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繁天麻     
良繁天麻晓梅湖北省枝江县董市镇洪治村女青年张凤英,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成功地摸索出“天麻有性杂交繁殖新技术”,培植天麻药材走上了富裕路,1995年纯收入18万余元。1986年,18岁的张凤英高考落榜之后,就跟着父辈学种天麻,多年来一直采用无性继代繁殖...  相似文献   

2.
素有“油米之乡”的富源县黄泥河镇,昔日大多数农民仅靠种植水稻、油菜发展经济,如今许多山区农民在荒坡上种植天麻已发家致富,把一个小产业变成了大财源。去年,黄泥河镇种植天麻就实现了总产值.600万元,户均2万元以上的104户,户均10万元以上的就有3户,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过去较为贫困的阿汪村民委员会靠种植天麻,去年人均纯收入一跃达到了1586元。  相似文献   

3.
紫陵村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全村1200户,5600口人。该村村北山脚下的万亩经济林园区拥有各种果树6000多亩,2005年该村果品收入达1500万元,承包果园的农户户均收入近4.5万元。最高达8万元,成为全市果品效益最好的村,紫陵村的水果产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益,与该村仙鸿果业合作社的全方位服务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农家之友》2007,(12S):19-19
至去年下半年,天麻市场慢火升温,由原来低谷时段的不足30元/千克,升至40~50元/千克;进入今年上半年,市场继续“爬坡”,目前天麻市场收购统货价格高者已突破80元,个别的达到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花园村地处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面积0.99平方公里,仅有的200多亩耕地,分散在11个小山头上。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花园村的腾飞构建了制度基础。经过两次“一村并九村”,村域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2平方公里。花园村由小变大、由富变强。2022年,花园村有5246户、户籍人口1.5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常住人口6.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6.5万元。  相似文献   

6.
星辉村有17个村民小组。458户,172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足2000元,村公益事业和村组干部工资基本要靠村民来承担。往年税费收缴是“天下第一难事”,每年都难以完成任务,历年尾欠款达9万元之多。自1999年4月,改选了村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依靠村民做好提留统筹费的收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巴彦县松花江乡七一村是沿江河的村,有5个自然屯,477户,1961口人,耕地面积9108亩。改革之初,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集体欠外债65万元,其中银行贷款40万元,村委会和学校挤在一座破草房内办公,学生上课分散到户。近年来,这个村按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强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发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96年末,村级集体积累达500万元,其中银行存款就达150万元,全村30%的户存款超万元,60%的户已达到小康户标准,先后被授予“文明村”、“发展农业经济标兵村”、“奔小康红旗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镇党委政府自1998年在全镇实施村级招待零管理以来,全镇杜绝了村干部利用公款三天两头乱吃乱喝现象。与往年相比,节省吃喝招待费12万元,村民人均节省5.3元。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村财务“双代管”的基础上,以各村人口数和村干部职数为依据,实行“村务管理费包干制”。镇经管站按季度把定量的“村务管理费”拨给各村,作为村干部的工作基金:即500人以下的村为1000元;500—800人的村为1500元;800—1000人的村为2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为3000元;村干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支付…  相似文献   

9.
2005年,保山市四县一区共有76个乡镇、904个村委会、10331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216.6万人,当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6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占农村经济总收入0.2%。全市有集体积累的村354个,有企业的村218个,当年有集体收益的村494个,占全市村级总数的54.7%,其中,村级集体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53个,5至10万元的村34个,23万元以上的村5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410个,占全市村级总数的45.4%。在村级集体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253个村中,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52个村占16.8%。  相似文献   

10.
豫北滑县留固镇沙岗村在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市场找项目,发展林果走富路。目前果林面积已达1100亩,占耕地面积的70%,全村三分之二的农户靠种植果树摘掉贫穷帽。目前人均年收入2600元,是种植果树前的8倍,仅果树一项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该村分别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造林千佳村”、“河南省造林绿化百佳村”、“安阳市造林绿化二十佳村”等荣誉称号。留固镇沙岗村900口人、耕地1600多亩,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穷村。1990年,留固镇农村信用社主动与村委会协商,把发展林果业作为增加村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农业战线“二十面红旗”之一、省级“双文明”村——繁峙县城关镇北城街,是一个拥有3090亩耕地、768户、2162口人的典型的城区村。1981年,这个村工农业总产值只有86.1万元,粮食总产量58.5万公斤,集体固定资产27.6万元,人均收入85.4元。改革开放十五年来,这个村在党支部书记姚世清的带领下,以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为途径,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湖南岳阳县新水村素有“新墙湖畔的吐鲁番”之称,它座落在交通便利的107国道旁,风景优美、依山傍水、人口只有1200人,住户275户,却拥有6个自然牧场、14个村名小组、1430亩水田、60亩旱地、1000多亩葡萄果园基地。清水村先后被评为“文明村”“、文明村镇”、“四个样板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干河村位于织金县的南面,距县城30公里,是熊家场乡北面的一个“内陆区”。全村有5个村民组350户1350人,总耕地面积1328亩。过去,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低,村党支部涣散,加上村领导班子工作透明度不够,特别是村组财务不清,群众意见大,上访不断,干群关系一度紧张。1998年,乡党委对该村“两委”进行了调整。新班子上任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地制宜、大胆开拓,经过三年努力,使干河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均吃粮从300公斤增加到450公斤,人均收入由500元增加到1400元。一、以“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4.
雨蒙村三招卸“包袱”●王洪波罗庭国湖北随州市草店镇雨蒙村,有6个村民小组,311户,1283人。大包干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村集体负债高达17.87万元,光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得3万余元,成为严重影响干群情绪、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大“包袱”。穷则思变,该村两...  相似文献   

15.
村干部一张普通的购物发票要经过村会计、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3人签字,然后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再送交乡镇财经管理站审查,最后通过村务公开栏向全村群众公布。这种“三支笔”审批、“三道关”监督的村级财务管理新机制,如今在河南省确山县18个乡镇已全面实行。为减少开支,堵住村级财务管理的漏洞,确山县规范支出票据管理,规定一切开支发票必须是带有税务监制章的正式专用发票,否则不予报销。同时将过去村党支部书记“一支笔”审批改为由村会计、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3人共同审批,审批限额在500元以下,超过500…  相似文献   

16.
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其去年收入、税收、劳均报酬、就业岗位、村民福利“五个增”,成功实现收入56586万元、税收17801万元、劳均报酬43460元,在连续保持上海市经济实力百强村第一名5年后,牛年伊始在2008年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上,再获“中国市场第一村”和中国名村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村荣誉称号,九星村党委书记吴恩福也被评为中国名村建设十大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回放: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历史上是个粮菜夹种地区。全村经济收入和村民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1994年,九星村的劳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全村负债1780万元,负债率高达84.7%。困境中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吴恩福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求实创新、改革发展,选择了一条“市场兴村”的路子。1998年7月,经闵行区政府批准、工商部门登记,九星村终于创办了综合市场.十年来,九星人历尽千辛万苦,把九星市场创办成全国最大的村办市场,九虽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余庆县构皮滩镇 ,近几年来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取得了一定成绩。去年20个村中 ,有14个村达到“五好村” ,2个村达到“红旗村” ,消除了“空壳村”。现在积累在1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 ,5000~10000元的村有3个 ,1000~5000元的村有11个 ;积累最多的是向阳村 ,有8万余元 ,最少的是高峰村仅有1200余元。该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做法 :一是实施村干部的富脑工程。1996年和1998年该镇先后两次组织村干部40余人到河南、山东、四川、云南等地参观学习考察 ,促使村干部…  相似文献   

19.
许国富 《农村展望》1991,(12):31-32
襄阳黄龙镇王门、陶巷、杨山村地处丘陵山地,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三村共有2720人,7872亩耕地,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生产投资靠贷款,花钱靠救济,粮靠返销,集体空、群众穷、债里滚,直到1985年三个村共欠外债60万元。村干部人穷志不短,从1986年靠穷法搞服务,加强了“统”的功能,完善以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穷窝里念出了富裕“经”。1990年三个村粮食平均单产由1985年的305斤猛增到1000斤,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05元增到780元,集体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还积累公共资金40金万元。实践证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搞好社会化服务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去年7月下旬以来,江苏省盐都县义丰镇全面开展了以清收欠款和清偿债务为重点的农村财务“双清”工作,通过理清账务、清收债权、盘活资产,大幅度化解了村级债务,全镇减少债权494万元,占清前1167万元的42.3%;减少债务498万元,占清前1270万元的39.2%。全镇15个村平均减债33.2万元。一、理清账目,降低债务理清账目,落实债权债务,是农村财务“双清”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义丰镇突击1个月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核实家底、核对往来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清理工作,使村与镇、村与村、村与单位、村与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