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MBO的概念及特点1.MBO的概念。MBO(ManagementBuy-Out的缩写)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获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2.MBO的基本特点。(1)MBO多发生在具有巨大潜力,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的公司。通过投资者对目标公司股权的收购以及业务的重组,可以达到节约成本、获得新的现金注入并给投资者超常回报的目的。(2)MBO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内部的经理和管理人员。内部管理层掌握本公司运营的充分信…  相似文献   

2.
MBO(即Management Buy—out)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进入我国以来,企业界推动的MBO热潮愈演愈烈,然而,在理论界却引发了极大的质疑与争论,并指责MBO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甚至于2003年3月国家财政部暂停了管理层收购的审批。本文认为,MBO并不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国家对MBO的态度应当是导,而不是堵。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MBO即ManagementBuy-out)是指一个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购买其所在公司的股份,从而取得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随着实践的发展,MBO又发展出其他几种形式:一是  相似文献   

4.
MBO通称管理者收购 ,是起源于 2 0世纪 70年代 ,由美国“KKR公司”最初操作的企业收购手段。文章把MBO方式的优点与当前地勘单位转企改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从三个方面 (即 ,MBO是明晰产权 ,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选择 ;MBO是人力资本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 ;MBO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阐述了在地勘单位多种经营企业中尝试MBO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非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纷纷与之牵手。笔经过研究得出,业态稳定、市场稳定的非上市中小型公司较适宜实行MBO。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也称MBO)在我国试运行以来,一直争议颇多。通过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分析,剖析我国在实施MBO中的问题,为国有中小企业降低改制成本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南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对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MBO这一形式进行了全面地探讨。通过分析认为,近年来苏南乡镇企业的MBO,主要是在市场不断发育完善、乡镇企业经营者与地方政府自发响应获利机会的外部和内部动力相互交织下的产物。基于以上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苏南乡镇企业MBO的特征、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这次产权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非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纷纷与之牵手。笔者经过研究得出,业态稳定、市场稳定的非上市中小型公司较适宜实行MBO。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收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非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纷纷与之牵手.笔者经过研究得出,业态稳定、市场稳定的非上市中小型公司较适宜实行MBO.  相似文献   

10.
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产权制度创新的支撑,当前中国正处于产权制度创新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产权制度的创新,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很少有异议了,问题在于如何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事实上现在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继续推进产权的人格化制度的建设,其中典型的方法是(MBO)即由管理层成员来收购企业部分的国有产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管理层收购(MBO)案例来探讨企业财务活动在管理层收购前后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总结促使上市公司成功实施MBO的关键因素,从而为解决代理问题、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以及准备实施MBO的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如火如荼进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于2003年初被财政部的一纸建议叫了暂停。为何这般,原因颇多,其中融资安排问题不容忽视。融资安排是MBO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倍受各方关注,因为能否融通到足够的资金是决定MBO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我国,无论法律环境还是投资环境,都与国外有很多不同,国内有关融资的制度障碍重重,  相似文献   

14.
MBO(即Management Buy-out)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推行管理层收购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收购是现阶段企业并购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理论基础是财富创造。但在我国的MBO过程中,财富创造理论基础并不能成立,而财富转移得到共识。本文首先描述了MBO在我国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体现的不同方式,引发对MBO在我国运用的思考;然后从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呈现的特点,解释了MBO在我国运用中显示的问题;最后提出几条可能的改善方案,以期MBO在我国运用得到突破进展。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MBO)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国家,九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在调整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国有资产配置、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其中股权收购的定价公允性问题是最具争议、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回首2003年,预期中“MBO年”并没有出现大家想象中MBO轰轰烈烈,遍地开花的景象,学者和媒体对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暗箱操作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财政部的一纸通告叫停了上市公司的MBO步伐,非上市公司的MBO也在质疑声中由公开转入了地下。一时间MBO似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前景黯淡。  相似文献   

18.
金鑫 《绿色财会》2004,(12):21-22
在我国如火如荼进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于2003年初被财政部的一纸建议叫了暂停.为何这般,原因颇多,其中融资安排问题不容忽视.融资安排是MBO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倍受各方关注,因为能否融通到足够的资金是决定MBO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在我国,无论法律环境还是投资环境,都与国外有很多不同,国内有关融资的制度障碍重重,无法逾越.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境管理活动过程的一种反馈形式,满足了信息使用者掌握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需求,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保证。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了农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从管理层持股和产权性质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其对农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产权性质对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无显著影响。相对于国有控股农业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丰富了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为从管理层持股、产权性质等公司治理角度提升农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三十年的国企改革历史难免陷入轻描淡写。中国国企改革犹如一幅沧桑的历史画卷:"放权让利"、"承包制"、"政企脱钩"、"股份制"、"上市"、"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改革"、"国资委"、"管理层收购(MBO)、""外资并购",在我国都曾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每个事件都曾经改变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校正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