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通过建设中小微型塘坝、水池、水柜、水窖等工程,集蓄雨水径流,并贮存起来,用于农业灌溉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以解决人畜饮用水、发展旱作农业补充灌溉、进行生态植被建设等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相似文献   

2.
在对城市小区雨水集蓄利用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后,对绿色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及功能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对绿色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集雨场用地(也被称为雨水集蓄利用的“水源地”或“水源工程”)是雨水集蓄利用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不动产,应该与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具有相同或相似以及规范的法律登记,但其并没有与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享受着法律层次上的眷顾,使其存在着权利上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探讨此中法律问题,对于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的法学理论研究体系,保护集雨场用地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雨水集蓄利用效益的更大发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鹏  王龙 《当代经济》2007,(10):92-93
集雨场用地(也被称为雨水集蓄利用的"水源地"或"水源工程")是雨水集蓄利用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不动产,应该与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具有相同或相似以及规范的法律登记,但其并没有与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享受着法律层次上的眷顾,使其存在着权利上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探讨此中法律问题,对于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的法学理论研究体系,保护集雨场用地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雨水集蓄利用效益的更大发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有形式的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雨水,因而雨水利用不仅仅是指雨水集流的家庭利用和雨水的农业利用,而且还包括人工增雨、水土保持、水源地涵养、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水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这种概念的雨水利用是广义上的雨水利用。而狭义的雨水利用指对雨水的原始形式和最初转化为径流或地下水,土壤水阶段的利用。就狭义的雨水利用而言,其内涵至少应包括:解决人蓄饮水的家庭利用、集流补灌的农业雨水利用、用于消防、城市绿地灌溉的城市雨水利用与雨水的地下水补给利用。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武侯祠景区雨水收集利用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雨水的收集利用技术与景观结合,代替传统的雨水管理方式,将逐步成为号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亮点.成都市武侯祠景区是国内外游客和成都市市民共同喜好的游憩点,探讨其雨水的收集利用景观,利于促进节水和平灾结合的旅游景观工程实践.研究内容包括:一是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量化收集的雨水能否满足水体日常补水量并储存雨水,二是雨水收集利用景观.  相似文献   

7.
单学敏  李琳琳  高丽 《城市建设》2010,(4):255-255,258
从雨水的的特点性质入手,着重介绍了雨水的收集处理与利用。同时提出了城市公共市政用水节水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雨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城市水资源的短缺,提出了雨水利用的必要性;通过对径流雨水水质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对策.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雨水利用的工程措施及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
董萍  卢晓锦 《城市建设》2010,(4):498-498
在城市水资源紧缺以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雨水因其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而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水资源。雨水利用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辽宁某城市实际状况,提出几种适宜的城市雨水处理工艺和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设计中注意发展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既增加了水资源,也节约了自来水,同时也减轻了城市洪水的灾害威胁,因此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可以说,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雨水收集的意义,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伟  金一 《经济地理》2020,40(2):31-40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为厘清能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复杂影响,文章构建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三者的时序演进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源利用、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程度,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2001—2016年,能源利用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整体水平较弱。经济增长水平发展趋势良好,但仍然存在地区差距。生态环境各地区差异明显。②空间格局上,能源利用呈现出以点带面的特征,经济增长整体呈现东部大于中西部的特征,生态环境前期南方落后于北方,后期各省市得到平稳发展。③东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呈现出经济增长大于能源发展,且首期至中期最为显著。中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而言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大致持平,在首期和中期时冲击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力度整体上呈现出能源发展大于经济增长,至中期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资源数量丰,种类多,价值突出,可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圈保护区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等很多高级别项目中进行利用和保护,但这种复杂的利用与保护网络也会带来多头管理、利益分割、重利用而轻保护等问题。本文在对“三江并流”旅游资源价值及其利用与保护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空间优化、管理经营整合、规划整合、生态特区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为主线,科学统筹地质公园、生物圈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大香格里拉建设等资源利用与保护工作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宁 《财经科学》2006,(10):105-111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难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系统分析和建模的主要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主要因果关系模型、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流模型和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政策分析和动态模拟,得出优化方案.为成功解决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从而为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偏最小二乘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其自然资本利用状况、空间相关性、驱动因素。结论:(1)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划分为低、中、高三类,城市也相应分成三类;(3)自然资本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因素、社会经济;(4)空间分析显示全局莫兰指数为正,空间集聚显著,表明自然资本利用存在空间正相关;空间误差模型拟合度最好,并证明自然资本存量占用与人口总量正相关,与GDP总额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有源源不断的后续资源供应为保证,资源问题是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界定了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和研究热点,构建了可持续利用模式,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了土地利用区位,有利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保护,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也将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乡镇区划调整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突破县(市)行政区划限制,不能在更大经济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被撤乡镇政府驻地土地闲置低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有待改善;集镇集体土地房产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ses how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s affected by copayments in a tax-financed health-care system. The article utilizes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which a health-care region in Sweden changed the price of healthcare in such a way that primary care general physician prices increased by 33%. We use daily visit data in the treatment region and a neighbouring control region where no price change took place and analyse the effect using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in-differences-in-differences models. The results from the preferred models indicate no effect on health-care utilization due to the price change, a result that also holds across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ubregions in the treatment region.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熊鹰  王克林  蒋凌燕 《经济地理》2003,23(6):826-830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研究依据省级生态建设与发展需要,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以行政县为分类的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聚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湖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竞争态模型引入FDI研究,并以2000--2009年中国外资利用情况进行实证。结果显示:①竞争态是分析外资引进变化趋势和特征的有效方法,能深人把握外资引进目标地的时空结构特征,有利于政府决策;②长期以来,中国外资引进竞争态格局结构基本健全,类型分布虽不理想但日趋合理,外资引进重心稳定于亚太地区和美国等;③未来中国外资引进目标地分为三级,第一级定位于亚太地区的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和俄罗斯等,应将收获性和开拓性战略并举;第二级定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北美洲国家,应实施扩张性战略;第三级定位于英、法、德、意、瑞士、瑞典、丹麦和荷兰等欧洲发达国家,应实施选择性战略;关于非洲国家外资引入,除政治因素外应采取撤退性战略。  相似文献   

20.
胡细英 《经济地理》2007,27(4):625-628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