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区域内各个城市均在积极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金融聚集区、金融商务区试点,提升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金融产业集群。2019年8月,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合肥市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其中明文提到要"加快金融一体化",依托滨湖金融小镇等一批金融产业项目,积极引进长三角银行、保险、基金、期货、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合肥设立区域分中心,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升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立足合肥的科创及人才优势,安徽省级特色小镇--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从设立之初,就确立了"金融+科技"的特色产业定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共词分析研究,梳理出滨湖金融小镇应重点推进"确立人才优先的产业集聚核心逻辑""实现科创中心与金融中心良性互动""释放金融基础设施项目,助推金融科技落地""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齐头并进""构建产业生态圈与金融品牌"等五大特色产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金融中心建设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可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或称“引致增长效应”(Growth-Inducing Effect),而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地区)的“金融深化”,实现金融业的发展。因此,金融中心是一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突出表现。从金融中心的特点、形成条件、以及功能来看,金融中心不仅是金融体系高度发达和完善的最终结果,而且金融中心在促进本国(地区)金融业发展、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宁波和杭州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从金融与经济发展实力对比来看,宁波虽略逊一筹,但竞争力也不容小视。因而,谋求与杭州联合,共建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最终形成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专业化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是宁波“十一五”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全方位和多领域的一体化,包括一体化发展格局的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和开放布局等,其中最关键的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只有产业协同创新实现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定位才能实现,长三角的经济实力、创新实力、国际竞争力才能大幅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为宁波的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只要宁波能抓住机遇,就能够进一步增强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金融产业集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国经贸》2009,(22):78-79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金融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上实现了空间整合,导致金融产业在某些城市的高度集聚现象。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分析并阐述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和若干效应,通过对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现状的描述,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李军 《改革》2011,(11)
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厘清众多支撑金融发展的条件。全球各大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历史表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金融机构的数量、金融人才集聚程度、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支撑政策等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重庆市推进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应从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和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金融基础设施投入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出台相应人才政策引进国内外高级金融人才、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区域,区内信息服务业各环节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与服务联盟,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本文试图从研究长三角信息服务产业集聚的状况,找出影响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原因,这对于我国优化信息服务业产业空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以我国长三角信息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产业集聚理论,通过对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发展和集聚现状分析,探究影响我国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认为要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完善信息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来提升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经济"新常态"发展周期中,结构性难题、历史性问题、改革性课题的延续和提出,都对海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润滑剂,金融端供给侧改革是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现金融业发展壮大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石和关键,研究区域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匹配性和有效性,找出不足,弥补金融供给的规模性和结构性短板,对实现海西经济金融协同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核心,以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日益提高为导向,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其一体化协同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文章从城市群概念入手,总结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与作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从一体化空间体系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以及区域基础设施协同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环境,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进一步优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现状的调查,对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从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鼓励生物医药产业早期投资、完善生物医药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生物医药投融资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国有投资企业改革、积极融入长三角资本网络等方面为优化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肖本华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3-17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政府引导下,新加坡提出建成世界级金融中心的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措施主要是在做好金融中心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在总结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卫东 《特区经济》2009,(11):51-5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金融危机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企业发展现状和资源进行分析。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分析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提出了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为长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园 《特区经济》2011,(9):185-187
加入长三角区域,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是安徽省发展的良好机遇,不仅能够促进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安徽省金融的迅速壮大。在加速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安徽省应当合理制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经济战略步伐。于此同时,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拟定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金融战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的金融战略目标的定位,分析安徽省金融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和常州,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均未发生变化,但三级节点仍处变动中;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中心区域和二级节点的辐射范围均有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1985-2010年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为依据,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生产者服务业整体上对制造业具有支撑作用,而且生产者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也与制造业相互影响,但由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性不同,影响程度又有差异。并据此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产业同构现象与上海的发展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产业同构现象和上海当前发展的机遇,借鉴城市带发展的国际经验,探讨了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的发展定位问题,得出结论:上海未来应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通过科教创新,从形象和功能上打造知识型、创新型的大都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其他城市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