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本文利用30个省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在将绿色工艺创新分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与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环境管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同时制度、排污费制度、研发投入、市场需求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均具有积极作用;地区居民环保意识、市场制度均产生了负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行政处罚案件数的影响均不显著;市场竞争仅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政策法规具有负向影响;而工业环境治理成本、环境投诉处理率仅对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污染治理投资制度仅对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企业规模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来看,除工业环境治理成本外,其余环境管制工具对两种绿色工艺创新模式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张国清  陈晓艳  肖华 《经济管理》2020,42(5):120-139
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境治理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且不能有效比较,可能是由于没有区分环境治理的不同维度,而高成本的环境治理过程与环境治理结果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基于2009—2017年A股公司年报手工搜集企业环境治理数据,基于权衡理论、自然资源理论和TLGT效应等,检验了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环境治理过程正向影响环境治理结果,而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都与企业财务绩效呈U型关系,较差的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均负向影响财务绩效,而较好的环境治理过程和结果均正向影响财务绩效,并且环境治理结果在环境治理过程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发挥非线性中介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过程维度的环境治理仅通过成本效应路径影响财务绩效,而结果维度的环境治理同时通过成本效应路径和差异化效应路径影响财务绩效。本文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将环境治理划分为治理过程和治理结果两个维度,为企业环境治理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并对促进中国企业环境治理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选取深沪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以技术投入持久性为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外部环境、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技术投入惯性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外部环境动荡时,惯性的积极作用表现〖JP〗更加显著;企业规模抑制了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财务杠杆对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还因企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提示,制造企业应运用高水平投入,采取持续不变的技术投入策略应对动态环境。大规模企业要关注技术创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防止盲目执行技术投入策略。针对“预算软约束”问题,国有企业应注重合理利用负债融资,发挥负债的治理效用。  相似文献   

4.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治理运作直接关系到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本文以我国商业连锁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与公习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的规模、年度会议次数和成员变更与公司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成正比,但效果不显著;两职分离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的学历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微弱;董事的薪酬、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选取深沪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以技术投入持久性为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外部环境、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技术投入惯性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外部环境动荡时,惯性的积极作用表现更加显著;企业规模抑制了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财务杠杆对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还因企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提示,制造企业应运用高水平投入,采取持续不变的技术投入策略应对动态环境。大规模企业要关注技术创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防止盲目执行技术投入策略。针对"预算软约束"问题,国有企业应注重合理利用负债融资,发挥负债的治理效用。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企业总样本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高管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制形式是影响高管激励调节作用的重要情景要素,高管薪酬激励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分别起着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而高管股权激励仅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发现,反映公司治理和财务运营质量方面的控制变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高管激励发挥调节作用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论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高管激励机制,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创新绩效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基于2008—2017年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能否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以及制度环境是否在二者之间发挥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企业能够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并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进而显著提高创新绩效;制度环境能对公司研发投资产生激励作用;此外,制度环境还在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显著调节作用.从产权性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结论仅在民营企业中成立,而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从融资约束角度进一步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在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1 03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延迟效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与CEO两职兼任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研发资金投入,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没有对研发投入带来显著的积极作用,机构持股与研发投入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薪酬激励、高管持股和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具有延迟效应,对当期和后续绩效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从新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为构建匹配产业创新特征的治理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揭示银行和债券投资者参与治理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6-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的治理效应,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信息披露质量对两种债务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但同时又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绩效,说明银行贷款只是发挥了部分的债务治理效应,但长期贷款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绩效,降低代理成本.债券既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又能够提高公司绩效,并且其治理效应要强于长期银行贷款.信息披露质量只能显著影响债券的治理效应,而且仅限于显著提高公司绩效方面,而不能显著影响代理成本约束.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对企业的影响已经跨出了产权范围,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并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公司治理对战略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治理结构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二是通过运行效率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通过实证发现,公司治理的运行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因此,本文试图从战略的角度看待公司治理,研究如何通过加强董事会职能,来提高公司治理对战略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EMSs)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reducing toxic releases cost-effectively and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a sample of S&P 500 firms. We use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to estimate firm-specific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 truncated regression model with bootstraping is then estimated to analyz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firm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an EMS, pressures to reduce toxic releases cost-effectively, innovativeness of firms and the threat of costly regulations in the future lead firms to become more environmental efficient.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EMS by adopting one additional practice benefits the average firm by approximately US$ 35.5 million by increasing its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by 0.3%.  相似文献   

12.
Environment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we have considered a duopolistic model of environment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with two types of consumers (green and brown) to analyze how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Green” consumers value the 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of the good they purchase while “brown” consumers only value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We find that mor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may not be good news for the environment as the firm that produces the good without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may increase its sales. The result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cost to achieve it. Social welfare can also be invers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f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 dominates the positive market effect.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审计作为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关注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效益时也必定会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一定影响。论文基于我国沪市A股工业企业2014—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审计、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显著正相关,且在不同的产权性质和法制环境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环境信息披露在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中呈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验证了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拓展了工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另一方面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芳  李慧明 《现代财经》2005,25(1):40-42
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环境责任。环境绩效评估系统可以通过企业经营者、投资人与政府等相。关利益团体的不同角度,以系统的和整体的方法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架构。本文探讨了环境绩效评估的意义和方法,分析了环境绩效评估对企业环境责任实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伦理型文化精神的影响下,美学与伦理学关系密切。但是时下的部分学者无形中却在环境问题上将美学与伦理学相割裂。在他们看来,环境美学关注的是美化问题,而环境伦理学关乎的是功用。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相关吗?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关系密切,不仅环境美的存在离不开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支持,而且环境伦理学的拓展也离不开环境审美而来的感性冲动。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中,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必须联手。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建立联系意义重大:有助于克服传统美学中美善相分的形式主义倾向;通过环境审美伦理学的建立,实现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美学的双向拓展。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的汇通之处在于敬畏、同情与体验性参予。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探究了财政分权和环境分权的减排效应,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环境分权加剧了中国环境污染水平,意味着财政和环境的分权治理并不利于中国生态环境优化。引入财政分权和环境分权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则表明,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财政分权和环境分权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替代关系,即中国式财政分权背景下环境分权有利于降低中国环境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7.
Revisions to the European Treaty of Union require some form of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 primarily risk assessment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 – of regulatory initiatives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 retrospective look at the emergence of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also shows that, while the Commission has made great advances in introducing cost-benefit or cost-effectiveness appraisals in recent years, past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and overall environmental policy have not been informed by systematic appraisal techniques. Nor is it clear what role is now being played by risk assessments. While it is impossible to gauge the extent to which systematic appraisal procedures will save on regulatory and compliance expenditures, some indications are provided of the costs of past neglect of these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8.
Assuming that improvements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lead to lower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general-equilibrium interactions with the tax-distorted labor market reduce the benefits from such improvements, and thus lower the second-best optimal environmental tax.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insights on how the link betwe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ividual’s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affects the analysis of pollution taxes. The paper develops structur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mprovements 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crease/increase the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and discuss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tax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三角地区367家制造企业有效样本,分析环境知识学习、绿色创新行为与环境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环境知识学习对绿色创新行为和环境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绿色创新行为对环境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绿色创新行为在环境知识利用性学习与环境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环境知识探索性学习与环境绩效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结论揭示了环境知识学习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拓展了组织学习与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理论空间,对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必须自觉、主动地关注环境问题,遵循环境道德伦理,履行应尽的环境责任,并融入、体现在企业识别系统设计中,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形象,才能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