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聚空间外部性、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市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变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呈现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随后基于模型方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通过影响本省区城乡差距,进一步将作用传递和迭加到相邻省区城乡差距之上;(2)城市产业集聚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极化效应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加速城市产业集聚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999—2008年中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对集聚经济、要素禀赋等因素在产业动态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中,为了分析和比较集聚经济的不同类型对产业动态集聚影响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本文构建了地区产业专业化、地区产业多样性和地区市场潜能等指标。研究发现,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潜能等集聚经济因素对产业的动态集聚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地区行业多样化水平和地区制造业相对工资增长率的系数则为负的不显著;同时,地区的要素禀赋对中国产业的动态集聚也有重要影响,从而证实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产业的空间分布都有着重要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优化区域旅游业空间结构、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和促进区域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模式往往受基础要素(资源、要素等)、市场要素、外部性(政策、税收等环境)等因素影响。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根据指旅游产业集聚的来源或者要素匹配方式,划分为资源导向型集聚即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密集区集聚过程、市场导向型即在客流市场推动、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带动,以及政策引导型集聚即由于政策促进而形成的旅游空间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发展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产业因其关联性强,能够带动区域结构转型,在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中有独特优势而备受各界关注。文章采用2013—2017年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基于Super-SBM模型对比测算了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效率及地区差异性,论证了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与集聚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梳理了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整体效率不高,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关键是提升纯技术效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效率高低并未按照传统的经济发达程度高低而排序;产业集聚、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文化产业效率提升作用显著,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尚存在明显结构性冗余,不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作为当前重要的经济形态,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日益呈现集聚化趋势,其表现形式即为文化产业集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本文从文化产业集群内涵、类型、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对此领域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问题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南京都市圈的文化产业与主要相关产业的互动关系、作用机制和基本经验,提出了构建南京都市圈的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突出中心城市;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积聚;整合行政资源;构筑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空间集聚,在制造业集聚中鼓励多样化集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会计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会计本质、会计职能等会计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起了基础性作用;西方经济学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产生起了推动型的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对产权学派的兴起产生了创建性的影响。经济学理论对会计学的影响,使会计学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了帝国主义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基于产业集群理论,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询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实证研究的发现提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永康的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集聚发展有资源循环利用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进口拆解与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链延伸三种模式,其五金制造业与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了一种共存共荣、互相促进的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与传统工商业活动的结合成为永康五金产业的酵母,依托城市矿产的成本优势促进了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在特色产业集聚过程中,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在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合肥等五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2001-2010年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金融集聚的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影响因素与金融集聚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区分影响各城市金融集聚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指出五城市金融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各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及其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也是我国资源集中地区,依据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及其城市的产业结构效益、产业结构转换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高、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空间集聚对本地与邻近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多样化空间集聚对本地和邻近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则不显著;(2)中原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扩散效应”大于“极化效应”,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3)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能够推动绿色技术进步进而提升中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基于此,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推动集聚实现绿色技术效率增长等方面,提出了中原城市群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集聚经济相关理论与研究,可以模拟出城市群整体集聚效益及该城市体系中各城市的产业部门集聚弹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城市群经济学视角的均衡模型。针对中心城市过度集聚问题,应当通过配置城市群内各城市产业部门人口以实现城市群整体集聚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其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红  甘露 《全国商情》2006,(11):17-19
以往产业集聚理论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集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本文以此观点为基础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层面入手,按照经济学上对“理性人”假设的逻辑判断,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决策模型和产业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分别对产业集聚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和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行业的附加值、技术增长率和集聚内厂家数量的年增长率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制造业2000~2007年面板数据模型以及2006年横截面数据回归模型的计算,对制造业4个高度集聚和3个低度集聚典型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集聚行业和分散行业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政策、开放性等相关因素在产业集聚中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地区的开放性特性与劳动力要素特征是高度集聚行业区别于低度集聚行业的显著地区特性;各个影响层面对产业集聚的解释力度的排序显示:政策和政府因素、开放性因素和人力资源素质因素是影响制造业各行业集聚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政策租"高于"集聚租"的观点,说明制度性软件环境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重于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对地区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产业集聚理论框架下,基于区域(非全国性)角度和资本(非生产、贸易或就业)模式,对辽宁产业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辽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特征。影响辽宁产业集聚变动的各类因素中,衡量需求市场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变量对产业集聚具有最为重要的正向影响效应;而衡量运输成本的人均道路面积变量和衡量劳动力市场外部性的失业率变量均对区域产业集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了我国区域创新作用下使用1999-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拓展了的C-D生产函数刻画了产业集聚及其他限制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我国产业集聚从总体来看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整体“拥挤效应”不显著存在;在不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资本、劳动力、资源及区域创新都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考虑产业集聚影响下,劳动、资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说明我国产业集聚的“高耗能、低产出”特点突出,而资本与区域创新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说明我国省域层面应该关注资本密集型产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在不考虑区域创新的影响下,从贡献度大小来看,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源,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在考虑了区域创新的影响后,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上区域创新对其他因素存在“挤占效应”,其中对劳动的作用最为显著.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本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起适度引导作用,注重产业内部的高级化的发展,走知识创新与生态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但其生产资源也可能被“集聚”到其他城市,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两种反向机制;城市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的发挥,而产业功能互补性的增强会强化“借用规模效应”和弱化“集聚阴影效应”。以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MAR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而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集聚阴影效应”强于“借用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强化而城市功能互补性的提高会弱化这种负面效应。在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层面,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但对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功能互补性的提高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十大城市群层面,产业集聚外部性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提高城市功能互补性;城市群发展要注重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和产业分工,并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非城市群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并改善交通通达条件。  相似文献   

20.
影响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 《全国商情》2009,(6):121-122
在中国城市房价短期快速上涨中,究竟有哪些重要因素在起作用,是很多人在探究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视角研究了影响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因素,并得出商品房价格具有刚性的结论,从而推论政府对房价的干预行为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