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使用我国2003~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改公司全流通前后股权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流通后样本公司的业绩水平有显著改善,但国有最终控制公司的业绩改善程度显著弱于非国有最终控制公司.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尽管全流通后最终控制人利益实现方式的改变对业绩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全流通后国有最终控制人的掏空动机显著高于非国有最终控制人.作为控制人控制企业主要途径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全流通后与业绩呈现出显著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效果则在全流通后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大股东股权制衡度对业绩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控制公司显著增强,在国有控制公司则无显著变化,而流通股股权制衡度对业绩的正面影响在两类控制公司中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与多个大股东控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左低右高的U型关系,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中隧道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同时存在,但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2)大股东存在对实际控制人有制衡作用,但制衡效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相关;(3)随着大股东之间持股差距的缩小,公司绩效会变差,大股东之间的分歧效应占主导.  相似文献   

3.
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以2000年~2004年399家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大股东控制力过强会削弱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股权制衡程度与管理层持股水平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大股东受到相对制衡的公司更显著。结论暗示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几个能够对大股东作出有效制衡的股东能够促使公司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管理层激励效应,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4.
税收政策是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引导企业慈善捐赠的主要工具之一。基于2007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慈善捐赠相关数据,采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对企业慈善捐赠的税收政策激励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是影响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慈善捐赠支出与企业所得税税率显著正相关;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受利润水平制约,企业慈善捐赠支出与企业净利润显著正相关。因此,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保护企业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捐赠:民营企业强化政治关联的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爽  肖星 《财经研究》2011,(11):102-112
文章研究了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在汶川地震后捐赠行为的影响,以及捐赠后民营企业从政府获得的支持。研究发现,已有政治关联显著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捐赠行为,即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更倾向于在地震后进行捐赠。从经济后果看,捐赠后捐赠民营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和税收方面比未捐赠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优惠。文章研究表明,在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的捐赠行为是策略性的,其利用捐赠巩固政治关联,从而进一步获得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同群行为是影响企业慈善捐赠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文章从董事网络嵌入角度研究了企业慈善捐赠的同群效应.研究发现:(1)当企业嵌入董事网络时,联结企业之间的慈善捐赠行为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2)受同群效应影响的慈善捐赠为管理层攫取私利提供了便利,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管理层享受到更高的非货币性收益,而民营企业管理层获取了更高的货币性收益.(3)受同群效应影响的慈善捐赠并未带来政府补助的增加,但企业绩效却得到显著提升.因此,企业应理性对待董事网络,选择性地学习和模仿联结企业的慈善捐赠经验,以免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三个方面,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各主要相关变量之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新投入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对第一大股东持股与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在股权集中的不同程度下,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以扩大企业创新投入,在股权集中度较低时,应加强股权集中以增加创新投入;在股权集中度较高时,通过股权制衡来增加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大股东掠夺在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传导作用。在理论上我们明确了小股东、大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并将掠夺概念化为小股东补偿大股东的代理功能而支付给大股东的租,建立了所有权高度集中体制下公司治理的外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以关联交易作为对大股东掠夺的直接测量,本文用事件研究法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负价值效应,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能力、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对上市公司董事的股权激励以及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发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情况与控股股东的控制能力对大股东掠夺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和检验了行业协会对民营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加入行业协会的民营企业比没有加入行业协会的民营企业进行了更多的慈善捐赠,反映出慈善捐赠是民营企业对其所面临的组织情境的一种策略性回应.在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来克服内生性影响,以及改变变量的测度方式后,上述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党组织这一路径,促进企业的慈善捐赠;尽管行业协会和政治关联均对企业慈善捐赠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前者的影响效应并不如后者.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转型时期中国"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角色和作用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尤其是为行业协会可以构成稳定地影响企业行为的制度性力量这一命题提供来自转型国家的经验证据,因而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手工搜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上市公司公益性捐赠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基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公益性捐赠对公司会计业绩和市场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公益性捐赠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业绩和市场绩效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积极性公益性捐赠显著提升了其会计业绩和市场绩效,捐赠金额越多,会计业绩和市场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11.
Many companies supplying consumption goods and services provide their shareholders with price discoun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model describing shareholder discounts and consequent market equilibrium. It is found that shareholder discounts resemble many features of two-part tariffs. The welfar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quilibrium outcomes with shareholder discounts are Pareto inefficient. Compared with uniform pricing, shareholder discounts unambiguously increase major shareholders' wealth but their effects on consumers and society are generally ambiguou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公告数据,实证检验独立董事的多席位特征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被提名的独立董事存在多席位时,声明方和被声明方公司的股价均受到负向冲击,且受“牵连”的被声明方股价受到的冲击更强烈;但如果多席位独立董事提名公告源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声明方和被声明方的股价则产生正向累积超额收益。此外,在不同代理成本和不同独立董事繁忙程度下,多席位独立董事提名对股价的冲击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来看,本文的研究支持繁忙假说,忙碌的独立董事会损害股东价值;但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多席位独立董事的引入更有利于发挥其声誉机制从而增加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股东代表诉讼是一种特殊的诉讼制度,在保护小股东权益、完善资本市场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践中,已有一些股东提起了股东代表诉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和实体法中却没有相关规定。本文结合近期一起未被法院受理的股东代表诉讼案,从诉讼主体、诉讼启动程序、诉讼请求、举证责任等方面对之进行了探讨,并在其中穿插提出了构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小股东近乎全部出席股东大会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只有小部分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客观上将公司的经营管理委托给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付出了巨大的委托成本,导致他们亏多盈少。通过创新制度:在出席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当中,由他们选举若干名"补全代表",由这些"补全代表"行使未出席股东大会股份的表决权,中小股东近乎全部参加股东大会;中小股东以其持股总量按每5%持股量选派一名董事,每一位大股东分别以每5%持股量直接派出一名董事,董事会中既有控股股东的代表又有中小股东的代表,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相互约束并制衡,框架出一个全体股东同生共死、同等收益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一股独大"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理论界对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认为一股独大并不是问题所在,而应从政府监管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以及产权问题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豪 《财经科学》2004,(6):66-69
企业主治理是一种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的公司治理类型,而对这种治理类型的研究和探讨却很少.本文从对企业主治理的理论探讨出发,通过对典型企业的案例研究,对现实的企业主治理进行了验证.本文还探讨了影响企业主治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并用演化的视角对企业主治理的可能变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年度股东大会为股东提供了一个表达他们对公司经营绩效关心的机会,这使得经理们设法表现出良好的经营业绩。为了回应股东的压力,经理们往往会在年度股东大会之前披露积极消息公告。具体来说,在年度会议日期前40天的平均累积异常报酬显着为正。尤其当股东对公司经营绩效越不满,会议前回报越是显著较高。如果股东对管理层的压力过大,如机构持股高或者高管薪酬较高时,过去的业绩不佳的公司就会表现出更高的股东年会前回报。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文献回顾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总结了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尽管近些年资源基础理论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学术界仍然存在对该理论的诸多批评,如研究对象的片面性、对“资源-竞争优势”的作用过程分析不深入、忽视资源所有者的作用等。对此,文章通过对企业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过程的分析,提出基于资源的组合特征、考虑资源的产权属性且将资源观与公司治理相结合等研究思路,可以作为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股东资源”的概念。基于“股东资源”的研究关注企业资源的来源,不仅将“企业资源”的概念向更深层推进,深入分析资源背后的人(即股东)的特征对资源作用的影响,也更好地解释了不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角色、权力配置与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的差异性。“股东资源”概念的引入,不论是对资源基础理论还是公司治理理论来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康轶  陈耿  呙竹 《技术经济》2012,31(11):110-114
以我国A股市场中在2008年和2011年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原因。研究发现:增持可能是大股东在一定政治目的下结合公司自身财务情况而采取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