务”,毕竟一个管理者的精力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如果期望管理者既是优秀的专业选手,同时又希望他是非常好的教练,可能会让管理者陷入两难境地。但是尽管如此,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让很多企业在选择管理者以及赋予管理者职责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比如作为销售总监,你期望他主要的工作是想办法调动销售部门工作积极性,给他们正确指导和激励去完成营业目标,还是你希望销售总监本身就必须是重要营业目标的直接完成者?一些企业希望他是目标完成者,一些企业希望他是团队的领导者,而这两种思想最后带来的结果却不一定是完全一样的,管理者亲自完成大量的业务,就会抑制下属的积极性,但是管理者如果一点业务都没有,下属就会对管理者的威信失去信心。这是个需要平衡的问题。在一次论坛上和 BBDO 亚太区董事长苏雄交流时谈到广告公司 CEO 的主要工作是执行董事会所制定的目标,并想办法建立良好的团队,让好的管理者和员工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去做出好创意,而不是亲自去做创意。CEO 当然也可以去想两个创意,但是不要每个都自己去想,那样 CEO 就成了创意人员而不是管理者,这些话也体现了管理与专业之间如何平衡,这不仅仅涉及到管理理念,还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组织,甚至决定着如何界定管理者绩效的问题。而从员工成长的角度来看,如何让自己从专业的职位上成为胜任的管理者,这同样也面临管理的专业与平衡的艺术。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准确的说出了我们在管理中没有深思过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管理的“度”和管理者的“边界”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一分为二的对管理者的责任、承担的目标和管理的权重有清晰的定位,否则管理者就很容易变成专业人员,特此推荐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做真朋友     
A 花钱订刊,是把刊物当朋友。有人总结交友的4种类型:有学问,有趣;有学问,无趣;无学问,有趣;无学问,无趣。显然,多数人还想结交渊博幽默的朋友:有收获,也是享受。 作为面向管理者和有志成为管理者群体的刊物,只有把复杂深奥的管理问题说得简单生动,才能成为读者的第一类朋友。这几年,  相似文献   

5.
管理无涯     
王中明 《中国工商》2001,(5):130-132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必然带动或牵引企业管理日趋规范并不断“升级换代”。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无涯──管理是一种无边界行为,一种无止境的思想与实践的双重运动。 管理者要学会调整自我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恩认为,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要学会调整自我,他形容这“就像在雾中驾车一样”。一个企业在管理上无论有多先进,也只是阶段性的,总处在进程之中而不得妄言终极,因此,必以变革为魂魄。毕竟,管理要面对的宏观与微观交错重合的各种变局或变量太多太复杂,以致真正的赢家无法停止革新的探索,稍有因袭、守…  相似文献   

6.
管理并无固定模式。同一家企业,不同的管理者采取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却都有可能成功;而同一位管理者在不同情况下也会经常变换自己的管理方法。判断一种管理方法能否成功运作,关键要看它是否行之有效,是否有助于达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 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传统型管理与现代型管理。相应的,管理者也可分为两类。传统型管理者往往目标明确、果敢自信、威严而善断,适合于管理像军队等体制比较完善的组织;现代型管理者更善于洞察、勤于思考,更注重发挥团队的创造才能,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是领导企业改革的最佳人选。  相似文献   

7.
经济工作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思索:第一,几乎没有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是不希望把自己所在企业搞好的,但结果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而其中有些搞得不好的企业对搞得好的企业的经验又不甚感兴趣;第二,再好的经济环境和外部条件,也有濒临倒闭的企业;再差的经济环境和外部条件,也有蓬勃向上的企业。这其间奥秘何在?虽然原因复杂,但抓不抓管理、善不善于抓管理,效果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浅谈企业的人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强调管理的艺术性。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管理艺术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工作到位的要诀。  相似文献   

9.
把管理分为“主动”和“被动”,这只是笔者对企业管理现状的一种看法。被动管理者,习惯于开“消防车”,长于制定规章制度,检查考核,满足于得分“高低”、“名次”前后;主动管理者,却思考着怎样使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由规定走向规范,进而符合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致力于通过管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用户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适应套装应用软件(如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需要“削足适履”,因为软件里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也有人说应用软件的实施要“量体裁衣”,应用软件应该针对用户企业特殊的业务流程进行二次开发,否则企业都使用同一种软件,都是同一种管理模式,那企业的差异性何在?以上两种说法到底哪个对?业务流程与应用软件究竟谁该适应谁?这是很多CIO非常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实行“免、抵、退”税的优越性针对我国出口经营中存在着外贸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两种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目前的出口退税办法也大体上分为两类。外贸流通企业采用退还进项税额的办法,而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则按规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生产企业实施“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优越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管理的圣经     
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该书讨论“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和工作”的问题,同时也谈到“管理的结构”以及“作决策”。一方面探讨“管理的本质”,管理层的角色、职责和所面对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从人的角度来审视管理者,探讨拥有管理职位、执行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他们需具备什么资格,如何发展管理能力,以及他们的责任和价值。该书还专辟一章来谈“组织的精神”,目前针对“企业文化”的所有讨论内容几乎都可以在该书中找到。该书也是率先探讨“目标”、定义“关键成果领域”、说明如  相似文献   

13.
态度     
“告诉那个胜利者他想错了,这个世界早就变化了。”——崔健《盒子》里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个项目,首先要考虑有没有人来做。如果没有人做,就要放弃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柳传志的一句话,道理很简单,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有个乞丐在你们家门口,你要不给他钱其实也挺好的,你一给他钱结果你们家来了20个乞丐,热钱的流动跟这个有点像。”  相似文献   

14.
《财贸经济》1989年第12期发表的赵炳跃、董其华、赵森三位同志合写的《集贸市场管理效益的衡量标准》,读后颇有启发.但我认为该文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市场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职能混同了。而且其设计的指标也缺乏科学性。在赵炳跃等同志的文章中,提出要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成为市场的“投资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增加财政收入”;要“对市场管理部门和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手段”。并且设置了“市场管理者的劳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是一种方法。“道”被当代很多企业管理者接受,用来管理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与现代企业结合中,“道”更主要表现为: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规律是一种道德。一、“道”是思想首先,“道”的思想是一种力量,“道”的思想是一种突破。现在企业营销管理中有此思想的表现,如:“李宁”——“一切皆有可能”,“联想”——“只要你敢想”等。其次,“道”思想是一种高度,与企业的结合体现为营销战略,它能使企业做大、做强如“: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等。再次,“道”的思想是一种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名技术天才,被业界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他也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他说“:管理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专注化、一体化、利益共同体和国际化是他接任浪潮集团总裁之后提出的浪潮发展战略的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仁者无敌     
如今,尽管商场上密布陷阱,“无奸不商”也被不少生意人尊奉为圭臬,但胜者为王还是离不开大智慧的,所谓的大智慧其实很简单: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也是西方博弈论、战略学研究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结果。博弈论上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将甲、乙两个同案犯隔离审讯,如果  相似文献   

18.
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信念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战略问题上认知,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战略问题上的信念,可以从更大范围决定企业决策层对战略问题的看法。关于企业战略是如何形成的,战略认知学派认为,战略形成于企业家认知的思想过程,然而该学派只是将之作为前提假设,并没有进一步的研究管理者的认知为何物。于是管理成了一项复杂的劳动,似乎只有少数智商高的人员才能胜任。如果这些复杂的劳动未能取得良好的绩效,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绩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于是管理者制造了更多的管理,以争鸣资金、时间及其他资源投入的合理性,也使我们的管理者显得重要、勤奋,甚至勇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在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以人为镜”,“人文管理”是驾驭企业一切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首要规则。在以刚性制度为基石的基础上,更多地注入柔性因素是管理学科的第一要素。这是对每一个员工的尊重。尊重就是管理者首先相信员工会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尊重就是管理者把员工的冷暖系在心头,真心实意地为员工办实事;尊重就是管理者事事处处倾听和接受不同意见,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我国小型企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设备落后,管理较差。一些企业认为厂子小,人手少,无法搞管理;还有的企业领导把管理仅仅挂在口头上说…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当员工以个体形式存在时也应该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现代企业管理者们几乎都能从理论上认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他们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与员工心目中“以人为本”中的“人”不一致,导致矛盾:现代企业家们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理论时,往往把“人”看作是“群体”,关心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