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困境寻源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现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自然转移,但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制度、市场等环境差距悬殊,致使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力量小于制约力量,因而这种转移目前还不可能大规模地自然演进。为此,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是:顺应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继续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整体实力,也使国家有条件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也要依靠发展旅游业等其他途径大力发展自身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低收入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经济发展战略、地理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会使中西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向东部地区大量转移,造成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落后,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也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使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由于区域间产业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产业转移及承接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及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注入、技术溢出、产业联动及观念更新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污染转移、土地匮乏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中的风险并找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舒 《经济纵横》2013,(6):47-53
本文对基于雁阵模型提出的把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张提出质疑,认为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来说并不必要,而且中西部地区也不是东部地区产业转出的理想目标地区。用于解释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型,在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中缺少劳动力非自由流动和地区间工资差距长期存在这两个重要条件。而且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而使两地区形成雁阵模式,无异于要求中西部在经济上从属于东部,这在理论和现实上都不具有合理性。本文以纺织业为例说明,东南亚后发国比我国中西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目标地区。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将使我国正在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大作用的境外企业投资仍将集中于东部地区 ,而且这种集中程度还会更高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 ,将使要素继续流向收益高的东部地区 ;国际市场的扩大 ,延缓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进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部企业进入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兼并。因此 ,在短期内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伴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进入非农行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数量也日益增长。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村已跨省转移劳动力中的较大比重就业于东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东部地区转移就业。这必将极大加速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从而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剧。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跨省转移明显地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1990年~2005年中国人均GDP省际差距及其变化进行产业分解,认为1990年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第二产业的地区差距,而第二产业向东部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制造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边缘化"区域,中国的地区经济差距也由此持续扩大。基于此,文章认为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探讨了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特征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向东部集中;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的变动是东部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直接动因。相应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有必要根据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和跟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期以来,国际间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我国不仅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且由于国内发展差异巨大,在我国还出现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与发达国家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是决定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因素,而转轨经济的特殊性则使得政府成为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一个特殊因素。据此,预计我国产业转移将呈现如下趋势: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制造业则仍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而东部地区政府阻止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等相关政策,是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相似文献   

10.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两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介入和推动,中西部地区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实施集群整体转移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