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我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对我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发现,各机构和学者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差异较大,其中46.5%的预测准确,预测质量不断提高,准确率大幅提升。通观各种对2011年经济实际增长率的预测,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1年我国经济将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度回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以年均约16%的速度逐年提高,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高速增长的对外贸易,究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有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呢?如果有那么多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作用和途径、贡献份额又如何呢?本文从对外贸易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通过对我国1980-1998年的有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揭示了我国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出口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对我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发现,各机构和学者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差异较大,其中32.5%的预测准确,9.3%的预测比较准确,58.2%的预测不准确。本文对2010年经济实际增长率预测结果进行梳理后发现,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0年我国经济将处于上行阶段,在2009年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反弹。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准确性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国内外机构、学者纷纷预测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预测进行综述和对比,以评价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各机构和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如对2006年经济增长率预测的准确率仅为12.5%。虽然预测不准的客观原因很多,如我国数据方面存在不足等,但预测者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数量模型功底也是造成预测不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连年增加,因此,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收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二者关系,并提出有效改善二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纷纷对中国2011年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包括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后发现,比较各学者和机构对经济增长率预测存在一定差异,预测质量不断提高,准确率有所提升,其中80%的预测准确。通过已有对2012年经济实际增长率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预测者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落。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跳跃式经济发展史实 ,提出应以 8%的GDP年平均增长率和 6%的人均GNP年平均增长率作为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判定标准 ,论述了跳跃式经济增长是阶段性与非阶段性超常增长的统一 ,具有阶段性和交替性特征 ,说明了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对中国1987年~2000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的指数方法,对人力资本对中国1987年 ̄2000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做了量化的实证研究,运用经济增长核算的方法,将我国经济总体和分行业的增长率按投入要素进行分解,从而可以在数量上明确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本文把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中国劳动者的增长称为中国人力资本的增长,也即把劳动投入分解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非人力资本的增长,从而可求出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9.
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低经济增长率之迷:结构变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结构变迁的重要特征是资本和劳动由非服务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大国结构变迁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增长,但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增加及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对平均经济增长率贡献程度微弱,资源再配置的综合作用对经济增长率提供负0.16个百分点的贡献,导致经济大国在后工业化时代平均经济增长率水平相对较低。维持制造业的投资水平以保持适度的工业化水平以及对从非服务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适当的再就业培训,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维持高经济增长率水平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1992~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必要增长率与财政政策关系模型,验证了财政支出水平变化、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财政投资结构变化、所得税税率变化及销售税税率的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必要增长率的影响,提出了尽量减少必要增长率与民间投资增长率缺口、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改善财政支出与投资结构、提高所得税税率与销售税税率、改善所得税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资本积累速度的下降和创新不足将从供给面角度对经济增长形成硬约束,需求面的变化则对经济增长形成软约束.由于供给和需求面的双重约束,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都会下一个台阶,由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高速增长期.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呈下降态势,尤其是2011年以来我国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2012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为7.91%,“十三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望维持在7.0%左右,建议将2014-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7%-7.5%左右,“十三五”时期将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5%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同时也连年增加,研究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收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二者关系,提出有效的合理的改善二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胜雄 《生产力研究》2012,(4):84-85,164
文章拟通过建立中国黄金价格,经济增长率和上证综指这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实证分析,探求中国黄金价格,经济增长率与上证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影响的程度大小给予量化,对其原因作出一定的解释,同时对我国国内黄金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三大需求角度分析了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增幅有所回落;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增幅有所回落;净出口需求仍然下降,但降幅明显缩小。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细分类看,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回落,政府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增幅上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快速增长,增幅明显回落,存货增加由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转为较大幅度的正增长。分析结果表明,今年一季度,从需求角度核算的经济增长率比去年全年明显上升,与从生产角度核算的经济增长率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第二部分分析了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率拉动作用的变化:今年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完全是靠内需,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的,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大于消费需求,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仍然起着负拉动作用;但是,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一季度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提高了,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了,净出口需求负拉动作用缩小了,经济增长率的上升是消费需求正拉动作用提升和净出口需求负拉动作用缩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可以从各个角度、不同层次上研究。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对经济增长率作深入分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第一,是正确处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需要。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治理整顿主要目标,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提出来的。而主要目标之间既有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彼此制约、互为条件的一面。改善产业结构属于结构调整方面的任务,其目标呈现明显的倾斜,以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为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和经济走势的预测十分重要,是宏观调控的依据和基础。为此,本刊在2005年第8期开辟了“经济增长率研究”栏目,同时每年定期请专家对一年来已经做出的经济预测结果做一评述。目的是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误教训,希望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预测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税收呈现高增长态势。税收增长率远超经济增长率,税收高速增长以及税收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增长。然而,影响税收增长率变动的经济因素是多元的,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水平、价格水平等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波动决定税收增长率的变动,经济波动与税收增长率变动存在长期均衡变动关系,价格对税收增长率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解析GDP增长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DP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统计指标,但存在对这个指标使用过度的现象,。本文首先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在对GDP指标全面分析后认为:GDP有重大缺陷和偏差,GDP不能区别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GDP不能反映知识产出,GDP的增加只是一种手段,GDP的增加不能区别经济的表面增加和实际增加。必须正确理解、看待和使用以GDP表示的经济增长率,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可以不再计算GDP总量及其增长率,至少应该逐步淡化,盲目追求速度势必会造成宏微观出现反差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三种理论,然后通过对我国30年来的经济数据的分析研究,建立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不断修正,最终得到模拟程度较好的三次回归模型.其次又给出了通货膨胀率的自回归模型,用其预测结果与三次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进一步证明所得模型的可靠性.最后所得结论是:通货膨胀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三次回归模型的非线性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是同方向的,且通胀率的变化总滞后于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研究都是基于线性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奥肯定律就是基于线性假设条件下,研究并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汉森和赛欧(2002)发展的阈值协整方法(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est)对中国的城镇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利用我国1978~1994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阈值协整的实证模型,分析并验证了它们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