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西方发达国家,CFO与CEO拥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负有监督CEO的责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研究我国CF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比较CFO与CEO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发现: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显著变弱;尚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其CF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对盈余管理抑制的程度显著小于CEO。这表明,正式实施股权激励会诱发盈余管理行为,其它类型的CFO持股则会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并且CFO股权激励的积极治理效应显著小于CEO。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企业的7 921个观测值为样本,对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发现,在股权持续高估前期,管理层选择调增利润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且分析师跟进对管理层的上述行为扮演着过度压力提供者角色。而在股权持续高估期间,管理层选择调减利润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将股价回归至内在价值,以免自身和企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分析师对管理层的上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采取监督行为,但监督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制造业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激励模式和业绩评价标准的严格程度三个方面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把2014~2016年A股市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当作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不同激励方式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影响,与股票期权模型相比,限制性股票模式下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更高。股权激励业绩衡量标准的严重程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5.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密切联系,一般认为股权越集中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鉴于此,选取2008-2015年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仅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13.77%~17.73%时,股权集中度的上升对盈余管理存在促进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相比高持股比例激励大股东监管管理层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分散的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6.
程冬冬 《特区经济》2014,(3):138-139
为了考察市场环境、股权投资对拟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市场环境是否影响了拟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股权投资是否发挥了单方面的抑制或者助长拟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通过单变量检验和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在市场环境好时上市的企业,其盈余管理水平要高于在市场环境差时上市的企业;同时研究还发现当股权投资介入拟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时,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好坏来决策是抑制还是助长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巧妙的解决了关于股权投资"认证说"和"躁动效应说"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主板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实证研究了高管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将三者放入同一研究体系中研究了高管薪酬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管薪酬的提高可以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另外,高管薪酬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以沪深两市房地产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股权结构因素与盈余管理的量化关系,实证分析得出,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国有控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比例呈负相关,后者尤其显著,据此提出优化股权结构降低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稳定性和独立性三个维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通过联立方程控制内生性,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大机构投资者和小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负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但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负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小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正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小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相互关系研究,认识到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影响盈余管理,当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时,真实盈余管理相应增加,而应计盈余管理则逐渐减少;在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公司采用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降低了公司过去会计报告盈余与将来会计报告盈余的可比性,甚至影响公司与同类公司会计报告的可比性,从而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资产减值会计角度为基础,就股权激励计划对于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从中可知:基于盈余管理动机方面而言,股权激励对于公司会计政策的具体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将股权激励方案推出前期及后期,基于自身利益相应考量,开展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管理层,通过对资产减值政策的利用,就会计盈余对股权激励相应行权条件的影响予以操纵。研究结果显示,一些开展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管理层,运用资产减值政策,对会计盈余实施操纵,以此股权激励方案的顺利开展予以推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以2009-2014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细分央企、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随着内部控制质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内部控制在机构投资者负向影响真实盈余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强了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内部控制在央企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机构投资者在央企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公司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公司上市后的股权再融资(Secondary Equity Offering,SEO)中通常会存在盈余管理。本文通过横截面估计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间有股权再融资的公司进行操控性利润的分离估计和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现象,并通过上市公司的盈利数据及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回归检验,揭示市场对股权再融资和非股权再融资两类公司公布的财务状况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对比分析发生和未发生CEO变更公司的盈余管理差异,探讨CEO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净效应"。结果表明,发生CEO变更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发生CEO变更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当CEO与董事长同时变更、CEO继任者为外部继任者或公司股权性质为非国有时,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股权制衡度对CEO变更导致的盈余管理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200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声誉理论视角,研究CFO兼任董秘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CFO兼任董秘受声誉的激励约束会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不受CFO兼任董秘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CFO兼任董秘和董事强化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与国有企业相比,CFO兼任董秘在非国有企业中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董事会规模越大,CFO兼任董秘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弱。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应鼓励CFO兼任董秘的治理架构,并提高CFO及董秘在董事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对于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是会长期客观存在的,而认清这些差异,可以把股权投资业务进一步核算清楚,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有效的开展盈余管理,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实现合理避税。因此本文就针对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与涉税处理的差异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2006-2009年公告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11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实施股权激励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情况,解释和检验这种异常波动是否是由于高管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据此为监管层和投资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2005-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7243个观测值为样本,从CFO的性别、年龄、专业资格认证及学历等特征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CFO的年龄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CFO更为倾向采取稳健、谨慎的财务政策;女性CFO的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低于男性CFO的上市公司;CFO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越高,发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越少。本文的研究结论为CFO特征影响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叶炜  黄惠 《特区经济》2013,(9):206-207
真实盈余管理是我国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较少系统研究的内容,而微利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又有着独特的合理性。本文分析了当前盈余管理研究的现状,对真实盈余管理,特别是微利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和后果的衡量上提出的质疑,并且对未来研究改进的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未来研究判断微利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后果提供了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年—2011年的地级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我国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治锦标赛制为制度的背景下,考察了政府控制层级、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压力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GDP增长率为地方政府政绩衡量指标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确存在着显著影响。当地方政府面临政绩考核压力时,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销售调节和可操纵性费用的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来看,较之中央政府控制企业而言,GDP增长率与地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显著相关。本文研究证实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支撑了改进我国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