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时空视角下我国城镇家庭住房来源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家庭住房来源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结果表明:全国城镇市场类住房占比高于其他三类住房比重之和,多数省份行政类住房比重高于保障类住房的比重,且区域特征显著;通过对泰尔指数的引入和动态分解,发现地区间住房差异在逐步缩小;从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的变化情况上看,全国城镇住房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购买原公有住房以及自建住房比重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增加,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决定住房需求的因素,计算出了人均最佳住房面积,研究表明按家庭结构比例提供住房是符合城镇住房需求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城镇家庭住房消费的省际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住房消费的省际差异并不明显,但是购建房费用在10万元以上和月租房费用在200元以上的比重以沿海省份最高。相关分析还表明:住房消费和地区市场化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产值和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水平、商品住宅价格等正相关;与国有经济从业人员比重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市场化指数对住房消费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住房消费的地区差异将扩大。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新发展理念、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选取2001—2018年成都市城镇化的相关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运用STATA统计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投资发展速度和比上年末增加的城镇从业人员数量对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最为显著,比上年末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和年末建筑企业数量的影响次之,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的影响较小。文章提出可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基础教育体制、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等途径,有序加快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进程,全面提升成都市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投资呈大幅增长态势。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规划,到201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即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综合考虑现存危房旧房分期进行改造和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趋向等因素,到2010年,我国平均每年至少需要建造城镇住宅5亿平方米左右。所以,我国的住房产业在未来几年将呈快速发展态势。但近几年来,房地产消费信贷市场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联系实际,指出住房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时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第一次对我国居民2020年居住目标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预测。该报告将“户均一套,人均一间”的总体目标细分为5大类16项指标.包括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住宅居住品质(定性)、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年住房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等细节指标。  相似文献   

7.
( ]全面了解和评价中国城镇家庭住房水平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首要步骤。,本文在对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城镇家庭住房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时各省份城镇家庭住房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锡尔系数对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住房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住房水平较低,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住房水平差异较大,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内部住房水平差异较小。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住房水平差异的原因,结合住房现状和原因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自1998年城镇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长、居民旺盛的住房需求与有限的住房供给之间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2015年河南城镇人均建筑房屋面积达38.35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近11平方米,房地产市场经过长足发展已经跨越绝对短缺的阶段。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不断加剧,部分三四线城市受过度开发和人口变动等因素影响,销售市场低迷,库存居高不下。本文针对河南省商品房库存情况进行梳理,对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合理性、发展水平的均衡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首次较详尽的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房屋价值、车辆价值、其他非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资产和社保账户等对幸福感的影响。经过初步回归发现,是否拥有自有住房、车辆,房屋数量、房屋价值高低和金融资产规模等对居民幸福感都存在显著影响。此外,结合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表明对于处于36-50年龄段的中年人而言,住房价值与车辆价值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较强,而较为年轻的一群人更多的关注是有无住房,50岁以上的人群幸福感更多的取决于住房数量。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2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租金状况,并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住房支付能力低,多数选择租住低价房;但随着家庭平均文化程度的提升,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自有住房;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租住高价房;随迁人数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自有住房或租住高价房的概率越高。此外,不同规模城市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城镇住房人均供给量稳步提高,但是,房价仍然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投机和投资性住房需求。建议实行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对超出住房标准的房屋征收房产税增加其持房成本,对住房转让者征收更高的个人所得税限制其收益所得,对逃税漏税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完善城区周边基础配套设施以弱化住房的区位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大规模农村人口移居城镇具有战略性意义.城乡移居成本可用城镇与农村居民的虚拟房租之差来表示.通过测算中国2006年~2012年城乡居民虚拟房租的差异,实证分析城乡移居成本的变化.结果显示:城镇地区人均虚拟房租为9 567元/年,农村地区则为1 054元/年,即农村人口移居城镇需支付约9倍的成本;中国虚拟房租总额占比GDP均值为15.81%,远高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据此提出户籍约束是影响中国城乡移居的主要因素,建议区域性放开户籍约束,并鼓励农村人口进城购房.  相似文献   

13.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社会要素。它以主体和客体的身份介入社会生活各领域,并产生相应的影响和发挥作用。作为市场经济主要领域的产销市场,自然置于人口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之下。人口因素本身的复杂性、延展性和变动性,它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和作用必然是多层次的、交错往复的和千变万化的。分析市场需求中的人口因素主要是研究人口变动和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会带来何种影响。人口总量变动、家庭人口变动、人口构成变动以及人口质量变动都会对市场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人口变量是制定市场战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住房流动性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较少受到关注。基于2013—2019年的CHFS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发现住房流动性提高对家庭住房资产配置为正向影响,以限购为代表的限制性交易政策降低了住房流动性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家庭、无子女家庭、城镇家庭以及一套房家庭的住房资产配置受到住房流动性的显著正向影响,但是限购政策削弱了流动性对上述家庭住房资产配置的影响。多套家庭的住房资产配置则受到住房流动性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住房流动性提高了预期收益对家庭住房资产配置的影响;在房价处于高水平时,流动性能够使高风险厌恶家庭增加住房资产配置。另外,住房流动性能够促进多套房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和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家庭债务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债务对耐用品消费的购买概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该耐用品的家庭拥有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家庭债务对低家庭拥有率的耐用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决策的重要因素,但在某些个别因素方面得出的结论却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对一些重要因素的遗漏问题。本文利用对甘肃省10个贫困村的调查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决策的家庭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人口、劳力、耕地规模都对劳动力外出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上学子女数却对劳动力外出决策有着显著而重要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取1993—2007年江苏三大区域(苏中、苏南、苏北)的七个指标——人均GDP、人口、进出口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政府财政支出和教育水平的面板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计量检验,并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模型修正。得出结论:苏南地区的FDI流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政府支出、进出口总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苏中地区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苏北地区为政府支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人口和人均GDP。以该结论为依据提出政策性建议,政府应加强对苏北地区的扶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而且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但各地区经济结构的不断趋同使得空间溢出效应远小于空间依赖性.在影响省域劳动就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有显著影响,工资水平、工业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人口城镇化水平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性对就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2000年省际截面数据,从实证角度研究收入不平等对地区人口健康差异产生的影响,以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作为收入不平等的测度变量,以各地区平均预期寿命作为人口健康水平的测度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对于中国人口健康状况产生了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收入不平等对中国人口健康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1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ELES模型分析养老负担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养老负担降低了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消费水平;养老负担对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城镇地区有养老负担的家庭在食品和居住项目上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没有养老负担的家庭,而农村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城镇有养老负担家庭在家庭设备、交通通信以及文教娱乐项目的消费上比农村家庭更富有弹性,城镇家庭的抗养老压力能力比农村家庭要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