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2月3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对金融衍生业务认真组织清理并切实有效管控风险,这份文件的出台应该说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资委对部分中央企业在从事衍生品交易业务并蒙受巨大损失后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不仅让企业深度反思:金融衍生品究竟是企业避险获利的助手,还是企业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中国声音     
《中国外汇》2009,(16):4-5
外汇局:再次上调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被叫停;国资委再次严控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银监会:银行理财金不得用于投资高风险或复杂金融产品;央行:商业汇票和信用卡透支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中国声音     
外汇局:再次上调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被叫停;国资委再次严控央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银监会:银行理财金不得用于投资高风险或复杂金融产品;央行:商业汇票和信用卡透支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对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作出严格规定,要求中央企业有效管控风险,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通知》同时明确,违规从事相关业务造成损失的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还特别强调,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不得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相似文献   

5.
一、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债务风险管理的情况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债券、股票、外汇等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是金融市场创新的结果。它是企业规避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为规避风险和获取投机利润对初始投资要求较低的合约,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  相似文献   

6.
《新理财》2009,(6)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伟日前表示,为防范国有企业投资金融领域出现风险,国资委今年将对中央企业投资金融领域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焦点     
《中国信用卡》2009,(9):4-4
全国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办法》出台;国资委要求央企全面清理金融衍生业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商业蓝皮书;  相似文献   

8.
观察     
《会计师》2005,(11)
焦点国资委规范央企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国资委统计评价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加强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并指出,须逐步规范上市公司财务决算审计。通知要求,中央企业须严格财务决算审计范围与内容,各中央企业应加强对所属上市公司(包括实体在境内的境外上市公司)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的管理:一是合理安排上市公司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计划,不得因为上市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公告时间滞后而影响企业集团财务决算工作的整体进度;二是对企业与所属上市公司之间的投资、往来和关联交易等事项进行认真清理,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完整;三是企业所属上市公司审…  相似文献   

9.
事件     
《证券导刊》2009,(7):7-7
国资委严查央企重大投资效能情况国资委16日发布《关于中央企业2009年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重大项目投资,企业改制、产权转让项目和成本管理三方面为重点展开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0.
倪娟 《财会学习》2015,(7):57-58
2002年7月26日,美国《萨班斯法案》出台,强调了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和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简称“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开展。2012年国资委68号文件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全面启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推动中央企业扎实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加强内部控制。由此,内控建设进一步推向集团型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及其他企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不少公司爆出衍生品业务亏损,事件的触发点指向期权业务。2020年年初,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企业合理开展期权业务并实施有效监管。本文主要从期权业务的审计方向、不同期权模型的审计重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国有企业期权业务内部审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关注     
国资委“四板斧”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为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国资委正在积极制定《中央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并将于近期出台。此前,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  相似文献   

13.
综合信息     
《中国工会财会》2012,(6):50-51
央企原则上不得在境外非主业投资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有特殊原因确需投资的,要向国资委报送申请核准非主业投资的请示,对非主业投资项目的有关决策  相似文献   

14.
政策动向     
《金融博览》2009,(8):8-8
国资委:发布央企职工董事履职办法,国资委:对央企金融衍生业务划定“红线”,财政部:明确企业手续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关于信贷结构调整的意见,国家外汇管理局: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调高,证监会:发布创业板IPO办法,保监会:规范保险监管及从业人员行为,保监会:险资投资渠道全面拓宽,  相似文献   

15.
魏晓华 《中国外汇》2014,(17):39-39
问:境内企业是否可以办理境外衍生业务? 答: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3]25号,下称25号文)的规定,以下两类境内企业可以办理境外衍生业务。一类是根据《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证监发[2001]81号)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国有企业:另一类是已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从事境外金融衍生业务并取得国资委核定对外付汇额度的中央企业,或上述中央企业授权的集团内成员公司。  相似文献   

16.
观察     
《会计师》2006,(6)
焦点国资委要求央企设置总会计师国资委要求从今年5月14日起,所有的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职位。国资委近日公布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国资委首次出台的管理监督总会计师工作的规定。该暂行办法就总会计师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包括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总会计师应对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国资委将对央企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政策法规     
《财会学习》2011,(12):5-5
国资委规范央企国有产权置换 国资委近日公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重点对央企内部包括国有单位之间、国有单位与实际控制企业之间的产权置换事项进行了规范。并规定央企之间、央企与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之间的产权置换,置换双方应为国有及国有绝对控股企业,许遵守通知和有关法律法规,由中央企业报国务院国资...  相似文献   

18.
刘晨 《上海会计》2001,(5):37-38
金融衍生工具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千第119号中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在我国一般解释为由股票、债券、利率1汇率等基本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种类。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的金融 工龄种类很多,按其自身的交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人事约四大类。金融衍生工龄在我国起步和发展比较晚,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增强我们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开展对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就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总体风险特征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分别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9.
《会计师》2017,(15)
随着我国金融工具交易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出现了既具有传统业务特征又有别于传统业务的创新业务。"混合性债务投资"作为一项创新业务,已被信托、基金公司大量运用,但对于"混合性债务投资"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对该种投资方式的会计、税务处理缺乏明确规定。本文以国开发展基金投资TZ市沿海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为例,主要研究国开发展基金投资有限公司的"混合性债务投资"案例,浅析其会计和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投机交易失败、套期保值交易不当等问题.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内部控制制度失效,违规操作造成重大损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风险管控机制缺失;专业人才缺乏,国际投行欺诈;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滞后,有效监管不足等.上市公司要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风险,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正确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各类风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金融衍生产品从业人员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